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江蘇江陰7月1日電(記者 余曉潔)伴隨著“向陽紅09”母船一聲汽笛長鳴,中國載人潛水器“蛟龍號”5000米海試(中國大洋第25航次)1日從位於江蘇江陰的蘇南國際碼頭起航。
起航儀式上,“蛟龍號”隊員向鮮艷的五星紅旗宣誓,牢記祖國人民重托,堅決完成海試任務。國家海洋局局長劉賜貴向“蛟龍號”海試隊授旗。
未來47天,它將載著中國人“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攀登科學高峰、探索深海奧妙”的科學夢想奔赴東北太平洋,潛向5000米的深海。
“這次將衝擊下潛5000米深度的目標,開展海底照相、攝像、海底地形地貌測量、海洋環境參數測量、海底定點取樣等作業試驗與應用。”中國大洋協會秘書長、載人海試領導小組副組長金建才説。
這將全面考核“蛟龍號”在5000米水深的設計功能和性能,鍛鍊和培養中國載人深潛技術能力。這條“中國龍”的設計下潛深度是7000米。
去年夏,“蛟龍號”在3000米級海試中最深下潛到3759米,標誌著我國成為繼美、法、俄、日之後,第5個掌握3500米以上大深度載人深潛技術的國家。
“今年5000米任務將更具挑戰性。”科技部相關負責人説,一是試驗海區距祖國大陸約1萬公里,往返航行需要1個月。二是海區試驗環境複雜多變。三是5000米下潛目標是對中國載人深潛全新考驗。
金建才介紹説,過去近一年裏,針對3000米海試中反映的問題,全體研發人員先後完成了作業系統、絕緣檢測系統和視頻系統升級等技術改進工作。“中國蛟龍”得到了全面的檢測、維修和保養。同時,“向陽紅09”母船和水面支持系統適用性也進一步改造,“蛟龍號”海底作業和海試配套能力進一步提高,為本次海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深海載人潛水器是快速、精確地到達各種深海複雜環境,進行高效勘探、科學考察和近海底作業的裝備,是和平開發和利用深海資源的重要技術手段。
2002年,科技部將“蛟龍號”深海載人潛水器研製列為“863”計劃重大專項,通過自行設計、自主集成,打造一條地道“中國龍”。
今年5000米級海試仍由國家海洋局組織實施。
“本著邊試驗、邊應用、邊改進的精神,海試選擇在中國大洋協會與國際海底管理局簽訂的東北太平洋多金屬結核勘探合同區進行。”金建才説。
1日,來自中船重工第702研究所、中科院瀋陽自動化所和聲學所等研製參試單位的近百名隊員,信心百倍地踏上中國載人深潛“創紀錄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