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我國科學家發現靈長類腦內新生神經細胞遷移規律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6月14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上海6月14日電(孫國根)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復旦大學醫學神經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楊振綱教授帶領博士研究生王琮民、李曉甦、魏斌經過3年多艱苦工作,發現成年獼猴和人類的大腦中存有神經幹細胞和新生的神經元,並首次詳細描述了由神經幹細胞生成的新生神經元的特徵及遷移路線,這一成果為人類腦損傷後神經再生帶來新的希望。相關系列論文已于近日陸續發表在國際主流學術期刊《神經科學雜誌》、《細胞研究》和《歐洲神經科學雜誌》上,引起國內外同行的關注。

    神經幹細胞在靈長類大腦中存在與否,並有何功能,如人腦損傷後神經細胞是否可再生等問題,一直是科學家探索的課題。

    經過多年不懈努力,楊振綱教授和他的博士研究生最終較為詳細地確認了成年獼猴大腦中的由神經幹細胞所“製造”的新生神經元,並追蹤、探索了這些新生神經元在腦內特有的“長距離”遷移規律。

    如何利用新生神經細胞這一“長距離”遷移能力,以達到腦損傷治療的目的,是科學家目前努力探索的重大課題。為進一步探索“人腦奧秘”,楊振綱研究團隊緊接著又在武漢中國人腦庫提供的成年人腦組織研究中發現了神經幹細胞,併發現這類神經幹細胞在腦內非常活躍,可以不斷地生成新的神經元。這項成果為人類腦損傷後神經再生帶來新的希望。

    楊振綱和他的博士研究生還利用條件性敲除基因的方法,對神經幹細胞在正常以及受損傷大腦內的調控機製作了深入研究,最終發現一個叫做Sp8的基因在神經細胞産生和長距離遷移過程中有重要作用,如果沒有Sp8基因,神經幹細胞就不會發生其應有功能,也就是説,Sp8基因在神經幹細胞的重要作用遠遠超過先前科學家對它的了解。

    據楊振綱教授介紹,目前他的團隊正繼續深入進行有關“人腦發育的奧秘”和Sp8基因其他功能的研究。

 
 
 相關鏈結
· 中德科學家開展歐洲大腸桿菌疫情研究取得新進展
· 中國科學家啟動“阿爾法磁譜儀2”物理分析工作
· 自1984年南極科考開始我科學家命名300多處地名
· 2011年"中澳青年科學家交流計劃"開幕式在京召開
· 我國科學家發現迄今最早的真雙子葉被子植物化石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