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認識國情 繼續艱苦奮鬥——專家暢談學習胡錦濤總書記“七一”講話體會
新華社北京7月22日電(記者 江國成)胡錦濤總書記今年7月1日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9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強調:“我們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但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産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記者日前採訪相關專家,請他們談對這三個“沒有變”的學習體會。
取得偉大成就不改基本國情
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員李正華説,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國情發生了十分深刻的變化:我國經濟取得了驚人跨越,不但以佔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佔世界22%的人口,城鎮人口比重從1949年的一成提升到現在的近五成,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實現了從貧困到溫飽到總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
他還列舉了部分反映我國經濟社會和國際地位變化的標誌性事件:成功舉辦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我國經濟學家和金融界人士相繼擔任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重要職務,中國經濟規模相繼超越德國、日本,並於去年躍居世界第二。我國已從低收入國家邁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外匯儲備已超過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一。
不過,李正華認為,儘管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我國的基本國情並沒有出現根本性變化。
他説,我國經濟實力不斷上升,但我國仍然是發展中國家的屬性沒有變。我國現在乃至未來很長一段時期將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人均國內生産總值仍處於世界後列,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資源相對不足,發展不平衡的狀況將長期存在。我國社會面臨的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産之間的矛盾,依然沒有改變。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員蔡志洲表示,“中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人均GDP只有日本的十分之一,甚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而日本的發展,比如城鄉之間、經濟社會之間的發展比較平衡,而我們發展不平衡問題突出,差距很大。”
在李正華看來,相對於GDP總量,人均GDP能更好地反映一國的經濟發展水平。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組織數據,中國人均GDP在世界排在第100位左右。按照每人每天1美元收入的聯合國標準,中國仍有1.5億貧困人口。
專家們認為,我國基本國情、主要矛盾、國際地位的現狀,決定黨必須始終保持憂患意識,牢牢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動搖。
一系列重大挑戰不容回避
儘管中國上百種工業品産量和産能居世界前列,但一些現實情況告訴人們,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和發達國家在農業、工業乃至服務業的差距還很大。以汽車為例,儘管去年我國一躍成為世界汽車大國,但奔跑在城市鄉村公路上的名牌小汽車很少是中國獨立自主生産的,要麼使用進口核心部件或合資生産,要麼完全從國外進口。
李正華説,在充分肯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就同時,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存在的一系列問題:主要是經濟發展內生動力不足,投資消費出口比例失調,結構調整進展緩慢,創新驅動作用不明顯;低成本優勢正在減弱,資源環境約束強化,勞動力成本趨於上升;農業基礎薄弱,糧食安全面臨挑戰;社會公平問題日益突出,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群眾對就業難、上學難、看病難和住房難意見較大;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較多。
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內外出現了一些看空中國經濟的聲音。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長夏斌指出,中國經濟目前確實處於結構問題和週期問題膠著的轉折關頭。但過去30年的歷史證明,中國能夠找到解決問題的道路和方法。“我們對中國經濟應保持長期的樂觀。”
蔡志洲等專家認為,要解決上述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問題,必須清醒認識國情,自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走科學發展之路。
基本國情呼喚艱苦奮鬥
歷覽古今多少事,成由勤儉敗由奢。專家們認為,儘管我國經濟發展取得長足進步,但人口多、底子薄等基本國情依然沒有改變,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惠及全體中國人民的全面小康,就必須牢記基本國情,繼續艱苦奮鬥。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副研究員龔雲認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已發展成為經濟大國,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明顯改善,少數中國人已經率先富了起來。在這種情況下,黨內一些人出現了驕傲自滿的情緒,出現了停步不前的情緒,喪失了進取精神。
他説,近些年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在黨員隊伍和幹部隊伍中有滋長蔓延之勢,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在一部分黨員、幹部那裏被淡忘了,在少數人那裏甚至被丟得差不多了。這種情緒雖然只存在於少數人中,但對黨內、對社會具有很大的負面影響。
龔雲強調:“我們講艱苦奮鬥,當然不是要人們去過清教徒式、苦行僧式生活,也不是要否定合理的物質利益,而是要大力提倡艱苦奮鬥、自強不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要求每個黨員始終保持共産黨人的政治本色。”
“越是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越要弘揚艱苦奮鬥精神。即使將來我們的國家發達了,人民的生活富裕了,艱苦奮鬥精神也不能丟。那種認為艱苦奮鬥是老一套、已經過時了的想法是錯誤的,也是很有害的。”龔雲説。
他認為,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是中華民族自尊、自主、自強的基本立足點。共産黨人應該保持艱苦奮鬥的本色,堅持勤儉建國、勤儉辦一切事業的方針,反對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