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人民日報時評:公開透明才能夠贏得“募捐市場”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8月02日   來源:人民日報

    中國紅十字總會“捐贈信息發佈平臺”上線試運行了。雖然信息發佈面還不廣、線還太粗,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還很多,但至少邁出了可喜的第一步,表明了紅十字會希望以公開透明重拾信任。特別是,考慮到紅十字會規模大、“欠賬”多、技術能力不足等因素,公眾也需給予一定的寬容和空間。

    在某種程度上,這一平臺的上線,正是公眾倒逼的結果。而中國紅十字會身上所背負的質疑和期許,也是整個公益界困境的縮影。

    民政部2006年頒布的《基金會信息公佈辦法》規定,“公募基金會組織募捐活動的信息”等應該公開。實際情況卻是,全國慈善基金會超過2000家,許多連官網都沒有,有些地方基金會甚至不公佈年度報告,更遑論財務報告了。

    長期的不透明,耗損著慈善組織的公信力,更傷害了公眾的公益熱情。從最近曝出的幾起事件,可以看出公益界與社會的“對立困局”:一邊是公眾慈善意識、權利意識的提升,另一邊卻是慈善組織公開透明的缺席;一邊是社會慈善需求的擴大,另一邊卻是公眾不信任感的增加。

    在這個意義上,中國紅十字會邁出的這一步,也可被視作中國公益界未來的方向性選擇。

    公開透明是為了接受監督。只有將善款的募集使用放到陽光下,逼捐詐捐、暗箱操作等霉變才會消除,捐贈者才會安心,信任才能重建,慈善文化也才能形成。何況,這也是對慈善機構的一種自我保護。否則,就將如香港紅十字會秘書長所説,“一次意外,足以致命。”

    更重要的是,隨著時代發展,“壟斷型募捐”的模式也必然要走向競爭性的“募捐市場”。透明度將直接影響公眾、企業家乃至政府“購買”執行者的信任度,也將直接決定善款涌入的數量。一旦公眾成為選擇的主體,就會以“用腳投票”的方式,倒逼整個慈善事業的成熟。

    這樣的市場選擇,已切實地擺在了慈善機構面前。福耀玻璃董事長曹德旺在挑選2億元善款執行機構時,把透明度、執行力作為首要標準;中國扶貧基金會的“愛心包裹”項目,依靠捐款發票與受助人反饋,以透明互動撬動逾1.8億元善款。

    在這個市場中,透明度也須有“質量保證”。信息披露需要制定統一的標準,區分層級,厘清強制披露與自願披露的界限;信息披露的真實性、權威性需要引入獨立第三方進行審計。因此,中國紅十字會乃至整個公益界的信息披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中國公眾從不缺少慈善的熱情。當網友以微博為平臺給山區孩子送上“免費的午餐”,當團購形式的“聚蕉行動”10天銷出500多噸滯銷香蕉,我們能看到這種熱情的激活和釋放。只有全方位的公開透明,慈善機構才能重樹形象、重建信任,否則必將為這種熱情所拋棄。(姜赟)

 
 
 相關鏈結
· 邁向燦爛陽光路:解讀中國慈善事業發展指導綱要
· 《中國慈善事業發展指導綱要(2011-2015年)》發佈
· 中華慈善獎表彰大會在京舉行 回良玉等會見出席表彰大會代表
· 回良玉等出席第六屆中華慈善獎表彰大會並頒獎
· 我國將完善公益慈善組織在民政部門登記政策措施
· 公益慈善組織已成吸納就業、服務社會的重要平臺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