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紹興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人居古城中 心隨時代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8月19日 07時30分   來源:人民日報

    古城紹興街頭,人行道上腳步匆匆。有人手裏拿著調查表,禮貌地向行人徵詢意見。他們是浙江大學調查機構成員,是浙江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委託的第三方,專門來紹興市調查“勞動者的滿意度指數”,隨機對200多人進行問卷調查,這是這次調查的項目之一。調查結果顯示,其中涉及的就業環境、收入待遇、福利待遇、勞動條件、業餘文化、生活環境等各個子項的得分排名,紹興均為浙江第一,其他如社保待遇、休息休假、人文關懷、成就感均為第二名。

    紹興市高度重視構建和諧勞動關係,將其列入政府目標責任考核,大力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使其容易産生認同感,易於安居樂業。

    紹興市委書記張金如説:“紹興市正在積極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遵循‘為民創建、創建惠民’的理念,著力提高市民素質,大力提升城市品質。‘讓城市更具魅力、讓生活更加美好’,是我們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主題。”

    創建為民,創建惠民

    “這位同志,這個一次性筷子的包裝袋是你丟的吧,這樣可不好……”

    一個星期天的下午,紹興市長錢建民頭戴志願者的小紅帽,一手拿環保袋,一手拿垃圾鉗,來到解放路城市廣場附近。一位三輪車師傅正在吃盒飯,一地的塑料袋和食物殘渣。錢建民一邊上前拾起垃圾,一邊和氣地勸導。

    錢建民和各位副市長、市機關幹部走上街頭,成為“垃圾不落地”行動的第一批志願者。

    清掃路上的垃圾,勸阻佔道經營,維護交通秩序,志願者的服務讓很多市民豎起了大拇指。一些市民拿來工具,加入到志願者隊伍中。一位過路的市民説:“雖然我不知道他們來自哪些部門,但他們放棄休息來從事志願服務,這樣的舉動值得讚揚。”

    紹興市把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作為最大的民生實事來抓,不斷提高城市文明水平和群眾滿意度。

    從今年2月開始,紹興市委、市政府圍繞提高市民素質、提升城市品質的目標,按照“突出重點、破解難點、凸現亮點”的思路,實施環境衛生清潔、市容市貌整序、小區環境優化、交通秩序暢通、未成年人成長環境凈化、文明風尚引領等“六大行動”,為紹興經濟社會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紹興市街頭一位市民説:“創建活動沒有市民反對,因為創建要做的事,正是群眾所思所盼的事。只要朝著創建為民、創建惠民的目標鍥而不捨地做下去,創建一定成為一項群眾廣泛擁護和參與的最有意義的活動。”

    喧鬧了十多年,臟亂了十多年,令居民苦不堪言的小弄,終於安靜了,終於乾淨了。

    運通苑3幢與耀菩公寓3幢之間的菩提弄,有60多家攤點,經營水産、豬肉、禽類、蔬菜、生活用品等,菜葉、果皮隨處可見,小區大門口的主要通道都被流動攤販佔領,車子不能進出,因堵車引發的矛盾經常發生。有關部門曾多次整治,但收效甚微。

    自全國文明城市創建重點工作項目化推進以來,這個馬路市場被列入第一批18個重點整治項目之一。由紹興市城管執法局牽頭,市供銷總社、工商、衛生、公安、越城區政府等組成聯合整治小組。

    4月8日,紹興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向攤主們發放通告100余份,要求他們自行整改。

    4月11日後,執法隊員集中拆除了運通苑小區馬路市場及周邊的17處違法搭建,清除攤主撤離後遺棄的各類佔道經營物品、堆積物。

    多年來,姚師傅一家備受馬路市場噪音折磨,“現在好多了,可以睡個囫圇覺了”。

    如今的菩提弄,寬敞的道路,整潔的地面,沒了噪音也沒了難聞的異味,道路兩旁的早餐店、熟食店、水産店全都整齊地擺放著商品,無一越界。居民們的臉上洋溢著笑容。

    讓公眾積極參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那天星期六,在越城區蕺山街道昌安社區,昌安新村13幢一樓住戶在天井裝玻璃棚,二樓住戶認為玻璃棚帶來光線反射,還有安全隱患,應該拆除。兩戶人家由此發生口角。“306和事老工作室”成員、64歲的退休老黨員陳國根及時趕來,經過他的調解,雙方當事人平心靜氣地坐了下來,最終握手言和。

    昌安社區建成時間早,設施陳舊,近年來由改建、更新、裝修等引發的矛盾糾紛增多。

    社區就是一個小社會。這個社區黨委306名黨員中有退休幹部、下崗再就業工人、大學生、退伍軍人等,雖然年齡相差懸殊,所從事工作和人生經歷迥異,但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共産黨員。他們組成“306和事老工作室”,參與社會管理,先從身邊做起,主動為居民調解矛盾糾紛、排憂解難。

    “看看都是小事,不解決好會變成大事。”昌安社區主任王杏英拿出“306和事老調解記錄本”,可以看到,由收音機音量大、樓道燒柴火爐、綠化帶種菜等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引發的鄰里矛盾糾紛很多,經“和事老”耐心調解,今年以來已有100多件日常糾紛得到了及時化解。“困難有人幫、生活有人助、平時有人看”,居民們真正感受到了家庭式關懷,實現了“家庭和美、鄰里和睦、社區和諧”。

