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甘肅舟曲8月9日電(記者 王艷明 朱國亮 宋常青)災害無情人有情。一年來,在政府和社會的共同努力下,從生活幫扶到學習輔導、心理疏導等,舟曲災區的幾十名各族孤兒得到了良好照顧,共享同一片藍天下的成長與快樂。
有愛就有家
“我有兩個跟你們一樣大小的孩子,能給他們的,也要給你們。”舟曲泥石流災難發生不久,遠在內蒙古包頭的王慧來到舟曲縣孤兒王彩琴和王才軍的家,看到可憐的姐弟倆,決定幫助他們。
在去年8月8日發生的災難中,王彩琴的爸爸、媽媽被無情的泥石流奪走了生命,一個曾經幸福的家一下子沒了笑聲。
以前,閒暇時間喜歡旅遊,當得知舟曲泥石流造成很多孤兒後,王慧改變了自己的生活。“與其把錢花在旅遊上,還不如資助更需要幫助的人。”離開王彩琴的家時,王慧給他們姐弟倆留下半年的生活費,並囑咐他們要好好學習。
舟曲縣民政局負責孤兒工作的趙金福介紹,去年發生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共造成58名孤兒,其中最大的17歲,最小的只有1歲,他們中有漢族、藏族、回族。
天降大難,讓他們失去了親人,但並沒有失去愛。災後,很多人來到了舟曲,同王慧一樣,伸出援助之手,把愛給了這些曾經素不相識的孩子,讓他們充分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一年來,各方面對舟曲孤兒的關愛一直在繼續。最近尚海旺等5名孤兒在共青團舟曲縣委書記趙錦帆的帶領下來到了北京,通過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牽線搭橋,一些愛心人士與他們簽訂了資助協議,準備資助他們的生活和學習一直到高中畢業。
一個都不能孤單
舟曲泥石流災害發生後,遠在新疆特克斯縣經商的付玉蓮,裝了一車物資趕到舟曲救災,並與舟曲孤兒何坤結成了幫扶對子。當她得知何坤借讀的學校還有一名孤兒張斤斤時,決定對張斤斤也要資助。
“要幫一起幫,只要他們願意,我資助他們到成人。”從新疆特克斯到甘肅舟曲,相隔數千里,千山萬水阻擋不住這位“新疆媽媽”對舟曲孤兒的關愛。
“每週我們都有短信或電話聯絡,我還是放心不下。”泥石流發生後,付玉蓮已經先後三次到甘肅,其中一次到了舟曲,兩次到了何坤和張斤斤借讀的蘭州科技外語學校。
作為一個母親,付玉蓮深知,對於失去親人的孤兒來説,愛的溫暖比金錢資助更為重要。每次到了何坤和張斤斤就讀的學校後,她都要呆上幾天,問問兩個孩子的生活和學習情況,一起吃飯,給他們買上一身新衣服。
泥石流災難中,何坤失去包括爸爸媽媽在內的9位親人,張斤斤失去了父母等4位親人。災難突降,對這兩個孩子的打擊很大。但因為有這位“新疆媽媽”的牽掛和關愛,災後一年,兩個孩子個頭都長高了,學習都有進步,臉上的笑容也多了。
“除了個人、單位的結對幫扶外,災後頭6個月,政府還為每個孤兒發放了每月800元的生活費及其他生活用品,保證了他們的基本生活。”趙金福説。
在舟曲縣民政局提供的孤兒名單中,回族孤兒鐵靜是年齡最大的一個,已經在隴東學院上大學。
“我們本來生活在天水,泥石流發生前,爸爸媽媽到舟曲開了一個小吃店,結果什麼都沒有了。”鐵靜説,泥石流災害發生後,舟曲並沒有把她當“外人”,同舟曲的孤兒一樣,受到了政府的關心和幫助,她就讀的學校還免除了她的學費。
一個都不能掉隊
在舟曲泥石流災害造成的孤兒中,蘇鳳蕾非常不幸,災難不光使她失去了雙親,她自己的雙腿也嚴重受傷,學業被迫中斷。
“她失去了雙親,不能再失去雙腿。”為了一個災區孤兒的未來,衛生部、甘肅省衛生廳組織全國的專家,開展了一場生命的接力。
泥石流發生後,蘇鳳蕾的傷口嚴重感染,持續高燒。她先後被從舟曲縣醫院轉送到了天水市第一人民醫院、蘭州大學第二醫院。蘇鳳蕾住院近4個月,多學科專家先後開展了幾十次會診,通過內服外敷中藥、清創、植皮等治療方法,努力保住蘇鳳蕾的雙腿。
住院期間,為了讓蘇鳳蕾的傷口癒合得快,蘭州大學第二醫院的醫護人員給她燉了一個月的豬蹄。同時,經常還有素不相識的人來看她,一句句溫暖的祝福,增加了蘇鳳蕾戰勝傷痛的信心和勇氣。
2010年11月30日,當蘭州大學第二醫院宣佈蘇鳳蕾保肢成功,可以出院時,很多人認為這是一個“醫學上的奇跡”。
“今年4月我又到蘭州復查了一次,當醫院的大夫看到我不用拐杖自己就能慢慢走路時,又吃驚又高興。”蘇鳳蕾説,回來時醫院給她開了中藥,現在還每天堅持泡腳,感覺一天比一天好。
在舟曲縣東山鄉坪裏村老家,如今,蘇鳳蕾除了每天練習走路外,還給自己和弟弟做飯,為複學做準備。“前幾天,我一口氣走了兩裏地,心裏暗自為自己加油。”蘇鳳蕾説,她現在最大的心願是早日回到學校去,休學已經一年了,不能再掉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