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新華時評:"援建精神"將成為中華民族新的精神財富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5月09日   來源:新華社

(汶川地震三週年·新華時評)有一種奉獻叫“援建”

    新華社成都5月9日電(新華社記者 苑堅)汶川地震災區從“山河破碎”到“面貌一新”,三年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這是10萬援建大軍用無私奉獻樹起的又一座豐碑,必將被災區乃至全國人民永遠銘記。

    在黨中央“舉全國之力抗震救災,加快災區恢復重建”的號令下,19個援建省市以最快速度啟動實施重建項目,優先恢復重建住房、學校、醫院等民生工程和基礎設施工程,真心關愛,不講條件,在項目、資金方面優先考慮。按照和諧援建、科學援建、務實援建的要求,派出精兵強將投入艱苦卓絕的重建之中,為災區重生奠定堅實基礎,使社會主義大家庭“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優勢得到集中體現。

    這是援建者愛的昇華。在援建者眼裏,只有工期沒有假期,只有勝利沒有名利。正是這種不畏艱險、迎難而上的精神,才生發出一個又一個催人淚下的援建故事:山東援建幹部崔學選“犧牲我一人、換來萬家樂”,把生命獻給北川;江蘇江陰援建者把名字繡上工作服以便遇難時好識別……他們不辱使命,爭創一流,“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棵草去”,用“白加黑、五加二、三班倒”的工作模式,書寫著對災區人民的奉獻與真情,放射出感天動地的人性光輝。

    “援建精神”是對抗震救災精神的傳承和昇華。“以人為本、生命至上,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畏艱險、百折不撓,科學理性、開放透明”的抗震救災精神,凝聚國人,催人奮進。凝聚著奉獻、和諧、科學、務實、創新、感恩的“援建精神”,再一次彰顯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精神的內在魅力。它將海內外中華兒女團結起來,以全世界驚嘆的中華民族合力,創造了人類發展史上的奇跡。

    “援建精神”將成為中華民族新的精神財富,不僅激勵災區人民勇踏新征程,也必將為中國人民繼續前行提供新的精神動力。

   5月9日,在重災區四川省青川縣竹園鎮,幾名志願者在援建的安居房工地勞動。四川汶川大地震近3年來,地震災區的重建牽動著社會各界。當日,來自香港迪斯尼樂園、國際公益組織“仁人家園”等單位的志願者再次來到重災區青川縣,參與到當地災民安置小區建設的施工中,為災區群眾早日住進新居添磚加瓦。 新華社記者 任正來 攝

四川省國家災後重建規劃完工九成 9月底全面完成

    4月23日上午,四川省人民政府在成都召開重災市州災後恢復重建新聞發佈會,據介紹,截至3月底,四川“5·12”汶川特大地震災區納入國家災後恢復重建總體規劃的29692個項目已完工92.4%,完成投資7871億元;納入省定災區縣需恢復重建的13647個項目,完工81.6%,完成投資1052億元。18個對口支援省市確定的3880個項目已全數開工,建成3430個,佔88.5%,對口支援完成投資692.9億元,佔90%。預計在今年9月底,四川將全面完成地震災後重建。 >>>詳細內容

災區重建:成都以統籌城鄉思路推進災後重建紀實

    新華社成都4月24日電(記者 陳健)災難,必將在歷史的進步中得以補償。僅僅三年,當我們再度來到成都,來到這個汶川地震災區唯一的特大中心城市,都江堰、彭州、崇州、大邑……曾經山河破碎之地,已涅槃重生,在更高的起點上揚帆起航。

    篳路藍縷,風雨兼程。在“天府之國”的土地上,那一幕幕當驚世界殊的重建奇跡,究竟是怎樣發生的呢? >>>詳細內容

 
 
 相關鏈結
· 國家圖書館都江堰災區文化援建活動舉行
· 香港援建四川地震災區部分項目工程竣工典禮舉行
· 四川省:鞏固擴大援建成果 深化川蘇交流合作
· 北京對口援建青海玉樹83個項目2011年將全部開工
· 中國援建非盟會議中心項目今年竣工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