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能夠反映一定區域範圍內的經濟總量和結構,目前還沒有其他指標可以取代其地位和作用。
GDP不能完全反映經濟增長的社會成本,如自然資源的利用以及對環境的破壞和污染,不能準確地反映經濟增長的質量,不能完全反映收入差距問題,還有人們生活休閒的問題。
綜合發展指數正在研究中,嘗試使用居民收入佔GDP的比重、基尼系數和城鄉居民收入比三個指標反映收入分配,使用城鄉居民收入指標、恩格爾系數等指標來反映生活質量。
10月25日,國家統計局相關負責人回應人民網網友提問時表示,GDP不能完全反映經濟增長的社會成本,其統計缺陷可使用其他綜合指標進行彌補。另外,國家統計局還詳細解釋了糧食産量的統計方法。
問:GDP年年增加,為什麼感覺生活質量跟不上GDP的增長速度?
答:現行的GDP統計有局限性,不能完全反映一個地區或者是一個國家的社會福利水平。
網友反映,GDP年年增加,但老百姓普遍感覺生活質量跟不上GDP的增長速度。這説明現行的GDP統計還有缺陷。
對此,國家統計局相關負責人表示,GDP是世界組織和各國官方普遍認可、廣泛採用的重要經濟指標。GDP能夠反映一定區域範圍內的經濟總量和結構,是政府實施宏觀管理的重要依據,也是各個國家和地區進行經濟實力比較的重要指標。
“當然,GDP也有其局限性。”該負責人説,首先,GDP反映的是在一定時期內新增加的最終的産品和服務,對過去的財富沒有反映,不能涵蓋經濟、社會、環境各個方面。其次,GDP不能完全反映經濟增長的社會成本,如自然資源的利用以及對環境的破壞和污染,也就不能準確地反映經濟增長的質量。第三,GDP不能完全反映一個地區或者是一個國家的社會福利水平,比如收入分配或者收入差距問題,還有人們生活休閒的問題等等。
國家統計局表示,雖然目前還沒有其他指標可以取代GDP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可以使用其他綜合指標來對GDP的局限進行一定彌補。
近年來,中國統計學會組織包括統計科學研究所在內的國內的研究機構、大專院校和政府部門的一些專家、學者研究“綜合發展指數”(CDI),嘗試從統計上設計一套比較能綜合、全面反映地區發展的指標體系,包括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社會發展、生態建設、科技創新、公眾評價六個方面。
CDI從多方面來綜合評價一個地區的發展。其中,使用居民收入佔GDP的比重、基尼系數和城鄉居民收入比三個指標反映收入分配,使用城鄉居民收入指標、恩格爾系數等指標來反映生活質量。這比單純使用GDP更能反映生活水平的狀況。
問:民以食為天,每年的糧食總産量究竟是怎麼算出來的?
答:是通過國家統計局直屬的各調查總隊開展以省為總體的抽樣調查推算取得的。
是普查、抽查還是推測?民以食為天,網友非常關心我國的糧食産量究竟是如何統計出來的。
國家統計局對此表示,我國的糧食及農作物的生産者分為農業生産經營戶和農業生産經營單位兩類。主體是農業生産經營戶,其生産的糧食佔全國糧食産量的95%以上。對這兩類農業生産者,統計部門採取不同的統計方法。
農戶的糧食播種面積和産量數據,由國家統計局直屬的各調查總隊通過開展以省為總體的抽樣調查推算取得。具體做法如下:
對於農戶的糧食播種面積,國家統計局按與耕地規模成比例的概率抽樣,抽選對省主要糧食作物有代表性的村民小組,登記其全部耕地,在全部農戶裏建立臺賬,全年按季節由地(市、州、盟)、縣(市)調查員和村輔助調查員通過對登記耕地地塊觀測,或收集農戶臺賬的方法取得調查樣本的各糧食作物種植情況,國家統計局調查總隊按抽樣時確定的權數推算出全省的分作物糧食播種面積。
對於農戶的單位面積産量,以主要糧食農作物的預計産量為依據,以村民小組經加權擴展後的播種面積為自加權,採用系統平衡抽樣的方法抽選單位面積産量村民小組樣本,並在樣本小組內抽選等量的地塊樣本、等面積的實割實測小樣本,在收穫季節,選擇恰當時間,由調查員和輔助調查員對實割實測小樣本進行收割、晾曬、脫粒、測水、測雜、估計損失等環節,測算出每個樣本地塊的單位面積産量,通過簡單平均方法計算出主要糧食作物全省平均單位面積産量。
對於農戶的糧食總産量,用計算出的調查農作物的單位面積産量乘以已經估算完成的播種面積數據,進而取得全省農戶生産的主要糧食産量。
農業生産經營單位的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和産量,通過全面定期統計報表制度,由省級統計局對農業生産經營單位所屬部門上報的數據進行匯總取得。
國家統計局各調查總隊對農戶和單位的統計調查結果進行匯總,得到本省全社會的糧食産量,將此結果及全部基層數據報國家統計局主管業務司,經審核後,得到全國的糧食産量統計結果。(記者 熊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