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專訪靳曉明:科技外交已處於我國外交戰線的前沿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8月28日 11時06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8月28日電(余曉潔 昝馨)4月,中巴簽署科技、能源等多個領域合作文件;5月,中美舉行第三輪戰略與經濟對話,雙方同意在科技創新等領域加強合作;6月,中德決定建立電動汽車戰略夥伴關係,擴大在新能源、節能環保、能效領域合作……

    “十二五”開局的2011年,見證了中外國際科技合作風生水起。中國科技外交會駛向何方?值此第九屆全國科技外事工作會議于28日召開之際,記者專訪了科技部國際合作司司長靳曉明。

    科技外交已處於我國外交戰線的前沿

    靳曉明:談起外交,映入人們腦海的往往是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技外交近些年出現頻率高了起來。

    “十一五”期間,我國科技外交進入重要發展階段,氣候變化、能源環保、糧食安全、重大疾病防控、國際標準制定等需要國際社會共同應對的全球性挑戰,日益成為外交領域的重要議題。科技外交已處於我國外交戰線的前沿。

    目前,我國已與152個國家和地區建立科技合作關係,在46個國家的69個駐外機構派駐了141名科技外交官,加入了200多個政府間國際合作組織,初步形成了較為完整的以政府間科技合作框架為主體的多元化合作格局。

    例如,2009年11月,中美清潔能源聯合研究中心(CERC)成立,這是中美兩國政府首次共同制訂聯合研究計劃和共同出資支持産學研合作。“中非科技夥伴計劃”的啟動,是推進中非合作八項舉措之一。科技合作也已成為中歐戰略夥伴關係、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重要內容之一。科技合作有利於穩定推動雙邊、多邊關係發展。

    我國已具備參與國際大科學合作能力

    靳曉明:國際大科學工程歷來是發達國家的俱樂部。近年來,通過參與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國際綜合大洋鑽探計劃、全球對地觀測系統等一系列大科學計劃,我國與美、歐、日、俄等主要科技大國開展平等合作,為參與制定國際標準、解決全球性重大問題作出了應有貢獻。

    陸續建立起來的5個國家級國際創新園、33個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222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成為我國開展國際科技合作的重要平臺。隨著綜合國力和科技實力的增強,我國已具備參與國際大科學和大科學合作的能力。

    近年來,我國國際科技合作機制與模式不斷創新,投入顯著增長,全方位、多層次、廣領域、高水平的合作局面初步形成。

    利用全球資源推動關鍵技術跨越發展

    靳曉明:通過開展國際科技合作,利用全球科技資源,我國一大批涉及民生、經濟發展的重大項目也在近年來順利實施。

    例如,山東盛瑞傳動股份有限公司通過引入德國先進理念、英國産品設計以及日本專家管理,開發出世界首款前置前驅高端8AT自動變速器,擁有全部自主知識産權。我國在海外建立的第一個聯合研究實體“中國-印尼海洋與氣候聯合研究中心”為研究海洋與氣候變化提供了重要信息,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中意合作西藏羊八井觀測站是至今世界上全覆蓋式最大、海拔最高(4300米)的宇宙線觀測站,取得多項國際宇宙線領域最前沿的研究成果。

    這些重大項目有力地推動了我國關鍵技術的跨越發展,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並使我國在一些前沿技術領域與世界領先國家處於同等發展水平,推動了創新型國家建設。

    創新援外方式 樹立大國形象

    靳曉明:國際科技合作,既要“引進來”,也需“走出去”。我國科技援外方式也在不斷地創新,如幫助發展中國家建設高新區、國家實驗室、完善科研體系,以及舉辦國際培訓班、開展聯合研發項目、設立合作示範區等。

    比如,中巴地球資源衛星南非數據接收站建設項目建成,使衛星數據在非洲得以免費共享,並廣泛用於非洲農業估産、減災和環境監測等方面,成為南南合作的典範;2008年11月,科技部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簽署的《關於非洲環境技術與機制合作諒解備忘錄》,啟動了非洲水處理和環境監測若干重點項目。

    多種科技援外方式滿足了發展中國家提高科技自生能力的迫切需求,增進了我國與發展中國家的互信和友誼,有利於樹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

    開放中創新 合作中共贏

    靳曉明:雖然我國的國際科技合作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與我國經濟社會建設和科技發展的迫切需求相比,還有待進一步創新和突破。

    當今世界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革命出現了新的形勢,知識創新、傳播、應用的規模和速度前所未有,全球進入空前的創新密集和産業變革時代。

    面向“十二五”,我國經濟社會和科技發展都對國際科技合作提出更高要求。國家科技發展需要制定更為明確和務實的國際化發展戰略;現有國際科技合作的體制和機制仍需進一步完善,統籌協調能力有待加強;國際科技合作投入規模亟待進一步擴大。

    未來,我國將秉持“開放中創新,合作中共贏”的宗旨開展國際科技合作,明確發展目標和戰略部署,確定重點任務,加強政策保障,以更有效地利用全球科技資源,為開創我國國際科技合作新局面和建設創新型國家作出應有貢獻。 

楊潔篪:知行並進著力提高科學辦外交的能力和水平

    胡錦濤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指出,理論創新每前進一步,理論武裝就跟進一步,這是我們黨加強自身建設的一條重要經驗。我們必須從新的實際出發,堅持學習和運用黨的最新理論成果,以科學理論指導黨的建設,以改革創新精神研究和解決黨的建設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近年來,外交部根據形勢變化需要,把握學習重點,豐富學習內容,健全學習制度,拓寬學習載體,紮實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為做好新形勢下的外交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和重要保障。>>>詳細閱讀

中巴高委會科技與創新分委會第二次會議在京舉行

 8月23日,中國-巴西高層協調與合作委員會科技與創新分委會第二次會議在北京舉行,中國科技部副部長陳小婭和巴西科技與創新部副部長諾布勒出席並致辭。雙方主管部門、專家代表等50余人參加。

    陳小婭表示,此次會議是落實近期中巴兩國元首及科技部間共識的重要行動,兩國科技關係發展正處在關鍵時期,中巴分別是東西半球最大發展中國家和有重要影響的新興市場國家,具有開展科技創新戰略合作的良好基礎和廣闊空間。兩國科技界要密切攜作,推動中巴科技合作不斷取得務實成果。陳小婭還介紹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能源緊缺等舉措和“十二五”規劃概況。 >>>詳細閱讀

 
 
 相關鏈結
· "中國外交2010"畫冊首髮式暨藍廳音樂會在京舉行
· 楊潔篪:知行並進著力提高科學辦外交的能力和水平
· 楊潔篪會見首屆“香港大學生外交夏令營”營員
· 楊潔篪在發展改革委就國際形勢和外交工作作報告
· 尼克松圖書館舉行中美乒乓外交40週年慶祝活動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