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江蘇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活”與“和”的辯證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5月19日   來源:人民日報

    水鄉澤國,魚米之鄉。

    在中國的經濟版圖上,江蘇無疑是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佔全國1%的土地,養活了6%的人口,創造了全國10%的國內生産總值。2010年,江蘇地區生産總值突破4萬億元,人均GDP超過7700美元,城鄉居民達到了聯合國提出的生活富裕水平,江蘇經濟闊步走在全國前列。

    從社會管理視角看,江蘇的平安指數在全國一直領先。國家統計局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江蘇公眾安全感連續8年攀升,2010年繼續位居全國前列。南京、南通、蘇州、常州、鎮江、無錫等6個城市被評為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城市,數量和比率均居全國首位。

    經濟活,社會和——黨中央給江蘇確立的“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戰略任務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江蘇是如何繪就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圖景的?在社會管理創新中有哪些探索和經驗值得關注?記者日前來到江蘇調查。

    “經濟發展與社會和諧穩定始終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江蘇實現‘兩個率先’,不僅要在經濟發展上走在前列,而且要在改善人民生活、維護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上走在前列。”省委書記羅志軍説。4月21日,江蘇省委全會鄭重提出“努力率先建成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社會管理體制”,社會管理創新被列入江蘇省“十二五”的“八大工程”。

    作為改革開放前沿陣地,江蘇在社會管理上遇到問題早,著手解決早。江蘇是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發源地,2003年率先開展平安創建,2004年“法治江蘇”建設在全省展開。“經濟發展越快,越要重視社會管理。”江蘇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李小敏深有感觸地説。他們正以“政法機關在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中的作用”為課題進行深入調研。他認為,政法機關推進社會管理創新,要以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為根本任務,以服務群眾、保障民生為根本要求,以加強基層、夯實基礎為根本目標,以公正廉潔執法為根本保障。

    隨著社會治安、平安建設、法治指數納入江蘇各級黨政部門的政績考核內容,“經濟發展是政績,和諧穩定也是政績”的理念已為全省各級領導幹部普遍接受。站在全局抓社會管理創新,重視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成為江蘇各級黨委政府的自覺行動。

    新——新理念、新手段,破解“流動人口”和“虛擬社會”兩大管理難題

    社會管理,説到底是對人的管理和服務。當今中國,數億“流動人口”和“網民”是最特殊的“人群”,也是社會管理的嶄新課題。

    從管控到服務,從被動適應到主動順應,市民化管理、親情化服務,擁有1600萬的流動人口大省江蘇找到了破解難題的“鑰匙”。

    紅山街道地處南京城郊結合部,與火車站、長途汽車站相鄰,流動人口接近4萬人,佔轄區人口的49%。2009年10月,紅山街道成立“新南京人服務中心”,提出“手拉手讓新南京人住下來,心連心讓新南京人生活好起來,肩並肩讓新南京人貢獻多起來”,打造“新南京人五分鐘服務圈”。外來流動人口在5分鐘路程內,可以享受就業培訓、子女就學和公共衛生等服務。

    蘇州市實施“新蘇州人計劃”,在就業、培訓、醫療保險等方面,與城鎮居民同等待遇,凡在蘇州市工作的外來人員,均須參加養老、醫療、失業等五項社會保險。全市推行集宿化管理模式,營造新蘇州人新家園。這些地方普遍建起了銀行、超市、網吧、圖書館、文體活動室等公共服務設施。

    寓管理于服務中,在服務中延伸管理,管理不僅沒有削弱,反而得到了強化。在海安縣,公安派出所牽頭設立“房屋租賃諮詢中心”,免費為暫住人口推介安全放心的出租房。海安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焦廣琪説,此舉既有利於發揮民警熟悉轄區的優勢,又能最大限度地吸引暫住人口主動登記諮詢。目前,全省鄉鎮(街道)建立了流動人口服務管理辦公室,在社區(村組)等建立流動人口服務管理中心,為流動人口提供“一站式”服務。全省配備專兼職協管員7.3萬名,通過信息化手段,實時採集流動人口信息,逐步建立以證管人、以業管人、以房管人等工作機制,既服務了經濟社會發展,又提升了治安管控能力。

    互聯網的迅猛發展,深刻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江蘇全省現有3300多萬網民,20多萬個網站,8300多家網吧。各地各部門主動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社會管理和服務工作。睢寧縣強力推進網絡問政,該縣113個鎮、單位全部建立網絡發言人制度。海安縣建立網上回帖員制度,對本單位職能範圍內的帖子進行回復,回應群眾關切,疏導公眾情緒,引導網絡輿論。

