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九天攬月譜華章—寫在嫦娥二號衛星飛往深空之際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8月31日 19時43分   來源:新華社

九天攬月譜華章
——寫在嫦娥二號飛往深空之際

    新華社北京8月31日電(王敏、邱學雷)從6月9日受控飛離月球,經過77天的漫漫征程,2011年8月25日,嫦娥二號衛星在世界上首次實現從月球軌道出發,成功進入日地拉格朗日L2點環繞軌道。這標誌著嫦娥二號順利完成了各項拓展試驗。

    時光回溯。2008年2月15日,在雪花紛飛、陣陣爆竹聲中,國務院正式批准探月工程二期立項。探月工程二期的大幕由此拉起!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號發射成功……

    2011年4月1日,嫦娥二號安全運行180天,達到半年設計壽命,全面實現了既定的工程目標和科學探測任務……

    回首嫦娥二號走過的漫漫征程,這其中有汗水,有苦澀,但更多的是沉甸甸的喜悅。在深空探測的征途上,嫦娥二號續寫了新的輝煌,為我國探月工程後續任務乃至深空探測的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科學管理 確保工程高效運行

    對未知領域的探索,是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不懈追求。嫦娥、吳剛,夸父、后羿,寄託著中國人民對浩渺、深邃宇宙的嚮往。

    如果説嫦娥一號開啟了中國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奧秘的第一步,那麼嫦娥二號則是對未知的進一步探索。探月工程的每一步,都離不開嚴謹科學的管理。

    在嫦娥二號工程中,以國防科工局為牽頭單位的探月工程重大專項領導小組以科學發展觀為引領,以高度的使命感、責任感,協調相關部門,不斷總結經驗,積累了重大科技專項工程的管理經驗。

    首先是科學謀劃,深入論證。從前期嫦娥二號的立項、到科學試驗的開展再到後續的拓展試驗,每次任務的確立都是在觀點的激烈交鋒和碰撞中産生的,反復論證、不斷推演,保證了嫦娥二號每一階段任務的可靠、可行。

    探月工程立項4個月後,國防科工局組織專家對嫦娥二號任務進行了科學、深入的論證。在綜合考慮工程一期取得相關成果、二期工程的技術難度、備份産品的技術狀態和工程相關系統條件的基礎上果斷決定,將嫦娥一號的備份星進行技術改造、升級,命名為嫦娥二號,作為二期工程技術先導星進行發射。

    嫦娥二號壽命期滿後,為最大限度地發揮衛星作用,深化和拓展月球及深空探測成果,2011年3月,探月工程重大專項領導小組組織帶領各方面有關專家,系統研究、科學策劃,決定嫦娥二號衛星壽命期滿後開展三項拓展試驗:補全月球南北兩極的圖像;再次降至近月點15公里軌道高度,對虹灣地區進行高分辨率的成像;擇機從月球逃逸,飛往更遠的深空。

    其次,體系健全、協作配合。組織體系的健全是確保工程高效運行的關鍵。嫦娥二號任務由工程總體和衛星、運載火箭、發射場、測控、地面應用五大系統構成。如果將嫦娥二號比作一艘大船,工程兩總系統則是這艘大船的掌舵者,他們始終堅持保質量、保進度、保安全,保成功,確保了工程的順利進展。

    衛星、運載火箭、發射場、測控和地面應用五大系統,參與的上千家單位,參與的人員有數萬人,大家大力協同、密切配合,圓滿完成了嫦娥二號的飛天任務。

    再次,嚴格管理、責任落實到人。科學試驗來不得一丁點馬虎。航天工程是高風險事業,任何一個極微小的失誤都可能對工程造成巨大影響。為確保嫦娥二號工程的完滿成功,工程總體嚴把質量關,使嫦娥二號絕不帶任何問題、任何隱患、任何遺憾上天。

    據了解,國防科工局和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各系統主管部門組成3個檢查組,分區域、分批次對主要承研、承制單位質量問題進行了嚴格、細緻的檢查,確保“嫦娥”身上的每一器官都是健康的。

    創新突破 勇攀航天事業高峰

    以月球探測為起步的深空探測工程,集成了大量高精尖技術成果,是一個國家科技水平和綜合實力的重要標誌。

    在嫦娥二號的工程研製階段,研製人員加強自主攻關,集成創新,在長三丙火箭的研製上,8項可靠性措施得以增強,此外在CCD相機、高靈敏度X波段深空應答機、集成化數據處理單元等方面也取得了一批關鍵技術。

