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青春之約 精彩盛會——深圳大運會倒計時100天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5月03日   來源:新華社

青春之約 精彩盛會
——深圳大運會倒計時100天

    新華社深圳5月3日電(記者賴少芬 王攀 烏夢達)5月4日,深圳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倒計時100天。大運會火炬從北京大學開始傳遞,大運會籌備進入最後衝刺階段。

    此時此刻,南海之濱,以特區之名著稱世界的深圳,正用如火的熱情,踐行青春之約,向世界發出清晰的信號:從這裡開始,創造不一樣的精彩!

    這是一份用4年半的努力完成的誓約。深圳,這座創造世界工業化、現代化、城市化發展奇跡的年輕城市,正以開放、友好的胸襟,以從容、自信的姿態,迎接來自五大洲的大學生運動員。

    籌辦進程講述“不一樣的精彩”

    2007年1月17日,26歲的深圳特區從四個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獲得2011年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的舉辦權。當時,世界都在好奇:一座人口平均年齡只有28歲、以外來人口為主的新興城市,如何運作一場全球性綜合體育盛會?

    經過4年半的努力,這座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城市,再一次用敢為天下先的魄力回答世界的疑問:盛會準備就緒,從這裡開始,創造不一樣的精彩。

    “不一樣的精彩”,追求的是辦會理念的創新。

    將於8月12日開幕的第26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將成為大運會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屆。這個有“小奧運會”之稱的賽事,只限在校大學生和畢業不超過兩年的大學生(年齡為17歲至28歲)參加。屆時,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3000多名青年運動員將來到深圳,參加24個大項、306個小項的比賽。

    與以往的大型運動會相比,深圳大運會更強調回歸體育本身,進一步突出節儉、綠色、環保理念。正是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特色”、“簡約”貫穿了深圳大運會籌辦的全過程。

    大運會火炬傳遞“虛擬結合”是一大亮點。原計劃超過50場的火炬傳遞縮減為不到5場,但火炬同時在網絡上虛擬傳遞。大運聖火不僅照耀現實,也讓數以萬計的年輕網民參與其中,感受大運會的熱度和精彩。

    大運會開、閉幕式將出人意表。開幕式的場館深圳灣體育場有一個美麗的名字——春繭。這個由鋼網結構包裹而成的可愛建築,在東面開了一扇“海之門”。開幕式上,運動員將從“海之門”走進深圳。8月23日,運動員又將齊聚在世界之窗——這個把世界微縮進48萬平方米的主題公園,將成為一個永不落幕的PARTY(派對)。沒有焰火、沒有“大腕”明星,深圳大運會開、閉幕式真正的主角是全世界的大學生代表。

    大運會比賽場館也在詮釋“不一樣的精彩”。將大型體育場館建成“綠色”建築歷來都是“説易行難”,但深圳卻成功地將“綠色”理念付諸實踐。

    遠望位於深圳市龍崗區的大運中心,三座晶瑩通透的水晶石造型場館,宛如灑落人間的明珠,在青山綠海中熠熠生輝。它們與環繞場館的銅鼓嶺山、大運景觀湖一起,組成了中國傳統的“山水石”景觀,頗具中國水墨畫的風采。

    深圳市建築工務署大運工程建設處處長劉志達説,大運中心建設中大量採用了清水混凝土工藝,清水混凝土一次澆注成型,不做任何外裝飾,在節約了大量裝飾材料的同時,也為建築本身營造出一種自然、質樸的效果。

    目前,60個大運會比賽和訓練場館,大運村、國際廣播電視新聞中心等5個非競賽類重點配套項目主體工程已經基本完工。同時,大運會城市景觀工程、志願者招募、賽事安保等相關配套工程都在按部就班展開。踩著時間的節點,賽事、場館、安保、交通、接待等各項工作穩步推進,一屆精彩的盛會漸行漸近。

    “辦城市”為“辦賽事”服務

    在圍繞賽事舉辦環節精心籌備的同時,深圳還將城市的建設與大運會緊密結合,實現了“辦城市”為“辦賽事”服務、“辦賽事”推動“辦城市”的特色發展之路。

    2010年7月1日,在迎來30周歲生日的喜慶時刻,深圳特區的發展也進入了一個新紀元——經國務院批准,特區從原先的395平方公里擴大到全市範圍的1948平方公里,特區“擴容”使深圳實現了關內關外“一體化”的夙願。

    在許多專家和相關人士看來,特區的“擴容”思路與大運會的籌辦理念一脈相通,相得益彰。以大運會主場館所在地深圳市龍崗區為例,該區從“擴容”之日起,就在新一輪規劃中將大運新城等片區列為發展重點,並大力推進軌道及快線、幹線路網建設,為大運會賽事舉辦提供良好交通條件。

    現在,大運會主場館所在的龍城街道,已經初步形成了“三城兩園”的發展形態,即大運城、世界飲食文化城、汽車城、科技創新園和文化創意産業園,整個社區的變化可以説是脫胎換骨。

