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天不幫忙政府幫忙”—走進貴州武陵山區重旱村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9月25日 10時31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貴陽9月25日電(記者何天文、齊健、高川)一條蜿蜒崎嶇的公路從山腳通向山頂。説是公路,其實就是一條簡易的泥巴路,路面剛好能過一輛汽車。因為坡陡坑大路差,記者只能換乘鎮裏底盤高一些的汽車顛簸著上山。山上幾百戶人家依山而居,周圍的林木因旱不少已經枯黃。

    這是一個地處湘黔邊界武陵山區深處的村子。在貴州省石阡縣中壩鎮,像這樣居住在山上的村寨很多,所不同的是,這個村是當地旱情最重、群眾生活飲水最困難的村,且村民大多是侗族和仡佬族。

    “太平村400多戶2000多人,有八成以上村民飲水困難。”太平村村委會副主任馮魚説。

    眼下正是秋收之時,可山間梯田裏的水稻卻看不到有人收割。“這些都是‘望天田’,連續兩個多月的乾旱幾乎全部絕收了。”隨行的鎮幹部一邊説一邊和記者走進稻田裏,只見才抽穗的秧苗就已枯死,腳下堅硬的地塊裂開了大口子。

    説話間,政府組織的送水車已來到村口,等著領水的村民們已提著水桶和扁擔排好了隊。記者幫助一位老人灌滿兩桶水,與當地幹部輪換著擔到一里外老人的家裏。

    “這兩桶水有80來斤,夠我們老兩口一天飲用了。”78歲的譚其昌説。

    馮魚拿出一個小本子,認真地登記著每家每戶領水、送水的情況。這位主要負責全村人飲水問題的“村官”説,因為飲水困難的群眾多,附近水源都乾涸了,每天需要兩輛卡車到10公里以外的水源點取水,一天跑3個來回,取水、分水、送水,幾乎要從天亮忙到天黑。

    “我活了70多歲,從沒見過像今年這樣的大旱,多虧有幹部天天給大家送水啊。”譚其昌老人説,他家種的水稻和玉米幾乎都絕收了,存糧還夠吃一個多月。

    走進譚其昌家廚房,記者看到灶臺上有一缽白米飯和一碗南瓜湯、一小碗辣椒水——這是老兩口中午的飯菜。

    送水進村,不讓一戶斷水缺糧,成了當地幹部60多天來的“第一要務”。馮魚説,為了減少旱災造成的損失,現在,村裏鼓勵壯勞力外出打工增加收入,還把縣裏下發的油菜種子發到每家每戶,“一旦下場透雨,就會發動大家翻地育苗,搶種油菜”。

    烈日當空,地面被曬得發燙。起身離開譚其昌家時,隨行的中壩鎮黨委副書記卓天明握住老人的手説:“有困難,找幹部。今年老天不幫忙,政府幫忙,確保大家有水喝、有飯吃。”譚其昌頻頻點頭。

 
 
 相關鏈結
· 貴州:近400萬人因旱需飲水口糧等生活救助
· 貴州旱區搶收稻穀
· 貴州組織28萬人次農技人員深入旱區鄉村抗旱救災
· 7日起四川南部、貴州等旱區將出現一次降水過程
· 持續旱情導致貴州赤水突發山火 過火面積近千畝
· 旱情持續貴州啟動氣象災害應急預案Ⅰ級應急響應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