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旅遊局局長邵琪偉:賦文化以活力、給旅遊以魅力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11月02日 17時12分   來源:新華社

賦文化以活力、給旅遊以魅力
——專訪國家旅遊局局長邵琪偉

    新華社北京11月2日電(記者 錢春弦)《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強調“要推動文化産業與旅遊、體育、信息、物流、建築等産業融合發展”;“要積極發展文化旅遊,發揮旅遊對文化消費的促進作用”。

    如何準確認識旅遊與文化的關係,適應旅遊與文化産業融合的新要求,國家旅遊局局長邵琪偉近日接受了記者的專訪。

    以現代旅遊“激活”文化寶藏

    記者:近年來,我國旅遊界提煉的一句話得到各個層面認可:“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重要載體。”怎麼看待文化與旅遊的關係?

    邵琪偉:旅遊與文化有著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聯絡,自有旅遊活動以來,旅遊與文化就從未分離。旅遊是旅遊者經歷文化、體驗文化、欣賞文化的過程,而文化因素則滲透在旅遊活動的各個方面。從一定意義上講,沒有旅遊的文化就沒有活力,沒有文化的旅遊就沒有魅力。

    從産業發展的角度看,旅遊産業和文化産業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密不可分。站在旅遊産業角度看,抓住了文化就抓住了核心價值;站在文化産業角度看,抓住了旅遊就抓住了一個巨大的市場。要充分認識發展旅遊業對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作用,推進旅遊産業與文化産業緊密融合、共同繁榮,這既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徑。

    記者:現代旅遊業怎樣“激活”文化消費?

    邵琪偉:我國旅遊業的快速發展,得益於豐富燦爛的文化遺産和文化資源,同時旅遊業也極大地促進了傳統優秀文化資源保護、傳承和發展。旅遊能夠使很多“地下的東西走上來、書本的東西走出來、死的東西活起來、靜的東西動起來”。

    目前我國有世界文化遺産和世界自然遺産41處,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351個,歷史名鎮名村251個,博物館2141個,文化館3258個,我國還有佛教寺院1.3萬餘座,道教宮觀1500余座,伊斯蘭教清真寺3萬餘座,天主教教堂4600余座,基督教教堂1.2萬餘座等。據不完全統計,其中用於旅遊開發的有6000多家。我國有56個民族,各民族豐富多彩的民族風情、風俗習慣等也都是重要的文化資源。

    實踐證明,開發旅遊業,需要對各類文化文物資源進行梳理和修整,需要對古城、古鎮、古村落進行挖掘和保護,從而讓文化文物資源多年沉睡的價值展現在遊客面前,有利於文化文物資源的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敦煌的同志有句話講得好,“敦煌的優勢在文化,出路在旅遊,未來在文化旅遊”。

    在文明對話中提升中國形象

    記者:旅遊被稱作文明間的對話,怎麼看待其中的中國角色?

    邵琪偉:旅遊是和平的使者,友誼的橋梁,是民間對民間、人民對人民友好交往、傳遞友誼的渠道。現代大眾旅遊已成為傳播文化的最有力載體之一,人們在旅遊中對文化的接受是在一種完全自願的環境中發生的,是出於旅遊者個人意願而對其産生潛移默化影響的,因而也最有力、最持久。

    旅遊還是跨時空的交往和跨文化的交流,中國歷史上的每一位旅遊旅行者都是文化的傳播者,是促進溝通交流的文化使者。隨著現代交通條件的改善,旅遊在更廣範圍展開,為各國人民加深了解、增進共識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平臺。

    實踐證明,旅遊可以使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文明、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生活方式的人民增進了解、加深理解、促進友誼。很多國外遊客通過旅遊加深了對中國和中國人民的了解,也使更多的中國人“零距離”的了解了外國和外國文化。

    記者:中國旅遊在這裡面能夠發揮什麼作用?

