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山西整合煤炭資源 年産30萬噸以下礦井全部關閉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5月26日   來源:光明日報

    到今年5月25日,山西年産30萬噸以下的礦井已全部關閉,在保留的1053座礦井中,70%的年産量都在90萬噸以上。

    上世紀八十年代,山西在“有水快流”思想的指導下,小煤窯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一度山西小煤窯達上萬座。小煤窯回採率不足15%,每年都要破壞和浪費約20億噸煤炭資源。更為嚴重的是小煤窯開採對環境的破壞:目前山西煤礦採空區面積超過5000平方公里,每年新增塌陷面積近百平方公里,不少地方老百姓的房子嚴重裂縫,無法居住;地下水系嚴重受損,導致1687個村莊、上百萬人無水可吃。

    據有關部門測算,山西因粗放採煤造成的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地表塌陷等損失每年至少在300億元以上。小煤窯安全監管不到位導致礦難頻發,百萬噸死亡率是國有大礦的十幾倍、二十倍。

    從2000年起,山西進行了幾次整合,煤礦數量逐年減少,2005年減少到4278座,2008年減少到2600座,煤礦“多小散亂”的格局基本得到改變,但資源浪費、礦難頻發的狀況仍未改變。 

    2008年,山西省委省政府痛定思痛,決心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強力推進煤礦企業兼併重組整合,從根本上解決山西煤炭工業發展中的問題。兼併重組整合首先從制定總體規劃入手,根據國家在山西建設晉北、晉中、晉東三個大型煤炭基地和18個礦區的總體規劃,結合山西實際,制定了《煤礦企業重組整合總體規劃》,提出重組整合的預期目標,即重組整合後全省保留1000座礦井,年産90萬噸以上礦井要佔70%以上,且全部實現以綜採為主的機械化開採。

    隨後又確定了中煤集團、同煤集團、電力企業和具有一定生産規模的地方民營企業等擁有資本、人才、技術、管理優勢的重組整合主體,以資源為基礎、以資産為紐帶、以股份制為主要形式,通過企業並購、協議轉讓、聯合重組、控股參股等多種形式,由大型煤炭生産企業重組中小煤礦。

    為保證重組整合成功,山西省政府還成立了省長任組長,煤炭、發改、國土、財政、監察、環保等部門組成的領導組,採取簡化審批辦理程序、多部門聯合辦公、限時辦結等措施,有力地推動了煤炭資源的重組整合的進程。 

    一系列舉措讓山西煤炭工業實現了華麗轉型,形成了以股份制為主要形式,國有、民營並存的以現代企業制度運行的辦礦新格局。通過重組整合,山西共關閉淘汰礦井1500處;辦礦主體由原來的2200多家減少到130多家,形成了4個億噸級、3個5000萬噸級、11個千萬噸級以上的大型煤炭集團;單井年産量由2008年的不到30萬噸提高到100萬噸以上;煤炭産量大幅上升,2010年全年産煤7.41億噸,創歷史新高,今年1至4月産煤2.56億噸,比去年同期增長18.3%;煤礦安全保障能力明顯加強,去年百萬噸死亡率由2008年的0.53%下降到0.187%,今年1至4月更下降到0.09%以下。

    “煤炭資源重組整合受益最大的是老百姓!”山西省煤炭工業廳廳長王守禎介紹説,重組整合後,大礦採煤對生態環境破壞度減小,通過對廢水處理、廢氣綜合利用和廢渣井下充填等方式,煤炭生産污染基本實現了“零排放”,再加上建立的“以煤補農”長效機制,採煤區群眾的利益得到較好的維護和保障。

    “煤礦工人也受益匪淺!”山西高平科興前和煤礦負責人馬飛宇告訴記者,“煤礦在擴建中新建了職工生活活動區域,對工人進行了職業技能培訓,職工的收入比以前高多了,出去也體面得多了!”

    煤炭生産企業也在重組整合中得到了長足發展。山西焦煤集團汾西礦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翟紅介紹説:“汾西礦業先後將54家小煤礦整合成25個年産90萬噸以上的現代化礦井,2010年公司原煤産量和洗煤能力雙雙突破3000萬噸,各項指標全線飄紅。”

    受益者還有原來的“煤老闆”們。呂梁的30余位煤老闆從煤礦撤資後,籌資50億元和汾酒集團合作共同在汾陽杏花村建設了汾酒工業園,目前該項目正在緊張施工中,建成後汾酒的産量達15萬噸,是現在的3倍,新增銷售收入100億元。項目投資人白衛國自豪地説:“我們出錢,汾酒廠出品牌、出技術,強強聯合,是一件既讓我們有錢賺,又讓汾酒做大做強的大好事!”(特約記者 李建斌 記者 楊 榮) 

 
 
 相關鏈結
· 山西省政府:從5月6日開始開展礦井關閉專項行動
· 新疆焦煤集團一在建礦井發生事故 10人被埋井下
· 加快煤礦安全避險“六大系統”示範礦井建設通知
· 煤監局局長:我國所有礦井將一律按瓦斯礦井管理
· 關於徵求《礦井瓦斯等級鑒定辦法》修改意見通知
· 河南安全生産形勢嚴峻兼併重組礦井管理亟待加強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