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洞庭湖區:旱情危急 水稻無水可用 部分早稻絕收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5月20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益陽5月20日電(記者 周勉)洞庭湖區最怕水患,往往在每年進入4月汛期後,保堤護垸是水鄉澤國的湖區群眾重頭戲。可是,20日,又是一個艷陽天,記者來到進入傳統汛期50天后的洞庭湖區,看到的卻是湖區農民一雙雙期盼雨水的焦慮眼神。

    今年以來,湖南省降雨持續異常偏少,蓄水嚴重不足。與多年同期相比,全省降雨總體偏少五成,尤其岳陽、常德、益陽等洞庭湖糧食主産區更是偏少六成以上。記者了解到,嚴重旱情已造成部分早稻絕收。

    益陽市南縣地處洞庭湖腹地,是湖南省傳統的雙季稻種植區,也是全國産糧大縣。5月19日,記者走訪了南縣幾個鄉鎮,糧農紛紛反映,目前他們對無水可用的局面已經無能為力,早稻大面積絕收已成定局,改種一季稻也困難重重。

    南縣浪拔湖鎮黨委書記黃瑛介紹,因嚴重缺水,依靠藕池河中支灌溉的南鼎垸和育樂垸種植雙季稻的面積已由計劃的3.5萬畝減少到1.5萬畝。記者在浪拔湖鎮啞巴渡橋上看到,藕池河中支已經露出了三分之二的河床。負責看管抽水機組的王桂鄉對記者説,抽水機的取水口不斷在向河心延伸,一週以來已經延伸了四五米。抽水機的數量也由最初的40臺減少到現在的20臺。“最多不超過3天,藕池河中支的水就會完全被抽幹。”他説,到時候1.5萬畝雙季稻將無水可用,另外還有近2萬畝的一季稻也將無法播種。

    在南縣揭家洲村,遠遠望去田裏的水稻還是一片綠色,但撥開稻苗,下面的土地已經嚴重龜裂,不少裂口甚至能同時放入四根手指。村支書江維清告訴記者,全村正常年份種植的雙季稻面積在850畝以上,但今年只有370畝。“往年每畝可以收八九百斤,今年照這樣下去能收個兩三百斤已算不錯了。現在改種一季稻都有點來不及了,村裏很多人都打算改種晚稻。”江維清説,許多糧農已經開始放棄,種下去的370畝,最後能保住的也就一半多一點。

    洪堰湖村種糧大戶胡建用“心灰意冷”來形容自己此時的心情。今年他在去年100畝的基礎上增加了500多畝準備大幹一場,但目前的局面極有可能讓他一下損失20萬元。他説,自己已經放棄了200畝完全失去水源的早稻,剩下的400畝能改種中稻的就改種中稻,不行就改種晚稻,一切只能“聽天由命”。

    胡建的種糧積極性因此備受打擊,他告訴記者,種糧面臨的災害風險太大,去年晚稻遭遇寒露風,今年又遇到如此嚴重的旱情,明年只能減少土地流轉面積少搞一點。“國家大力號召我們種雙季稻,也給了我們很多支持,但遇到這樣的災害我們是一點辦法也沒有。”就在記者採訪胡建時,幾名為他打工的農民還因為擔心絕收拿不到工錢,到家裏去找他。

    南縣今年雙季稻面積超過40萬畝,據南縣水利局副局長姚年華介紹,這其中絕收已成定局的有5.6萬畝。如果短期內得不到有效降水,成災的32萬畝也面臨絕收危險。

 
 
 相關鏈結
· 湘江洞庭湖創歷史同期最低水位 湘32萬人飲水困難
· 洞庭湖區發生嚴重春旱 44萬餘人飲水受影響
· 湖南省:環洞庭湖基本農田建設重大工程正式啟動
· 洞庭湖持續枯水
· 洞庭湖頂托 湘江水位上漲
· 湖南省要求:迎戰長江大水 確保洞庭湖堤垸安全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