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上海:加快"去房地産化" 房價"零增長"調控顯成效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11月10日 16時05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上海11月10日電(記者 葉鋒)新建住房價格連續三個月環比“零增長”,經濟對房地産依賴度明顯下降,保障房建設和供應均創新高……調控之下,有“樓市風向標”之稱的上海房地産市場正穩步回調、理性回歸。專家表示,上海出現的積極變化是紮實貫徹國家調控政策的結果,也是上海經濟轉型的理性選擇。

    房價“零增長” 調控顯成效

    統計數據顯示,上海新建住宅價格已連續三個月環比漲幅為“零”。10月,上海二手房指數也出現自去年9月以來首次下跌。降溫中,上海樓市正在進行合理調整。

    今年前三季度,上海全市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13.1%,僅約1300萬平方米,月均銷售面積出現了自2005年以來的最低值。地産開發投資也逐季回落,前三季度分別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回落4.1個和2.3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新房開工量和供應量都在加大釋放力度。今年前9個月,上海商品房新開工面積比去年同期增長23.7%,竣工面積同比激增近五成。

    “上海房價上漲的勢頭已得到遏制,並進一步向‘穩中有降’的趨勢演變。”復旦大學房地産研究中心主任尹伯成説,“上海樓市素有‘風向標’之稱,這些變化將對全國的房地産調控帶來積極影響。”

    一系列變化背後,是根據國家部署,上海樓市調控政策的“剛性運行”:1月,上海出臺房産稅試點細則,劍指投資投機性需求;2月,為落實“國八條”推出由限貸、限購等9條措施構成的“組合拳”;7月,叫停居民“補稅購房”,從嚴實施限購……

    “此次上海調控樓市,決心之大、措施之嚴,可説罕見。市場的改變在預期之中。”一家在上海有多個項目的房企負責人告訴記者。

    降低“依賴度” 加快“去房地産化”

    隨著傳統發展模式弊端的凸顯和科學發展理念的深入人心,上海正借房地産調控之機,實行“治本之策”:逐步降低經濟對房地産的依賴度,並通過制度創新確保這一過程的“可持續”;同時加快實施“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戰略,大力培育扶持高新産業和現代服務業。

    數據顯示,上海房地産業增加值佔三産比重,已從“十五”末的14.6%回落至今年上半年的7.9%。

    在一些房地産業規模較大的區,“房地産依賴度”的降低更為突出。比如,今年上半年,閔行區第三産業剔除房地産後實現的稅收佔財政收入的比重為26.3%,比2008年提高近6個百分點;而房地産行業稅收佔區級財政比重從去年同期的42.4%降至28.4%。

    上海一些區縣幹部告訴記者,從長遠來看,土地財政是“一錘子買賣”,不能形成財政收入的可持續增長,只有調整經濟結構,才能為穩定的財源奠定基礎。

    房地産投資降速、比重降低,既是調控所致,更是上海經濟主動調結構的結果。全力推進“創新驅動”的目的之一,便是逐漸擺脫過度倚重投資驅動。今年,包括房地産投資在內的上海固定資産投資出現了1999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而高新技術産業等投資和産出卻保持高速增長。

    降低地方財政對房地産業的依賴度,須以制度確保其“可持續”。記者從上海市財政部門了解到,上海今年大幅增加市對區縣轉移支付的力度,預計全年轉移支付資金總量同比增幅將超過60%。

    保障房創新高 樓市“民生意蘊”凸顯

    在閔行,浦江拓展基地大型居住社區打樁;在徐匯,龍南佳苑公共租賃住房項目開工;在嘉定,城北保障房基地傳出隆隆的施工聲……臨近年底,上海的保障房建設再度提速。今年以來,上海新開工保障房在全部住房中的比重已超過七成。

    沿著既定的調控路徑,上海房地産業逐步實現普通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兩條腿走路”。今年保障性住房的建設和供應將雙雙創下歷史新高:全年建設與籌措各類保障房1500萬平方米、26.6萬套的目標如期完成已無懸念,將有效供應1150萬平方米、17萬套,讓大量中低收入家庭直接受益。上海結合自身實際構建的由廉租房、經適房、公租房、動遷安置房構成的“四位一體”住房保障體系,正在由美好藍圖逐步化為生動現實。

    業內人士認為,上海作為土地資源稀缺的特大型城市,保障房的加快建設和供應有兩方面積極效應:一是增加了市場有效供應,滿足大量中低群體的住房需求;二是穩定市場心態,引導市場預期,減輕各方壓力。市場結構的逐步優化,將對樓市調控帶來長期“利好”。

 
 
 相關鏈結
· “量跌價松”:北京房地産市場調控初見成效
· 統計局:我國房地産價格出現了鬆動
· 陜西房地産價格調控政策效果在8月份進一步顯現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