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雪龍號”3日起航執行中國第28次南極科考任務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11月03日 11時33分   來源:新華社

11月3日,南極科考隊員與岸上歡送人群揮手惜別。新華社記者 張超群攝

    新華社天津11月3日電(記者 黃小希 周潤健)執行我國第28次南極科學考察任務的“雪龍”號科考船,3日11時緩緩駛離天津國際郵輪母港,220名科考隊員正式踏上前往南極的征程。

    根據國家海洋局批准的我國第28次南極科學考察總體工作方案,2011至2012年度“雪龍”號科考船將承擔長城站、中山站、崑崙站“一船三站”的後勤保障和大洋考察任務。本航次首次開展環境綜合考察專項調查。除常規科考任務外,在長城站完成“十五”能力建設儲油罐續建項目;在中山站實施科學考察項目的同時,全面推進“十一五”能力建設工程;在崑崙站實施科學考察項目和建站二期工程任務。

    據了解,為了給第28次南極科考提供充足保障,“雪龍”號科考船運輸任務繁重,裝載物資量達9000余立方米,總重4600噸。

    船長沈權表示,“雪龍”號科考船在2004年改造後,運轉情況良好。“此次需要運載的物資基本將船上的空間佔滿,‘雪龍’船可以説是滿載出航。”

    從天津起航後,“雪龍”號擬定於12月初到達中山站,在完成第一階段作業和大洋調查後於2012年1月3日到達長城站,完成長城站卸貨、大洋作業,經南非開普敦補給後於2012年2月18日重返中山站進行第二階段作業,3月10日離開中山站經澳大利亞弗裏曼特爾港回國,4月8日停靠上海港,歷時157天,航程30946.9海裏。

“雪龍”出征——寫在第28次南極科考隊出發之際

    新華社天津11月3日電(記者 黃小希 倪元錦)在習習秋風中,“雪龍”號科學考察船3日上午11時從天津起航。為期157天的第28次南極科考正式拉開序幕。

    作為科考聖殿,南極吸引著世界各國科研人員的目光。從1984年11月我國啟動首次南極科考以來,累計已超過4000人次前往這個世界上最神秘、最遙遠、最孤獨的地方,頂著嚴酷的寒冷,在亙古不化的冰雪間踏出我國邁向極地考察強國的堅實步伐——

    27年來,我國已經形成了以“雪龍”號科學考察船和中國南極長城站、中山站、崑崙站“一船三站”為平臺的南極考察總體格局;

    27年來,經過艱苦卓絕的實地科學考察,我國南極科考隊員獲得了大批極其寶貴的數據、資料和樣品,取得了許多具有重大科學價值的研究成果;

    27年來,我國踴躍參與國際極地事務,1985年10月被接納為《南極條約》協商國,1986年成為南極研究科學委員會正式成員國,2008年7月我國提出的格羅夫山哈丁山南極特別保護區管理計劃在第31屆南極條約協商會議上獲得批准。

    收穫的,不僅僅是這些。

    27年過去了,一代代南極科考隊員用心力和汗水,踐行“南極精神”,書寫著腳踏實地、拼搏創新、無私奉獻的動人篇章;

    27年過去了,“長城灣”“八達嶺”等300多個富有“中國特色”的南極地名,已在冰雪世界裏烙上了“中國印”……

    這是我國進行南極科考的第28個年頭。220名來自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單位的“老南極”和新面孔,將在未來的100多天裏,攜手並肩,追逐南極夢想。

    這是“雪龍”號“十二五”時期的南極首航。“十二五”期間,我國將開展極地關鍵地區的環境綜合考察,加強極地氣候與環境變化監測,開闢極地科學技術的前沿領域研究,進一步加深對南北極地區的科學認識。

    從首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乘坐的“向陽紅10號”,到1986年開始使用的第二代極地科學考察船“極地”號,再到目前正在使用的“雪龍”號極地科學考察船,隨著綜合國力增強,我國南極考察隊員前往南極乘坐的科學考察船一代比一代先進。