    邵琪偉:中華民族創造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偉大實踐中,形成了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這是中國旅遊發展的文化根基。

    發展旅遊可以弘揚中華文化,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提高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每年數千萬國際遊客來到中國,首先接觸到的“中國印象”更多的是“中國旅遊印象”。中國是一個真誠、真實、開放的國度,依託旅遊資源和旅遊渠道,通過豐富多彩的旅遊線路、活動和産品來加強對外傳播,能夠使各國的遊客在旅遊中認識、了解、感知一個真實發展變化的中國,傳播我國良好的國家形象。

    2010年,我國出境旅遊已達5739萬人次,如此眾多的中國公民出境旅遊,把具有五千年曆史的中華文明傳播到世界各地,有利於宣傳中國和平發展的國家形象,有利於推進與世界各國和地區人民的友好交往。外宣和旅遊、文化部門要共同推動,把塑造中國國家旅遊整體形象上升為國家戰略,作為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手段。

    在世界文化旅遊大潮中高懸中國之帆

    記者:如何看待我國文化旅遊資源豐富,但文化旅遊發展現狀與當前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還不完全適應的現狀?

    邵琪偉:當今世界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文化的作用廣泛而深刻。從國際看,許多國家特別是主要大國都把提高文化軟實力作為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戰略。從國內看,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

    目前我國旅遊文化産業融合雖取得一定進展,但存在著領域不寬廣、機制不順暢、政策扶持不到位等問題,文化旅遊發展現狀與當前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還不完全適應。例如江西景德鎮是千年瓷都,瓷文化歷史悠久、積澱深厚,在國內外有重大影響,但整理、挖掘、提升與弘揚都還不夠到位。

    目前全球已有49個飯店國際品牌進入了我國旅遊市場,我們還沒有一個品牌走出去;美國迪斯尼主題公園在香港、上海“登陸”,我們還沒有一個主題公園走出去。目前針對國際遊客的旅遊線路,仍以京西滬桂廣為主,絲綢之路、黃河文化、長江文化、瓷器文化等都還沒有打造出成熟完整的旅遊線路和旅遊産品。

    此外,如美國百老匯的音樂劇、英國倫敦的歌劇、俄羅斯莫斯科的芭蕾舞劇等,成為國際遊客必看的旅遊演藝節目。我國更多還是形象宣傳,從形象推廣走向産業推廣,無論在思想觀念上還是具體辦法上都還存在很多不足,必須廣泛借鑒吸收國際經驗,加快我國旅遊文化産業發展。

    記者:如何有效縮小在這方面與國際的差距?

    邵琪偉:創新是一切發展的動力。目前文化旅遊體制機制、內容形式、傳播手段和發展業態等方面創新有廣闊空間。既要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又要發揮政策的導向性作用,要落實好《文化産業振興規劃》《國務院關於促進旅遊業發展的意見》的有關政策措施,注重體制和機制改革創新。

    科技是第一生産力。現代科技為旅遊發展提供新的理念和新的空間,也形成了一種新的旅遊文化。要加大信息技術在文化旅遊業中應用的深度和廣度,形成一批智慧旅遊城市、智慧旅遊景區、智慧旅遊企業。鼓勵運用現代高新技術推進旅遊文藝演出形式創新,提升旅遊演藝節目創意。要加強旅遊信息服務功能建設,提升面向遊客的文化演出、文化産品的信息服務和從業人員的科技涵養。

    通過改革創新和依靠科技進步,要打造更多像深圳華僑城、杭州宋城集團、浙江橫店影視基地這樣的文化旅遊企業,更多像新疆維吾爾族古爾邦節、廣西壯族三月三歌會、寧夏回族開齋節、西藏藏族雪頓節、內蒙古蒙古族那達慕大會這樣的旅遊民俗節慶活動,更多《印象劉三姐》《禪宗少林音樂大典》《大漠敦煌》這樣製作精美、演繹精湛、格調高雅的旅遊文化演藝作品,為古老又現代的文明中國,揚起現代旅遊的風帆。

 
 
 相關鏈結
· 邵琪偉一行到雲南昆明滇池國家旅遊度假區調研
· 旅遊局局長邵琪偉會見塞浦路斯勞進黨政治局委員
· 旅遊局局長邵琪偉在京會見美國夏威夷州州長一行
· 邵琪偉會見伊朗副總統魯赫拉赫·艾哈邁德扎德
· 邵琪偉:推進旅遊與文化産業融合發展、共同繁榮
· 旅遊局局長邵琪偉寄語《中國國家旅遊》雜誌創刊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