    針對互聯網上的違法犯罪活動,江蘇公安機關在全省1600多家網站的近2萬個欄目設置了“網上110報警崗亭”和“平平、安安”虛擬警察,24小時接受網民報警和諮詢求助;推進網上公安局、網上派出所、網上警務室等工程,拓展服務群眾的新途徑。江蘇公安機關開展“平安祝福進萬家”互聯網預警服務工作,及時發佈各類預警信息,宣傳防範違法犯罪知識和技巧。全省已累計發佈防範警示服務信息42期。

    大——大排查、大調解,注重源頭治理,構建預防、化解社會矛盾機制

    伴隨著工業化、市場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徵地拆遷、企業改制、重大工程建設等最容易引發矛盾糾紛。如何從源頭治理,減少和預防社會矛盾?   

    淮安地處蘇北老區,前些年是全省“信訪大市”。一些事關改革、發展的重大事項,往往“政策一齣臺、問題跟著來”。2006年,淮安市開始探索“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力圖改變維穩工作“馬後炮”的局面。2007年至今,全市未發生一起重大群體性事件。全市80%以上的重大事項在通過“評估”關卡之後,成功預防和化解了大部分矛盾糾紛。

    2007年,江蘇省下發《關於積極開展社會穩定風險評估試點工作的意見》,成為全國最早實行社會矛盾排查、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的省份之一。迄今為止,江蘇省開展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的重大事項達2370件,沒有一起引發大規模群體性事件。

    “社會穩定風險評估要作為實施重大決策、重大項目的必經程序和前置條件。”江蘇省政法委副書記、綜治辦主任張新民説,2011年,在容易引發社會矛盾的重點領域,江蘇要做到“應評盡評”。

    調解,被譽為化解社會矛盾衝突的“東方經驗”。南通市委書記丁大衛説,通過建立大調解機制,既減輕了當事人訴累,又節約了司法資源和行政成本,實現“案結、事了、人和”。

    南通,是我國“大調解”工作的發源地。從2003年起,南通市就構建了化解社會矛盾的大調解模式。目前,縣市區都建立了大調解中心,在村居設立了專職調解員。南通的大調解融人民調解、司法調解、行政調解于一體,集預防、發現、調處於一身。依託大調解平臺,他們構建了訴調、公調、檢調對接機制,整合了政法專業力量和社會資源。南通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陳斌介紹説,他們還建立了醫患糾紛、勞資糾紛、交通事故賠償等專業化調處機制。全市36家醫患糾紛調處中心(站)已成功調處醫患糾紛920多件,涉案理賠金額達3300多萬元,所涉及的糾紛全部案結事了。

    通過大調解,築起維護社會穩定第一道防線,江蘇省每年化解各類社會矛盾糾紛大約30多萬件,化解成功率始終保持在96%以上,特別是進京非正常上訪,由全國前10位下降到20位以後,連續多年沒有發生有重大影響的群體性事件。

    針對社會轉型期刑事案件高發的嚴峻形勢,江蘇構建了打防控一體化大網絡。目前,全省每天投入巡邏力量5.8萬人以上,其中民警1.8萬餘人、巡邏車1.5萬輛,已形成城市5分鐘內處警反應、15分鐘內支援反應、半小時內包圍反應和全省兩小時內聯動反應等四道防線,織密街面路面、道路卡口、社區村莊、單位內部和現代科技等五張防控網絡。全部13個省轄市和98.2%的縣(市、區)達到“社會治安安全市”創建標準。

    實——基礎實、責任實,健全組織和技術網絡,實現基層“有地方幹事,有人管事,有錢辦事”

    “幾個自然村合併成一個行政村,幹部沒有增加,區域擴大了。以前幹部在村裏串門騎自行車,現在要開汽車。青壯年外出務工,留守的多是老人、小孩、婦女。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要著眼這些薄弱環節,夯實基層基礎。”海安縣委書記、人大常委會主任章樹山分析説。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江蘇建立健全以綜治組織為龍頭、以基層政法隊伍為骨幹、以群防群治力量為補充的基層政法綜治組織網絡。目前,全省所有鄉鎮(街道)都建立了綜治委、辦,配備了行政編制綜治專幹,共有工作人員1.3萬餘人,99.5%的政法綜治工作中心實行集中辦公。南通市在村居一級,全面推廣村居綜治工作“1122”模式——配備1名綜治專幹、1名駐村民警、2名專職調解員、2名專職保安,形成了覆蓋全社會的組織網絡。全省投入大量經費建成農村警務室1.3萬多個,配備駐村民警8000余名。

