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新疆沙塵暴天氣呈減少趨勢 乾旱地區植被增多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4月23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烏魯木齊4月23日電(記者毛咏)受全球氣候變暖和降水增多的影響,我國重要的沙塵暴策源地之一新疆沙塵暴天氣呈減少趨勢,而乾旱地區植被明顯增多。

    新疆氣候中心最新公佈的監測數據顯示,3年來新疆沙塵天氣呈減少趨勢。過去沙塵暴多發的和田地區民豐縣、阿克蘇地區柯坪縣、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縣,除民豐縣今年入春以來出現累計3天的沙塵暴天氣外,柯坪、精河兩地尚未出現。而歷史記錄顯示,1971年至2000年間的3至5月,民豐縣沙塵暴天氣的平均天數為33天、柯坪縣為28天、精河縣為5天。

    監測數據還顯示,近3年間,精河縣僅在2008年出現過一天沙塵暴天氣;柯坪縣2009年有7天沙塵暴天氣,2010年僅出現過一天;民豐縣在2009年3至5月間,累計出現沙塵暴天氣31天,2010年減少到24天。

    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馬禹分析認為,在全球變暖大環境下,新疆地區冬季增濕明顯,尤其是北疆地區冬季降水量明顯增多,積雪較厚。到了春季,土地在融雪作用下相對濕潤,無法滿足沙塵産生的物理條件,所以天山以北沙塵天氣逐漸減少。南疆主要沙源地是塔裏木盆地,近年來春季冷空氣入侵逐漸減少,沙塵産生的動力條件不夠,沙塵天氣也較歷年同期呈減少趨勢。

    生活在新疆的人已經明顯感覺到了近兩年來的“濕潤”和綠色的增多。自2009年起,北部伊犁河谷和北疆沿天山一帶的草地生態環境評價指數持續上升;南疆阿克蘇大部分地區、和田地區和喀什地區的植被指數也略有增加。

    新疆北部乾旱地區的準噶爾盆地植被大大增加,當地牧民感受最為明顯,稱“這裡冬天雪厚,夏天草綠綠的,快變成大草原了”。2010年,位於塔克拉瑪幹沙漠南緣的和田地區策勒縣的沙漠裏,新長出了不少駱駝刺、梭梭和沙拐棗等沙漠植物,大大提高了當地新增牛羊等幼畜的成活率。

新疆和田:黃沙“漸瘦” 綠意更濃

    新華社烏魯木齊4月23日電(記者關俏俏)經過多年治理,世界第二大流動性沙漠塔克拉瑪幹南緣的和田地區建起一道“綠色治沙屏障”,森林覆蓋率提高到30%。

    記者從和田地委了解到,近年來,按照綠洲內外生態系統功能差別,和田地區區分綠洲外圍荒漠封育區、綠洲沿邊沿沙退耕還林區和綠洲內部林果基地建設區,進行分類整理和科學治理,通過加大對沙區林草植被的保護力度和沙區水資源管理,大力推廣節水灌溉。隨著“喬、灌、草”與“網、片、帶”相結合的防風固沙體系逐步建成,綠洲森林覆蓋率已從5年前的12%提高到現在的30%。

    深刻感受到環境變化的于田縣農民沙依提·尤努斯説,從前世代居住在黃沙邊緣的居民總是被風沙“追著跑”。“如今儘管還有風沙,但隨著外圍和內部防護林長大,風沙已經小了不少。現在家裏的17畝地全部種上了紅棗和棉花。”沙依提·尤努斯感慨地説,這可是在當初只有1畝地時想都不敢想的。

    地處塔克拉瑪幹沙漠南緣的和田地區,風沙災害頻繁,一年浮塵天氣達到125天之多,全區有86個鄉鎮被戈壁沙漠包圍著,長年風沙不斷。為此,和田地區不斷推進“三北”防護林工程、退耕還林工程等國家防沙治沙專項工程,通過堅持宜林則林、宜草則草,推進以“防沙治沙為主”的生態工程建設,使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經過長期不懈的努力,目前和田地區已在綠洲和沙漠之間建起了由農田防護林、防風固沙基幹林和天然荒漠林組成的綜合防護林體系。通過實現平原綠化,在道路、耕地、沙漠邊緣等地建起一道道規模宏大、林網交錯的“綠色長城”。

 
 
 相關鏈結
· 新疆首條沙漠高速公路開工建設
· 亞洲最大沙漠水庫成珍禽益鳥樂園
· 內蒙古阿拉善:飛播造林27年 阻止沙漠爬上賀蘭山
· 委員建議支持沙産業:變沙害為沙利 向沙漠要效益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