    “十二五”期間,我國將新建一艘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解決目前一條破冰船難於同期實施南北極海洋多學科綜合調查的矛盾。“雪龍”號將不再“孤獨”。

    已經是第9次奔赴南極的李院生,擔負著第28次南極科考隊領隊的重任。物資能否按時準備完畢、總量龐大的物資能否安全及時卸運、科考任務能否如期完成……為確保每一項工作順利開展、每一個環節緊密銜接,他無疑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但壓力也是動力。第28次南極科考隊一定會團結進取,踏實工作,甘於奉獻,向祖國和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李院生語氣堅定。

    第一次去南極的杜福嘉、李正陽、張毅和胡義,要在20天左右的時間裏,把南極巡天望遠鏡AST3安裝在“冰蓋之巔”。

    “對於我們來説,最大的心願就是把巡天望遠鏡順利安裝在冰穹A地區,並使之成功運轉。”這支年輕的“四人組”如是説。

    “嗚……”汽笛長鳴。船頭翻滾的浪花,宛如跳動的字符,開始記錄一段遙遠的旅程。第28次南極科考隊離開祖國懷抱,向南極進發。

    在那裏,此次科考隊將開展海豹行為譜及棲息地狀況研究、南極地區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環境研究、南極地衣菌藻研究、長城站浮游生物調查、艾默裏冰架野外調查、極地機器人系統現場考察等工作。

    壯美的南極,正靜候著一群追夢者的到來,靜候著人類慢慢揭開它神秘的面紗。

我國將在極地為科學考察構建航空保障及安全應急體系

    新華社天津11月3日電(記者 倪元錦、周潤健)中國第28次南極科學考察隊領隊李院生在“雪龍”號赴南極科考前停靠天津期間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國將繼續提升極地考察站的保障功能,構建極地航空保障能力與安全應急體系。

    中國第28次南極考察隊暨“雪龍”號科學考察船于10月31日抵達天津、11月3日從天津出發,前往南極執行科學考察任務,並計劃于2012年4月上旬返回上海。

    李院生表示,航空能力是極地科考更快捷、更高效的後勤保障系統,也是應對突發性、危機事件的重要手段。

    “自1984年執行首次南極科學考察以來,我國的極地考察能力歷經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發展。‘強’的體現之一就是在航空保障系統。強大的航空能力可更加快捷地運輸人員、裝備、物資,在時間上大幅提高效率。”李院生説。

    據了解,目前“雪龍號”隨船搭載了2架直升機。大載重噸位俄制民用直升機KA-32將在南極冰況不佳的情況下從事設備吊裝任務,中航工業集團研發的國産4噸級直-9直升機則從事極地航拍、監測等任務。

    李院生表示,極地科考需要配備洲際飛機、大飛機,以更高的效率運輸和補給人員、裝備、物資,同時也需要小飛機來執行短距離人員輸送、航空遙感調查等任務。

    “未來首先需要購買一架具備3000公里續航能力的、在南極內陸飛行的飛機,比如保證從中山站起飛後執行一系列任務,不加油而最終飛回中山站。同時,需要實現航空能力對科研的貢獻,進行地球物理、航空遙感的探測。此外,就是加強在人員傷病等情形下的航空應急救援能力建設。”李院生説。

    據了解,在南美洲南部、非洲南部和澳大利亞及新西蘭方向已經建立起與南極大陸相連的空中航線,通常每年10月至次年2月為可飛行季節;南極大陸共有能夠滿足飛機輪式起降的機場7個至8個,大部分為藍冰機場、少量是陸基機場。

 
 
 相關鏈結
· “雪龍”號科學考察船對公眾開放參觀
· “雪龍”號科考船抵達天津停靠三天
· "雪龍"號科學考察船抵天津國際郵輪母港停靠三天
· “雪龍”號離開上海前往天津
· 劉賜貴在“雪龍”號上會見比利時王儲菲利普殿下
· “雪龍”號離開上海前往天津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