    越城區區委書記章長勝説:“加強和創新社區社會管理,總的要堅持三條原則,一是居民群眾是社會管理的主體,二是合作共治是社會管理的途徑,三是成果共享是社會管理的前提。只有使各階層的居民群眾真切體會到這個社會機會是公平的,前途是光明的,希望是巨大的,才能産生一種心理認同感、社會歸屬感和共同責任感。”

    紹興市在創建文明城市過程中,著力完善基層社會服務管理體系、社會矛盾糾紛調解體系、流動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務管理體系、公共安全防控體系、社會組織培育管理體系、信息網絡綜合管理體系和社會環境建設體系。

    越城區鑒湖鎮坡塘村一名29歲的産婦,去年1月8日到市婦幼保健院入院待産,體檢正常。13日監護胎心消失,後自然分娩一死嬰。産婦方認為醫方發現胎兒不正常長達兩天,未採取措施並拒絕剖宮産,要求賠償20萬元,並保留刑事追究權利。醫方認為診療過程符合規範。糾紛發生後,紹興市醫患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簡稱醫調委)啟動醫學專家,對醫療責任分析評估。雙方最終達成協定。

    紹興市醫調委的一大特點在於組織的自治性,不受任何權力、利益的干涉支配,真正體現獨立第三方的立場。市醫調委于2009年9月成立運行,隨後其他各縣(市)相繼成立了醫調委。至今,全市醫調委累計受理醫患糾紛案件1057件,調處成功1023件,成功率達96.8%,居全省第一。

    創建文明城市,不但在於優美的環境,更在於文明的社會形態。讓公眾積極參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讓自己的內心更加充實快樂,使社會有一種平和的心態,有一種健康持久的活力,有一種負責任的公民意識。

    多想“民生之多艱”,多考慮老百姓的切身感受

    俏麗的牽牛花,紅色的海棠,孔雀草在風中吐著金黃色的信子。紹興市區宋梅橋旁的小公園裏,幾個老人坐在紅花碧樹之中,悠閒地談笑著。

    78歲的蔡芙蓉説:“現在樹多了,綠化美了,中興路變漂亮了,我們把這裡當成了休閒公園。” 前面就是中興路,這條貫穿南北的道路,奠定了紹興“井”字形城市路網格局。然而,因長年超負荷,設施陳舊,交通擁堵。

    今年4月,紹興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牽頭負責中興路市政設施優化工作任務。中興路市政設施現狀複雜,僅各專業窨井就涉及水務、電信、電力、移動等多個部門,此外還有路牌、電話亭、公廁等的整修,更換路中心隔離護欄,合理安排路口信號燈時間等涉及民政、郵政等眾多部門。市建設局局長張順建説:“中興路優化要求各部門密切協作,可以説是創建工作的一曲大合奏。”

    為不影響市民出行,保證交通暢通,市政設施部門文明施工,做好揚塵防治和減少噪聲,利用節假日和夜間施工。

    幾個月下來,中興路人行道青石板、廣場磚、小方塊進行了全面維修,護欄油漆、下水管線養護、路燈檢修、窨井蓋整治等已全部完成,綠化方面實施修剪、除草、治蟲等。

    65歲的交通志願者趙藝海説:“原來車少堵得慌,現在車多堵得少,中興路形象大大改觀,得益的都是市民。”

    新法修路,創造和諧。紹興的同志説:“在公民意識日漸加強的今天,許多人會用挑剔的眼光看待各項工程建設。需要施工方有一種文明素養,更需要決策者能夠多想想‘民生之多艱’,多考慮一下老百姓的切身感受。”

    走在鶴池苑小區,路面乾淨,樓房整潔,花壇馨香。寧靜之中,只聞鳥鳴聲聲。

    鶴池苑小區于1992年始建,共有161幢房屋、4144戶居民。由於規劃滯後,年久失修,小區路面破損嚴重,坑坑洼洼;落水管、圍墻破損、花壇沉降;部分樓宇無車棚,堆積物多,違章建築不少……

    通過整治,社區面貌大變樣。接著,紹興經濟開發區投入160萬元,硬化、平整路面,修復花壇、綠化帶,平整改造休閒場地。“平時大家忙忙碌碌,即使同在一幢樓裏的人,也很少有機會一起勞動。趁著這個機會,大家邊幹邊聊,既將衛生死角打掃乾淨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也順暢了。”居民們説。

    建城已有2500多年,古城文脈悠悠相承。如今的紹興市,正以“展示風尚紹興、引領紹興風尚”為重點,著力提升市民公共文明素質,其內容和目標十分清晰:普及文明禮儀知識,打造明禮之城;強化公共行為規範,打造有序之城;發展志願服務事業,打造溫馨之城;宣傳道德先進典型,打造崇德之城;開展專題教育活動,打造向上之城;凈化社會文化環境,打造希望之城。(記者 袁亞平)

 
 
 相關鏈結
· 受超強颱風“馬鞍”影響 浙江紹興烏雲密布
· 浙江紹興出現強對流天氣 烏雲密布
· 紹興開展用電"大普查" 全城節電省下一座發電廠
· “經濟轉型與城鄉互動”論壇在浙江紹興閉幕
· 世博會"經濟轉型與城鄉互動"主題論壇在紹興開幕
· “經濟轉型與城鄉互動”論壇在浙江紹興開幕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