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走向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汶川救災重建三週年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5月10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5月10日電

走向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寫在汶川地震抗震救災和恢復重建三週年之際

新華社評論員

    平坦的馬路、敞亮的學校、整潔的園區、真誠的笑臉……曾經山河破碎、滿目瘡痍的汶川地震災區,如今面貌一新,煥發著勃勃生機。汶川特大地震三年來,英雄的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産黨的堅強領導下,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攻克了災後重建的世界性難題,實現了災區的歷史性巨變,城鄉面貌、基礎設施、産業發展、社會建設實現突破性進步,創造了人類發展史上的偉大奇跡。

    今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90週年,抗震救災和恢復重建的偉大勝利,書寫著黨和政府為了災區人民福祉的不懈努力與執著追求,再次證明了中國共産黨的英明偉大,是領導13億人民迎戰任何艱難險阻的中流砥柱;再次證明了社會主義制度是戰勝前行路上各種風險挑戰的重要保證。

    三年前,無情的特大地震突然降臨,襲擊以汶川為中心的近50萬平方公里廣袤土地,數萬同胞被奪去生命,數千萬群眾頓失家園。面對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範圍最廣、受災人口最多的強烈地震,黨中央、國務院緊急部署,帶領全國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抗震救災和氣壯山河的恢復重建鬥爭。歷經三年,勤勞、堅韌、勇敢、智慧的中國人民,挺起不屈的脊梁,創造了中華民族抗擊自然災害鬥爭史上的又一個奇跡。

    奇跡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産黨的先進性。面對巨大災難,黨中央第一時間發出舉全國之力抗震救災的總動員令。中央領導同志親赴災區慰問指導,災區各級黨委和政府有力有序地組織救災活動,共産黨員捨生忘死、衝鋒在前,展現了新時期共産黨人的光輝形象。恢復重建強調科學規劃、質量第一,三年任務兩年基本完成,體現出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的重要理念,表明中國共産黨是能夠應對各種風險、駕馭各種複雜局面、具有強大戰鬥力的先進政黨。

    奇跡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科學部署、統籌安排,震後一個月就出臺《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對口支援方案》,按照“一省幫一重災縣”的原則,十萬援建大軍趕赴四川、甘肅、陜西的19個重災縣市,夜以繼日地艱苦奮戰,為災區群眾獻上一批批優質工程,使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得到充分彰顯。

    奇跡充分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正確性。在重建進程中,各受災地區把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與科學重建、務實重建、和諧重建有機結合,兼顧當前與長遠搞好規劃,統籌考慮産業發展;將基礎設施重建、産業重建、城鎮重建相協調,將農房重建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將城鎮重建與統籌城鄉發展相結合,強調“輸血”與“造血”並重,提升災區的經濟發展水平。這為災區的可持續發展打下了紮實基礎,證明了科學發展觀是取得抗震救災和恢復重建根本勝利的重要指針和強大動力,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的重大戰略思想。

    慷慨豪邁的三年重建讓自強不息、頑強拼搏,萬眾一心、同舟共濟,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偉大抗震救災精神得到進一步弘揚,更為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增添了新的內涵,極大地增強了我們戰勝任何風險挑戰的信心和決心。在三年重建任務完成這個重要時間節點上,我們深刻體會到,沒有共産黨的堅強領導、沒有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保證、沒有科學發展觀的正確指導,就不可能有抗震救災的偉大勝利和恢復重建的輝煌成果。

    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在抗震救災和恢復重建取得巨大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應看到,我國正處於黃金髮展期和矛盾凸顯期,需要解決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需要應對來自自然界各種災害風險的挑戰。我們要繼續發揚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以不屈的意志和敢於勝利的堅定信念,堅韌不拔、頑強拼搏,為災區人民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就要始終堅定不移地堅持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十二五”藍圖已經繪就,按照黨確定的路線方針,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貫穿“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在三年重建完成、五年發展振興和十年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發出新的召喚之時,只要我們進一步調整産業結構和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豐富完善援建省市與地震災區的合作機制,注重災區經濟特點與就業需求發展新興特色産業,地震災區就一定能走上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道路。

