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犧牲農業和生態環境為代價推進“三化”是最大亮點
——有關人士解讀國務院有關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
新華社北京10月8日電(記者 江國成)《國務院關於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7日正式公佈。國家為什麼要出臺上述文件?這份文件有哪些主要亮點?記者採訪了有關專家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有關人士。
最大亮點是不以犧牲農業和生態環境為代價促進“三化”
《指導意見》明確了中原經濟區的戰略定位,即:國家重要的糧食生産和現代農業基地,全國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示範區,全國重要的經濟增長板塊,全國區域協調發展的戰略支點和重要的現代綜合交通樞紐,華夏曆史文明傳承創新區。
不過,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有關人士看來,在一系列政策措施中,《指導意見》提出的“積極探索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三化’(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的路子,是中原經濟區建設的核心任務”是最大的亮點。河南省是人口大省、糧食和農業生産大省、新興工業大省,解決好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問題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地區經濟司司長范恒山認為,積極探索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三化”協調發展道路有利於破除城鄉二元經濟結構,促進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進程,為全國同類地區作出表率。
在政策扶持方面,《指導意見》提出加大強農惠農力度、構建現代産業體系、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全面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推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允許河南在城鄉資源要素配置、土地節約集約利用、農村人口有序轉移、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等方面先行先試。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李平認為,《指導意見》的重要亮點包括加大財政和工業反哺農業,保證農業的基礎地位。
立足省情國情促進科學發展
促進中原經濟區又好又快發展不僅事關河南自身的發展,關係到當地1億多城鄉居民的切身利益,也關係到全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
發展改革委有關人士認為,《指導意見》給中原經濟區發展指明了方向。學習、借鑒我國東部地區在工業化和城市化過程中的經驗教訓,促進河南“三化”協調發展意義十分重大。
河南糧食産量在全國舉足輕重。中原經濟區的發展,不能以犧牲農業為代價。為此,《指導意見》提出著力提高糧食生産能力,積極推進農業現代化。把發展糧食生産放在突出位置,打造全國糧食生産核心區,不斷提高農業技術裝備水平,建立糧食和農業穩定增産長效機制,走具有中原特點的農業現代化道路,夯實“三化”協調發展的基礎。
無農不穩,無工不富。《指導意見》要求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構建現代産業體系。搶抓産業轉移機遇,促進結構優化升級,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建立結構合理、特色鮮明、節能環保、競爭力強的現代産業體系,引領帶動“三化”協調發展。
在積極推進城鎮化,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方面,《指導意見》要求充分發揮中原城市群輻射帶動作用,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化格局,走城鄉統籌、社會和諧、生態宜居的新型城鎮化道路,支撐和推動“三化”協調發展。
《指導意見》還要求堅持高起點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把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節約集約利用資源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加快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産方式和消費模式,不斷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
5大需要催生支持中原經濟區發展的國家戰略
改革開放特別是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以來,河南省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進入了工業化、城鎮化加速推進的新階段,既面臨著跨越發展的重大機遇,也面臨著糧食增産難度大、經濟結構不合理、城鎮化發展滯後、公共服務水平低等挑戰和問題。
發展改革委有關人士表示,《指導意見》明確了出臺上述國家戰略的5大需要: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是鞏固提升農業基礎地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需要;是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加快新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需要;是促進“三化”協調發展,為全國同類地區創造經驗的需要;是加快河南發展,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需要;是帶動中部地區崛起,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需要。
《指導意見》還明確闡述了中原經濟區戰略地位的重要性:中原地處我國中心地帶,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中原經濟區是以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明確的重點開發區域為基礎、中原城市群為支撐、涵蓋河南全省、延及周邊地區的經濟區域,地理位置重要,糧食優勢突出,市場潛力巨大,文化底蘊深厚,在全國改革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