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合肥7月20日電(記者 葛如江、姜剛)記者日前從安徽省住建廳獲悉,今年以來,安徽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總體進展順利,截至6月底,全省共開工各類保障性住房和實施棚戶區改造29.7萬套(戶),完成國家與省政府簽訂目標任務數的77.9%,超額完成原定6月底開工率60%的目標。
安徽省住建廳廳長李明説,今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的特點是時間緊、規模大、要求高,為推進項目建設進度,安徽著力加強組織領導、土地供應、配套資金、房源籌集、住房品質和分配製度等“六大保障”。據悉,省政府及各市均成立了保障性安居工程領導小組,通過層層簽訂責任書,建立約談問責制度,強化責任落實。
今年3月底,安徽全省17個地市就將新建保障房目標任務全部分解到所轄縣區。同時,在資金和土地上給予保障。為實現用地“應保盡保”,安徽單列1.23萬畝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專項用於保障房建設;將保障房用地報批納入重大項目用地報批機制,建立“綠色通道”,實行集中審查,特事特辦,加快用地報批速度。
記者採訪中了解到,在安徽省下達新建保障房目標任務和用地指標的基礎上,不少地方還自我加壓、主動提高任務量,並甘做“賠本”買賣,保證保障房用地。
滁州市作為安徽的東大門,具有承接沿海發達地區和中西部內陸地區的區位優勢,近年來強力推進“大滁城”建設,為搶抓機遇,該市在省政府下達2.08萬套任務的基礎上,主動將建設總任務增加到3.1萬套,重點加大公租房和棚戶區改造建設投入。
同時,滁州還注重保障房的用地選址,很多安置房都選擇在鬧市區的黃金地段。滁州市副市長汪建中説,保障房要想建得好,首要一點就是要建在好的位置上,如佔地89.7畝的天長西路安置點,進行商業開發值4.5億元,但政府卻開建16萬平方米的安置房項目,至少還需投入3.8億元,僅這一個項目政府就“損失”了8.3億元。
土地供應有著落了,配套資金難題也要攻破。為籌集保障房建設資金,安徽要求各地想方設法,如可提取土地出讓收入的2%-5%統籌用於保障房建設;對廉租住房項目,省財政繼續按200元/平方米給各地進行補助;對公租房和棚戶區改造實施以獎代補等。截至6月底,安徽已累計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投資136億元。
合肥市房地産管理局副局長陶庭會説,為加快解決外來從業人員住房問題,合肥今年將大力推進公共租賃住房建設,計劃建設2.5萬套公共租賃房,佔全市保障房總任務量的50%以上。資金政策方面,在中央和省專項補貼的基礎上,市財政給予1000元/平方米補助,還將免收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等各種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
位於合肥市新站試驗區的藍領公寓是該區建設的公租房,主要為京東方公司服務。小區停車場地、綠化、物業配套齊全。記者走進4棟408室,這是一套45平方米的小居室,可住4-6人,有廚房、衛生間。胡敏和其他一起在京東方上班的5名員工同住,她説,剛到京東方上班就住進了這套職工公寓,不用交房租,只要付水電費就行了,好像有了家的感覺,不像過去在其他企業上班,還要找住房,很麻煩。據了解,在京東方工作的四五千名年輕員工都住進了這樣的職工公寓。
在加快保障房建設進度的同時,安徽對已竣工並具備入住條件的保障性住房嚴格按照“三審、二公示”的程序,嚴把準入審核關,確保分配公正、公平、公開。“因為採煤塌陷,我家原來的房子不能住了,政府幫我們在城裏建了安置房。”淮南市潘集區田集街道居民楊春霞説,雖然頗費週折,但一整套公開透明的操作程序,使我們感到很公平。
為確保保障性安居工程質量安全,安徽要求全面實施和嚴格執行工程質量“一戶一驗”制度,明確參建各方的責任人,強化工程質量終身負責制。池州市主動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群眾代表全程參與質量監督,並建立獎懲制度,對出現較為嚴重質量問題的施工單位,及時予以清退,列入黑名單,不允許進入當地建築市場。
自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以來,安徽各地均將其作為頭號民生工程來抓,並將保障房與城市大建設、棚戶區改造、新區建設以及産業園區發展等緊密結合,整體快速推進,截至6月底,已有六安、蕪湖、宿州3個市的保障房建設目標任務完成超九成。
“目前階段性目標任務已超額完成,我們應嚴加督查,將建設中的水分‘擠乾榨盡’,建老百姓滿意的保障房!”李明説,下一步,安徽將抓開工、促進度、保質量,努力提高開工率、竣工率、入住率,確保任務完成,確保建設質量,確保分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