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西藏曆史上發展最好時期
——專訪西藏自治區主席白瑪赤林
新華社拉薩7月15日電(記者 王宏偉 拉巴次仁 邊巴次仁)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簽訂《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宣告西藏的和平解放。
60年來,西藏發生了怎樣的滄桑巨變?未來又將如何發展?針對60年發展進步、民生改善、援藏工作、旅遊業、民族文化、生態環保等問題,新華社記者日前專訪了西藏自治區主席白瑪赤林。
記者:作為西藏曆史變遷的親歷者,你見證了西藏60年來的巨大變化,請問你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白瑪赤林:60年的歷史變遷,60年的輝煌發展。今天的西藏,經濟發展、民生改善、文化繁榮、社會穩定、人民幸福,正處於歷史上發展的最好時期。
作為土生土長的藏族人,作為社會主義新西藏的建設者,我為家鄉所取得的成就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回顧60年的滄桑巨變,我有三點深刻體會:一是繁榮強大的祖國永遠是西藏發展進步的堅強後盾;二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西藏發展進步的根本保障;三是堅持走有中國特色、西藏特點的發展路子是西藏實現科學發展的必然要求。
記者:西藏選擇走有中國特色、西藏特點的發展路子,“特”在哪?怎樣才能充分發揮這些特點,並把它轉化為經濟優勢?
白瑪赤林:中國特色就是要堅持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堅持區域協調發展、共同發展繁榮。
西藏的特點是什麼?總的來講,“西藏特點”就是西藏所處的歷史方位及自然地理、經濟社會特徵。西藏特點的發展路子就是符合西藏區域實際情況的發展模式。
我認為最主要的就是堅持符合西藏實際,走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路子。所以,在充分考慮西藏特殊情況的前提下,必須大力實施“一産上水平、二産抓重點、三産大發展”的經濟發展戰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著力推動科學發展、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
西藏擁有獨具特色的礦産、能源、旅遊、藏藥、生物等多種資源,一定要圍繞特色搞開發,把特色産業做大、做強,形成具有強大效益的規模經濟,把特色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增強自我發展能力。關鍵要發揮西藏資源優勢和後發優勢,同時也要發揮西藏人民勤勞智慧的民族創造精神,走出一條符合西藏實際的發展路子。
記者:近年來,西藏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哪些成績?
白瑪赤林:近年來,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西藏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大力實施農牧民安居工程、農牧民子女教育“三包”政策、免費的農牧區醫療保障政策等,一大批凝聚黨和政府關懷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惠民政策得到落實。
現在,西藏城鄉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在全國率先實現覆蓋城鄉的免費義務教育,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目標順利實現;西藏率先實現了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全覆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現了城鄉全覆蓋,以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五大保險為主體的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已經建立。“十一五”期間,我們以安居工程為龍頭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此投入170多億元,使27萬多戶、140多萬農民住上了安全適用的房屋。
“十二五”期間,我們的首要任務是要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拓寬農牧民增收渠道,切實增加農牧民收入。同時,將進一步加大對教育、衛生和社會保障的投入。在教育方面,從2011年春季學期起,將“三包”(包吃、包住、包學習費用)經費標準提高到年生均2000元,涵蓋了從義務教育階段到高中教育階段所有農牧民子女和城鎮困難家庭子女,並將學前教育階段農牧民子女和城鎮困難家庭子女納入補助範圍。“十二五”末,“三包”經費標準力爭提高到3000元,讓每一個孩子都能上得起學。
記者:援藏工作對西藏經濟社會發展有哪些促進作用?
白瑪赤林:從中央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算起,全國支援西藏工作已有16年,對口援藏無論在促進西藏跨越式發展,還是在推進西藏社會長治久安方面,影響都是廣泛而深遠的。
目前,西藏已經形成以國家投資為主體,以援藏資金和其他社會投資為重要補充的投資格局;同時,援藏工作已成為産業發展的重要引導和合作交流的重要橋梁。
援藏工作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大對農牧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領域的投入,提高了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和能力,拓寬了增收渠道,改善了農牧民生産生活條件。
16年來,經濟援藏投向縣及縣級以下資金達到65.2億元,佔援藏資金的49%。
記者:西藏近年來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速度不斷加快,這些為西藏繁榮發展帶來的最直接影響是什麼?下一步還將著重開展哪些基礎設施建設?
