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新聞分析:緩解擁堵離不開靜態交通設計與管理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4月17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4月17日電(記者 南辰)北京中心區停車費上漲以來,我問了不少開車的朋友,大家比較直觀的感覺是中心區路邊車位上趴一天的車見少。雖然尚沒有官方的宏觀數據支撐,但是近期停車費與油價上漲,雙重經濟杠桿效應疊加,確實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緩解擁堵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停車費上漲後,馬路上的亂停車現象有一定程度攀升。個別司機為了逃避交停車費,或為了自己方便隨意停放車輛,將車停在主要道路和大街的路側、便道、非機動車道等地方,有些甚至違法停在路口信號燈下的人行橫道或者騎在盲道上,不僅擾亂正常的交通秩序,同時也影響其他車輛的通行,為他人出行安全造成隱患。

    北京市公安交管局新聞辦公室主任張景春近日對記者介紹,自4月1日以來,交管部門加大了對道路停車秩序的整治力度,力求最大限度改善道路靜態交通環境,“還路於民,還路于行駛”。下一步,北京市交管局還將進一步加大依法加強道路停車管理力度,在保障行人、非機動車的通行權益和交通安全的同時,力求通過規範停車秩序,緩解因違法停車而導致的交通擁堵,提高道路通行效率,營造良好道路交通環境。

    在記者看來,北京緩解擁堵離不開靜態交通的設計與管理。如果説中心區停車費提高是利用經濟杠桿調節汽車家庭的出行習慣,那麼依法整治亂停車則體現了從所有交通參與者角度公平維護社會資源公正分配。

    目前,北京主城區的一些聯絡線以及支路上,不寬的馬路被“四車道”瓜分的亂象造成極大的安全隱患:馬路兩邊的非機動車道非法停著兩排車,馬路中間走著兩排車,自行車、三輪車、電動自行車被迫在四排機動車中間危險地見縫插針,車與車之間恨不得後視鏡挨後視鏡,極易引發刮蹭、撞人事故造成擁堵進一步惡化。這種亂象不改變,北京中心區微循環的擁堵狀況很難得到緩解。

    當然,北京的靜態交通擁堵離不開嚴格的路面管理,更離不開科學的“頂層設計”。北京市建築業經營管理研究會城市停車庫建設工作委員會理事長孫夢蘭近日對記者表示,由於靜態交通的建設與管理是一項涉及面廣、關係複雜、執行難度大的工作,不能簡單從事,必須從首都發展、城市環境、城市文明、城市管理的高度,制訂靜態交通發展的總體方案。

    孫夢蘭介紹,根據歐洲發達國家的經驗,汽車在24小時內一般只運動約2小時,其餘22個小時處於靜止狀態,因此,靜態交通在各國備受重視。在土地資源同樣非常有限的背景下,歐洲國家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就開始了對全自動停車庫成套技術的探索。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大型全自動停車庫在歐洲得到迅速發展。全自動停車庫佔地面積小,平均每個車位佔地5平方米,在同等條件下,與常見的自走式停車位佔地比為1:8。而且車熄火入庫,人不用進庫聞尾氣,一般一次存取車時間不超過120秒,存取一輛車僅耗電0.4度。而北京市目前傳統的停車方式佔地面積大,小區、衚同、綠地、道邊全是停車位,擠壓了人們的生活空間,甚至阻塞了消防通道,既浪費土地,又存在很大隱患。

    記者認為,針對北京目前不容樂觀的靜態交通狀況,政府應當從規劃層面和戰略高度重視立體化停車庫、停車樓建設,從“開源”的角度大力緩解靜態擁堵。

    此外,北京提高中心區停車費、嚴格停車管理之後,還應注重配套措施的跟進。例如,北京緩解擁堵系列措施中提到鼓勵合乘,但是目前還沒有如何鼓勵百姓拼車出行的細則;鼓勵單位開行班車,但是開不開班車的決定權又在單位主管部門手裏;校車可以有效緩解送學潮造成的擁堵,但至今也沒有形成跨部門的有效聯動。最重要的是,公交運量要能跟得上百姓出行習慣的轉移,更要在滿足百姓出行需求總量的初級目標上更進一步,讓公交出行更加便捷、舒適。所有這些,恐怕都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的。

 
 
 相關鏈結
· 北京4月1日起大幅提高城區停車費緩解交通擁堵
· 北京部分緩解交通擁堵措施今起實行
· 內蒙古投鉅資力解高速擁堵難題
· 李立新委員:用"步行系統"醫治交通擁堵"城市病"
· 2010交通運輸十大新聞公佈:北京治理擁堵等上榜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