    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就要繼續堅定不移地走社會主義道路。社會主義制度以人民利益為最高宗旨,能高效集聚起最廣泛的社會力量,形成共克時艱的強大合力。順應災區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就要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人心,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武裝幹部群眾頭腦,推動經濟科學發展、社會文明進步,不斷滿足災區人民多樣化、多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保護好災區的生態環境,提高社會管理水平和防災減災能力,保持社會和諧穩定,使災區人民充分感受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更加光明的前景。

    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需要災區人民再接再厲團結奮鬥。生活更加幸福,是對罹難親人的最好紀念。站在家園重建完成的新起點上,相信災區人民能夠繼續發揚自強不息、和衷共濟、艱苦奮鬥的精神,繼續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用勤勞的雙手去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未來。“堅定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驚人的事業。對於淩駕命運之上的人來説,信心就是生命的主宰。”新北川中學信心橋前的這句名言,激勵著災區人民勇敢地面向未來。

    巍巍龍門山連綿逶迤,滾滾岷江水奔流不息。經過汶川特大地震的磨礪,多災多難的中華民族更加成熟堅強。90年風雨兼程的中國共産黨,必將帶領我們一路斬關奪隘,不斷創造新的輝煌。汶川地震災區一定會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溫家寶: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5月7日至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到四川地震災區考察災後恢復重建工作,並於5月9日在都江堰市主持召開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座談會,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 劉建生 攝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7日至9日到四川地震災區考察災後恢復重建工作,並於9日下午在都江堰市主持召開會議,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基本實現了“家家有房住、戶戶有就業、人人有保障、設施有提高、經濟有發展、生態有改善”的重建目標,災區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的巨大成就,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集中展現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優良傳統,再次彰顯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要認真總結寶貴經驗,再接再厲,奮發圖強,努力開創災區發展振興新局面。 >>>詳細閱讀

物質重建與精神崛起的豪邁凱歌——汶川重建啟示

    城鄉面貌大變樣、基礎設施大提升、各項産業大發展、社會建設大跨越,今天的災區生機盎然。每一個置身其中的人,無不為眼前的巨大進步所震撼。

    “看得見”的變化令人欣喜,“看不見”的變化更振奮人心。人們的思想觀念更開放了,幹群的思想覺悟更高了,精神面貌更加積極向上,文化內涵更加豐富多彩,社會文明更加和諧進步,災後重建的歷程,銘刻了物質重建的偉大奇跡,也唱響了精神世界崛起的豪邁凱歌。 >>>詳細閱讀

汶川地震三週年:災難,讓我們更懂得珍惜 

    新華社成都5月7日電(記者陳健、黃毅)“感恩的心,感謝有你……花開花落我一樣會珍惜。”這首三年來在汶川地震災區廣為傳唱的歌曲,以最抒情的方式道出了人們的心聲。汶川地震帶來的慘烈災難,一度讓我們血淚交織;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的艱辛歷程,也讓我們更加懂得珍惜。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猶記得,地震剛剛發生的那個雨夜,余震不斷。從成都到都江堰的高速公路上,上千輛出租車自發運送傷員,形成一股愛的洪流。成都的各個獻血點,成千上萬名市民聞訊而來,伸出胳臂托起生命的希望。全國各地抗震救災的隊伍奔赴災區,匯聚成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巨大力量。經歷了天崩地裂中的生死相依,我們更加珍惜生命,珍惜這同舟相濟的大愛。 >>>詳細閱讀

 
 
 相關鏈結
· 溫家寶主持召開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座談會|講話
· 新聞辦介紹汶川特大地震災後恢復重建情況並答問
· 物質重建與精神崛起的豪邁凱歌——汶川重建啟示
· 澳門紅十字會參與汶川地震災區重建已經基本完成
· 汶川地震三週年:災難,讓我們更懂得珍惜
· 《從悲壯走向豪邁·汶川特大地震書係》6日首發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