白瑪赤林:近年來,在中央的關心和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援下,西藏的基礎設施建設速度很快,這不僅明顯改善了我們的投資硬環境,而且還大大改善了各族人民的生産生活條件。
截至“十一五”末,青藏、川藏等幹線公路基本實現黑色化,區內縣通瀝青路率達82.2%,鄉鎮通公路率達99.7%;初步形成以拉薩貢嘎機場為中心,昌都邦達、林芝米林、阿裏昆莎和日喀則機場為支線的5大民用機場網絡;青藏鐵路安全營運,拉(拉薩)日(日喀則)鐵路已開工建設。西藏電力裝機容量達到97.4萬千瓦,城鎮化率提高到25%,鄉鎮通郵率、通光纜(寬帶)率分別達到85.7%、88%,行政村通電話率達100%。
雖然西藏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基礎設施建設欠賬仍然較多,特別是交通、能源等瓶頸制約仍然突出。“十二五”期間,西藏將繼續完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大力建設綜合能源體系,大力改善水利基礎設施,全面推進信息化建設。
記者:近年來,西藏旅遊業在青藏鐵路的帶動下有什麼新的變化?自治區政府對做大做強旅遊産業還有哪些規劃?
白瑪赤林: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青藏鐵路通車以來,西藏旅遊業取得了長足發展。“十一五”期間全區共接待國內外遊客2125萬人次,年均增長30.6%,實現旅遊總收入226.2億元,年均增長29.8%,分別比“十五”期間增長2.8倍和2.6倍。
“十二五”期間,我們將依託資源優勢,傾力打造“世界屋脊、神奇西藏”主題形象,深度挖掘文化底蘊、促進文化旅遊“水乳交融”,切實加強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全面提升産業層次和質量,把旅遊業建成富民強區的主導産業,逐步把西藏建設成為文化魅力獨特、生態環境優良、社會文明和諧的重要世界旅遊目的地。爭取到2015年年接待遊客達到1500萬人次、旅遊收入達到180億元;旅遊經濟就業人數達到30萬人。積極推進兩個中心、兩條旅遊軸帶、四條旅遊精品環線和7大旅遊區建設。
記者: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西藏在保護生態環境方面有哪些措施?
白瑪赤林:西藏自治區立足區情,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環境保護基本國策,大力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在推動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的同時,有效保護了西藏的生態環境。
西藏確立了走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把生態良好和建設生態西藏作為重要發展目標,在經濟建設中始終堅持慎重發展工業的原則,明確禁止發展造紙、鋼鐵、化工等重污染、高耗能的工業,嚴格環境準入條件,杜絕環境污染重、生態破壞大的項目進入西藏;西藏根據不同區域的發展潛力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合理確定了“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禁止開發”等4個主體功能區,並明確了各區的環保要求;在審批重大建設項目時,嚴格實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西藏大中型建設項目執行率達100%,較好地落實了“環保第一審批權”。
只要是對生態有影響的項目,即使是挖金子我們也不幹。自治區人民政府作出了全面禁止開採砂金礦和砂鐵資源的決定。通過我們的積極努力,目前西藏森林、江河、湖泊、草場、濕地、冰川、雪山和野生動植物等都得到了較好的保護。迄今為止,西藏仍然是世界上自然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
記者:西藏在繼承、保護和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白瑪赤林:近年來,我們始終把繼承和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作為重要歷史使命,大力推進物質文化遺産、非物質文化遺産和古籍保護工作,西藏優秀傳統文化得到了有效繼承、保護和弘揚。
在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方面,目前西藏共有14種非物質文化遺産種類,基本涵蓋了非物質文化遺産包含的所有種類。截至目前,西藏共有2項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76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53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
在文物保護方面,投資3.8億元、歷時7年的三大文物維修保護工程已竣工,投資5.7億元的“十一五”22處重點文物維修保護工程目前全面開工,已完成項目20個。
目前,西藏有館藏文物10萬餘件,各類文物點4283處,各級文物保護單位743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5處,國家歷史文化名城3座。布達拉宮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大昭寺、羅布林卡被列入其擴展項目。
“十二五”期間,我們將進一步加強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兩類遺産的保護工作,繼續實施“重點項目保護計劃”,推動文化遺産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全面推進“重要的中華民族特色文化保護地”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