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宜昌6月18日電(記者劉紫淩、馮國棟)至今年6月18日,三峽船閘已安全穩定運行8年。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雙線五級船閘,三峽船閘八年間貨運量累計達4億噸,是三峽工程蓄水前葛洲壩船閘投運22年過閘貨運量的2.3倍,對長江黃金水道通航效益和沿江區域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三峽船閘于2003年6月18日向社會船舶開放。數據顯示,八年間,三峽船閘累計運行6.8萬閘次,通過船舶47.4萬艘次,旅客942.9萬人次,通過貨物量超過4億噸,年均增長率近16.8%。加上翻壩轉運貨物8678.2萬噸,三峽樞紐累計通過貨物近4.9億噸。
八年來,除完建期外,船閘年平均通航率維持在94%以上,遠高於設計值。2010年,三峽樞紐通過貨物8794萬噸,約為蓄水前最高年貨運量1800萬噸的5倍。
據介紹,三峽船閘貨運量增長要得益於川江航道航運條件改善和水運成本的降低。三峽工程蓄水後,大壩上遊航道航運條件顯著改善,重慶至宜昌航道水深從2.9米提高到3.5至4.5米,使航行船舶噸位從1000噸級提高到3000至5000噸級。這也加速了長江航運船舶的標準化和大型化進程,現在過閘船舶的平均每艘次貨運量已由通航初期的472噸提高到1752噸。
與此同時,因為蓄水後船舶載運能力的提高,長江航運的油耗等成本明顯下降。庫區船舶單位千瓦拖帶能力由成庫前的1.5噸提高到目前的4噸至7噸,每千噸公里的平均油耗由蓄水前的7.6千克下降到2.9千克左右,宜渝航線單位運輸成本下降了37%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