    在任務試驗階段,嫦娥二號實現了六大技術突破。嫦娥二號突破運載火箭直接將衛星發射至地月轉移軌道的發射技術,直接將衛星送入地月轉移軌道;試驗了X頻段深空測控技術,初步驗證深空測控體系,為嫦娥三號任務積累了工程經驗;驗證了100公里月球軌道捕獲技術,為嫦娥三號任務探索了技術途徑;驗證了100公里×15公里軌道機動與快速測定軌技術;對低密度校驗碼遙測信道編碼、高速數據傳輸、降落相機等技術進行了試驗;對嫦娥三號任務預選著陸區進行高分辨率成像試驗,成功獲取虹灣地區優於1.5米分辨率的圖像。

    2010年8月25日,嫦娥二號衛星成功進入日地拉格朗日L2點,拓展試驗取得成功。在拓展試驗中,一個又一個“第一”和“首次”被嫦娥二號創造:國際上第一次實現從月球出發探測日地引力平衡點的航天活動;第一次實現了我國對月球以外的太空進行探測。越來越多珍貴的科學探測數據被地面接收,一批又一批科學研究成果亟待問世。

    新老傳承 推進人才隊伍持續發展

    探月工程二期不僅是推進我國深空探測新跨越、促進科技新發展的高技術戰略工程,也是為我國航天事業和國家科技事業培養造就高素質人才的戰略工程。在嫦娥二號工程中,老一代科技工作者率先垂范、淡泊名利、言傳身教,一大批中青年科技骨幹奮發有為、脫穎而出,為後續探月工程和深空探測的開展提供了堅實的人才保障。

    探月工程二期的人才隊伍結構更加合理,形成了人才的梯次配置。嫦娥一號任務時,工程兩總系統的平均年齡已達73歲。欒恩傑、孫家棟等老一輩科學家深知,嫦娥一號僅僅是深空探測的第一步,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擁有世界上最年輕的航天人才隊伍,才意味著中國航天事業擁有美好的明天,才能給我國的深空探測打下堅實的基礎。為促進探月團隊可持續發展,他們退居二線,默默地在幕後奉獻,為中青年人才的成長髮揮自己的光和熱。

    在探月工程二期中,陳求發、吳偉仁等扛起了探月工程的大旗,成為工程的掌舵者。工程領導小組著眼我國空間事業的長遠發展,以推進科技領軍人才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和持續涌現為目標,把探月工程作為培育科技人才的搖籃。

    一大批中青年勇挑重擔,攻堅克難,成為工程管理和技術實施的骨幹。探月工程二期“兩總”隊伍平均年齡比一期工程下降了5歲,中青年人才挑起科技創新的大梁。

    堅持用人唯賢,不拘一格選拔人才。資歷、輩分、職稱不再是人才成長的攔路虎,能力過硬、技術精湛的航天科技人才隊伍迅速脫穎而出,一批有真才實學的“管理能人”和“科技能手”走上工程指揮和技術決策崗位,成為各自領域的中堅力量。

    在探月工程“兩總”隊伍中,45歲以下中青年技術骨幹人才佔46.6%,2008年,47歲的黃江川成為嫦娥二號衛星系統總設計師,岑拯被任命為嫦娥二號火箭系統總指揮時才剛40齣頭,地面應用系統總設計師李春來45歲,長三丙火箭軌道主管設計師周天帥年僅31歲……

    國防科工局局長、工程總指揮陳求發由衷感嘆,“人才培養是事業發展的重要支撐。探月工程始終注重在工程實施中鍛鍊和培養人才隊伍,堅持以老帶新、老中青結合,使一批有真才實學的年輕人在工程管理、技術創新的實踐中脫穎而出,為我國探月工程及深空探測不斷向前發展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

    嫦娥二號為我國邁出了深空探測的關鍵一步,後續的任務將更具挑戰、使命更加光榮。宇宙空間的無限奧秘,航天事業的漫漫征途,科技創新的永無止境,需要中國航天人不竭的努力和永遠的奮鬥。

 
 
 相關鏈結
· 嫦娥二號探測衛星與拉格朗日L2點“共舞”
· 嫦娥二號衛星進入太陽與地球引力平衡點環繞軌道
· 嫦娥二號到達150萬公里外深空
· 圖表:嫦娥二號成功環繞拉格朗日L2點飛行
· 我國航天新突破:嫦娥二號到達150萬公里外深空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