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海南澄邁:"三公里就醫半徑"破解農民"看病難"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9月19日 11時12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海口9月19日電(記者 孫志平)“現在看病很方便,小傷小病不出村就能治療。”在海南省澄邁縣裏萬衛生室,因為感冒正在輸液的村民王業宇説。

    裏萬衛生室設在中興鎮孔水村,這家衛生室建成之前,村民們輸液要麼到離村子11公里的中興鎮衛生院,要麼去17公里之遙的縣城。“如今,在村裏不僅能打針輸液,還能化驗血常規、尿常規、糞便常規,一般的縫合手術也能做。”王業宇告訴記者。

    過去,澄邁縣行政村衛生室大都離村靠鎮辦醫,偏遠地區農民看病不方便的問題十分突出。為了讓農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醫療服務,澄邁縣加快村衛生室建設步伐,2007年在海南率先實現171個行政村村村設有衛生室的目標,2008年在人口超過2000人或就醫半徑超出3公里的自然村增設45家衛生室,使全縣村衛生室達216家,形成“3公里便民就醫半徑”,農民從此“小病不出村、輕病不出鎮、一般疾病不出縣”。

    目前,“3公里”已成為澄邁農民便捷就醫的標尺。穿行在澄邁鄉村,醒目的衛生室招牌時而從眼前掠過。在毗鄰瓊州海峽的橋頭鎮玉包村衛生室,鄉村醫生林道委告訴記者,玉包村下轄的林詩村、新興港2個自然村就各有1家衛生室。

    “小病忍著,大病拖著。”説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立前農民的就醫狀況,澄邁縣衛生局工會主席羅育書這樣概括。“農民現在敢看病了,也有錢看病了。”2003年11月,澄邁縣開始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目前,“新農合”實現全覆蓋。在裏萬衛生室墻上的“新農合”公示欄裏,記者看到,今年1至7月,孔水村1524人門診報銷14176元、9人住院報銷31988元。

    “新農合”不僅讓農民看病有了錢,而且使農民因病致貧的狀況得到有效緩解。橋頭鎮橋頭村農民林詩佳因先天性心臟病做手術後,報銷醫療費1.7萬多元,“要是沒有‘新農合’,手術肯定不敢做。”林詩佳説。

    為了確保能給農民看得好病,澄邁縣大力推進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給每家衛生室配備血壓、血糖、血氧、心電圖檢查一體機,為村民提供這4項免費體檢;投資1200多萬元,初步建成覆蓋176家村衛生室、20家鄉鎮衛生院、3家縣級醫療機構的遠程醫療會診平臺,村民在家門口就能讓縣醫院及海口、北京的專家看病。

    留住人才是看得好病的關鍵。澄邁縣配齊鄉村醫護人員,對村衛生室醫生、護士,每月分別發放300元、1200元生活補貼,保障其收入,讓其安心為村民看病。在福山鎮敦茶村衛生室,鄉村醫生李開義説:“平均每天接診40人次左右。”他和2名護士忙碌而充實。

 
 
 相關鏈結
· 海南:離島免稅政策效應顯現 拉動免稅品進口增長
· 海南與中醫藥局簽署促中醫藥事業發展合作協議
· 海南消防發展十年規劃正式實施 總投資約38億元
· 海南副省長會見惠普公司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裁
· 海南將組織政府代表團和經貿代表團參加泛珠大會
· 8月海南CPI同比上漲6.4% 環比降幅全國最大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