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合肥9月25日電(記者 徐海濤)幾十畝碧綠的草莓苗正抽葉生長,一根根電線桿豎立田頭……在安徽省長豐縣水湖鎮豐峽村村民匡永見家的土地上,記者日前看到這生機勃勃的一幕。“自從三峽移民到安徽,我種過菜、養過豬,今年又投資30多萬元種了草莓。”面龐曬得黝黑的匡永見説,“三次改行,日子越過越好!”
2000年,來自重慶市巫山縣的625名村民千里移民到安徽省長豐縣,長豐的“豐”加上三峽的“峽”,一個移民村莊“豐峽村”就此誕生。
“我剛來的時候鬧了個大笑話!”現年42歲的匡永見,原在長江瞿塘峽駕船為業,移民時盤算著到長豐縣水湖鎮的“水湖”裏重操本行,來了以後才“傻了眼”——水湖鎮裏沒有湖,有的是一片大平原。
豐峽村村委會主任黃龍文説,長豐的氣候、土質和巫山老家不同,還有不少移民和匡永見一樣“沒種過一天田”,如何在新家園找到新的致富路,成了村民們面前的頭等大事。
剛到長豐的頭兩年,很多豐峽村民嘗試著種蔬菜,一畝地年利潤有五六千元。不料2002年底長豐下了一場大雪,“在重慶生活幾十年只見過小雪”的村民們預料不及,用老家方法搭建的毛竹大棚被雪壓塌,普遍損失不小。
為幫助村民找到更為適宜的産業,長豐縣于2003年籌措資金在豐峽村建了一個72間的養豬場,引導村民們搞養殖。“公司加農戶”養豬,村民收入較高且風險低,幾年間豐峽成了年出欄3萬頭的“養豬大村”。
但到了2008年,養豬公司因豬瘟和市場動蕩收縮規模,豐峽村的養豬量被迫下調到1萬頭,很多村民面臨著第三次改行。
長豐縣決定扶持豐峽村發展本縣的優勢産業:草莓。長豐是全國第一草莓種植大縣,已在全國形成特色農業品牌,“種出來就不愁賣”。但種草莓需要特定的農田基礎設施,為此縣裏投資80萬元解決豐峽村草莓田排水問題,今年又著手幫助打機井、拉電線。種草莓技術要求高,鎮裏提供免費技術培訓,並協調鄰村來搞技術合作。
“豐峽村民最能吃苦耐勞,這一點讓長豐本地人都很佩服!”豐峽村第一書記秦吉梅説,加上多方扶持,村民們越幹越有信心。
變中求進,經過十餘年努力,豐峽村人均收入已高出全縣平均水平20%,剛來時住的平房變成了兩層、三層。村莊緊鄰縣城,交通、購物、入學都很方便,村裏的孩子們已操著本地口音,不少考上了大學。“我們有時想老家了就回去看看,但沒幾天又想回來,反而不習慣了。”一位村民説,“老家新家,這裡長豐已經是我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