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銀川5月28日電(記者鄒欣媛、任瑋)記者從27日寧夏回族自治區中南部地區生態移民工程建設通報會上了解到,寧夏首批解決14.24萬生態移民的81個移民安置區前期建設方案審批已完成,移民住房、農田水利、供水供電等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展開。
寧夏中南部地區自然條件惡劣,按照國家新扶貧標準,全區仍有100多萬貧困人口,其中35萬人居住在生態失衡、乾旱缺水的偏遠山區。為此,寧夏提出計劃用5年時間完成這部分群眾的遷移安置工作。
自治區移民局副局長哈雙説,截至目前,寧夏已開工建設移民住房1.26萬套,建設教育等基礎設施1.6萬平方米,調整和開發農田4萬畝,完成小型揚水泵站4座,建成調蓄水池5座,營造經濟林、防護林5020畝,架設供電線路85公里,整修道路179公里,開工建設種養設施988座。
針對移民安置設施建設中存在的工程質量問題,寧夏組織檢查組對全區14個縣(區)27個項目區進行了聯合檢查,並制定整改措施,對不符合質量要求的工程實施推倒重建,不合格的材料全部清理出現場,更換施工質量不達標的施工單位和不履行監理職責的監理單位。
自治區主席助理劉雲説,工程質量是生態移民工程建設的核心,嚴禁出現工程層層轉包的情況,原材料應統一採購,避免劣質材料流入移民工程。另外,移民點建設應充分考慮移民區住房建設和後續産業建設的統一規劃,實現生態移民“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