    大學生成為基層農村社會管理的“生力軍”。2007年,江蘇省首次啟動選聘大學生“村官”工作,1011名優秀大學生赴蘇北五市經濟薄弱村任職;2010年,選聘4061名大學生到村(社區)任職。到2012年,江蘇將實現“一村一社區一名大學生”的目標。

    “小技防”、“小聯防”使農村和社區的社會管理如虎添翼。如東縣推廣“十戶聯防、警鈴入戶”工程,村裏設立報警中心,形成“一戶按鈴、九戶救助、鄰里守望、群防群治”的全天候農村技防網絡,農村可防性案件下降10.2%。海安縣將小技防入戶列為政府為民辦實事工程,安裝費用由政府買單。宜興市把技防入戶建設作為大技防體系的基礎工作,推進“平安E家”報警電話進萬家工程。

    “城中村”由於環境臟亂、人員混雜、治安混亂,而成為社會管理的“軟肋”。紅莊社區位於蘇州城南,居住區不足0.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僅3350人,暫住人口達4.5萬人。2007年以來,南區派出所牽頭實施綜合治理,僅僅三年時間,違法犯罪警情數連續三年降幅超過30%,“兩搶”警情降幅超過60%。常州市投入2.2億元,對156個無人防、無技防、無設施防、無物管的“四無”老小區進行全面改造,治安面貌煥然一新,警情同比下降40%。

    活——體制活、機制活,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和廣大公眾參與社會管理的積極作用

    社會管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不是大包大攬,必鬚髮揮社會自治、公眾參與的作用。江蘇在基層社區、村居探索新機制,讓群眾自主參與到社會管理中。

    2010年8月13日,太倉市城廂鎮鎮長胡捷、雙鳳鎮鎮長潘紅忠分別與轄區內的23個村(社區)和11個村(社區)的主任簽訂《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協助政府管理協議書》。這項改革,將過去村(社區)承擔的70多項事務減少到法律規定的27項,為基層組織和幹部“減負”。以前鎮裏與村社簽的是責任狀,是上級對下級佈置任務,現在簽的是協議書,是平等主體之間通過協商共同完成社會管理任務。

    過去親力親為重管理,現在放手放權重服務。城廂鎮政府嘗到了甜頭。東林村生態園建設需要動遷510戶人家,政府把決定權交給群眾,由群眾民主決策,相互之間做工作,事情沒幾天就辦妥了。

    在城市,南京市建鄴區探索社區管理新體制,強化居委會自治職能。以前,社區居委會“行政化”傾向非常明顯,過多的行政事務使之無暇服務群眾。一個社區內有30個社工,分屬10多個部門,不能形成合力,工作效率低下。如今,社區體制實現大變革,建立了社區黨委、社區居委會、社區管理服務站,形成“一委一居一站”的社區管理“建鄴模式”。居民“直選”和“海選”社區居委會,讓社區居委會成為社區群眾的“代言人”,組織居民自治,並收集社情民意。

    通過社區管理服務站,政府把公共服務觸角伸到了居民門口。濱湖街道福園社區服務站站長王曉雷説,幹得好不好,群眾説了算,居民滿意就是政績。福園社區每名社工分管270戶居民,家家持有社工的“服務名片”,有事就打電話。

    社區是城市的細胞。居民需求什麼,社區就服務什麼。蘇州市滄浪區居家樂養老服務中心通過企業化運作,讓居家老人24小時享受溫馨、體貼、標準化的服務。如今,這種居家養老模式已覆蓋全蘇州的老人。在江蘇,從養老托幼,到勞動就業、社會救助、醫療計生、平安建設;從日常生活,到文教、體育、娛樂、殘疾人康復,社區“敞開一扇門、能辦萬家事”,服務對象和內容不斷擴大……

    創新社會管理,推進社會建設,江蘇正在不斷“發力”。重視民生,傾聽民意,是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源頭活水”。省長李學勇説:“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江蘇要繼續保持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勢頭,就必須自覺地把社會管理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來謀劃,以民生需求倒逼社會管理創新,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 記者 杜飛進 裴智勇 廖文根)

 
 
 相關鏈結
· 羅志軍:深入做好群眾工作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
· 山西部署"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大型摸底調研活動
· 吉林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會強調創新社會管理
· 王兆國:發揮工青婦組織優勢 積極參與社會管理
· 黑龍江省公安機關創新社會管理打造和諧警民關係
· 江西省舉行“社會管理和群眾工作”專題研討班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