    “大運會的籌辦過程,也是一個深圳著力提升城市發展質量、改善市民生活質量的發展歷程。我們不僅要將大運會辦出特色、辦得精彩,也要借助舉辦大運會的契機,全面提升我們的城市經營水平,探索出提升城市發展質量的新思路,從而更好地為大運會順利舉辦服務,”深圳市副市長、深圳市大運會執委會副主席張文説。

    “辦城市”,“辦賽事”,在深圳大運會4年半的籌辦歷程中,兩者水乳交融,共同譜寫出了這座新興城市特有的華彩樂章。

    特區30年發展打下的雄厚物質基礎為大運會的順利籌辦奠定了堅實基礎。以大運會為契機,深圳探索出一條將大型體育設施建設與城市規劃緊密結合的城市發展新道路。大運會執行局場館部副部長李曉東説,大運場館建設從選址開始,就強調與城市發展規劃的緊密結合。“在所有場館中,新建的只有21個,維修和改造後投入使用的有29個。這些場館不僅為大運會提供場地保障,也將從長遠為深圳提供充足的、國際一流標準的體育設施”。

    同時,深圳在大運會籌辦期間進行的重要建設項目,也都將成為城市景觀和公共空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張文説,以深惠路改造、地鐵3號線建設和機場二跑道擴建等大型基建項目為例,既充分考慮了大運會的需要,也從深圳城市發展、城市升級的角度來謀劃,這些設施在保證大運會順利舉行後,將大幅增強城市基礎保障功能和綜合競爭力。

    中央確立了深圳新的歷史使命也為大運會創新籌辦思路提供了新的平臺。目前,深圳已經被賦予“國家綜合配套改革實驗區”、“全國經濟中心城市”、“國家創新型城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示範市”和“國際化城市”等一系列新的戰略定位,深圳正加快調整發展路徑、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著力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力求以更小的投入、更低的消耗,創造更大的效益,而這些理念都融入了大運會的籌辦進程之中。

    回顧4年半的籌辦歷程,展望百日之後的精彩盛會,張文説,舉辦大運會不僅是對深圳城市形象的全面檢閱,更是對深圳城市發展的有力促進。

    為世界搭建釋放活力的青春舞臺

    深圳大運會倒計時100天,恰逢五四青年節。30多年前,當中國成立包括深圳在內的第一批經濟特區時,解放思想、敢為天下先的創新精神,就成為它們最強大的前行動力。30多年後的今天,正是有著這樣的青春活力,年輕的深圳在世界城市之林綻放出獨特的光彩。

    深圳是一座創意之城。在《福布斯》雜誌中文版的“2010中國大陸創新城市”中,深圳被評為中國大陸創新能力最強的城市。華為、中興通訊、華強科技、騰訊等一批高科技民營企業迅速崛起,成為中國經濟領域創新升級的“領頭羊”。

    深圳也是一座運動之城。這裡全民健身蔚然成風,為城市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深圳每年要舉辦1600多場次的全民健身賽事和活動,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口達420多萬人,體育人口比例超過40%。體育鑄就了深圳獨有的城市品格,也極大地影響了深圳人的生活觀念。

    深圳還是一座愛心之城。這裡是中國志願服務事業的發源地之一,目前在冊義工25萬多人,愛心基礎堅實。“感動中國”的歌手叢飛對貧困兒童進行長達11年的資助,成為深圳義工精神的典型代表。將有127萬名賽會志願者、城市誌願者和社會志願者服務大運會,為“愛心深圳”增添新的注腳。

    正是這些獨特之處,讓深圳大運會成為一個集聚世界目光,彰顯時尚文化,為各國青年展開交流、釋放活力的青春大舞臺。大運會期間,深圳將舉辦全球青年聯歡節暨中歐青年交流年旗艦活動,預計將有來自五大洲的萬名青年參與,以文化周、電影節、培訓項目、峰會等為載體,彰顯時尚文化和青春激情。

    深圳市委書記王榮説,大運會既是一個體育盛會,也是全球青年的嘉年華。多彩的青春,豐富的世界,多樣的文化相聚。年輕的深圳牽手青春的賽會,城市品格與青春夢想相互激蕩。在進一步突出節儉、綠色、環保等理念的同時,深圳大運會也突出了中國文化“和而不同”的價值取向,表達了尊重文化多樣性,倡導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民族文化的人們平等交流、和諧相處的核心價值觀。

    100天后,一場青春、開放、綠色、科技與和諧的盛會將呈現在世界面前,不同國籍、膚色和文化背景的大學生共享運動和友情。

    百日彈指而過。人們有理由相信,剛剛走過而立之年的深圳特區,將用她的年輕、激情和創意,向世界呈上一份精彩的答卷!

 
 
 相關鏈結
· 創新紀錄 2000名香港志願者報名服務深圳大運會
· 深圳第26屆大運會吉祥物“UU”將在全國巡展
· 大運會簡化火炬傳遞路線 網絡虛擬傳遞成亮點
· 劉延東:讓世界大運會傳播友誼促進和諧惠及民生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