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空軍駐疆部隊與駐地基層黨組織開展互學互幫互促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11月19日 07時59分   來源:人民日報

    道路寬闊,村容整潔,人均年收入3500多元,前來參觀學習的人絡繹不絕……這是記者日前在新疆和田市吐沙拉鄉喀提其村看到的景象。而過去的喀提其村是一個“人住土坯房、走路塵土揚、喝著澇壩水、四季缺口糧”,村民人均年收入僅350多元的“貧困村”。

    鄉親還是那些鄉親,是什麼改變了他們?

    空軍駐疆部隊與駐地基層黨組織廣泛開展互學互幫互促活動,共築堡壘、共謀發展、共促和諧,不僅使喀提其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更在天山南北廣袤大地寫下了富民固邊的壯美詩行。

    軍地同心築堡壘——

    夯實黨的執政根基

    走進喀提其村黨支部,“黨員之家”,“先進基層黨組織”、年度考核“先進村”、“‘五好’村黨支部”、民族團結進步“模範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巾幗示範村”等錦旗獎狀格外醒目。

    喀提其村是當地有名的“民族村”,99%的村民是維吾爾族。幾年前,村黨支部建設曾一度停滯不前,黨員活動無陣地、支部議事無場所、班子缺乏凝聚力等問題十分突出。沒有了基層黨組織這個“主心骨”,科學發展就失去了依託,群眾致富就沒有了依靠,喀提其村一半以上的村民需要政府救濟、親戚接濟才能勉強生活。

    為幫助村民脫貧致富,空軍駐疆某指揮所展開了一場“定點挂鉤、結對幫扶、重點援助”的扶貧攻堅戰。然而,令官兵困惑的是,部隊送給貧困戶的牛犢羊羔、地毯機等救濟品,不是被村民吃了就是被賣了換錢,扶貧幫困陷入了“年年扶貧年年窮”的尷尬境地。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有6萬多個基層黨組織,這支隊伍是黨在基層的“橋頭堡”,也是黨心民心密切聯絡的橋梁和紐帶。基層黨組織建設關係著黨的形象、黨的利益,決定著黨的執政基礎、執政地位。

    “給錢給物不如建強一個好支部”,空軍調研組開出良方。駐疆空軍某指揮所與駐地有關部門協商後,決定把傳統的“幫生産生活”為主向“幫黨建強支部”拓展,通過抓黨建促發展,以黨建帶動共建上層次。他們以創先爭優為載體,採取“營鄉黨委共促、連村支部共建、軍地黨員結對”方式,組織軍地4個營鄉黨委、24個連村黨支部、112名黨員幹部建立起挂鉤幫帶關係,圍繞幫黨建知識、幫科技致富、幫子女教育、幫法規宣傳、幫生産生活和創先進組織、創和諧社會、創平安環境、創文明家庭、創道德個人等內容進行聯建,共同制定自身建設措施和議事規則,規範組織生活程序,建立組織生活登記,完善黨務公開欄。同時,還出資幫助村黨組織建好黨支部會議室、“黨員之家”,逐步完善黨支部配套設施,通過模擬召開黨支部聯席會議、開展黨日活動、黨建座談會、觀摩民主評議黨員,手把手地傳經驗、教方法,使喀提其村黨支部重新煥發了活力。

    不到4年時間,指揮所所屬某場站通信連幫扶的喀提其村發生了巨變:全村蔬菜大棚的數量從70多個快速發展到200多個,780戶維吾爾族村民中有500多戶成為地毯編織戶,人均年收入從500多元增長到3500多元,236戶家庭脫貧致富。走上致富路的村民艾合提買提托乎提逢人便説:“解放軍亞克西,讓我挺直了腰桿,只有跟著共産黨,生活才能一天比一天強。”

    “軍地支部和黨員互學互幫互促,讓我學到了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談起“三互”活動,空軍駐北疆某指揮所特招大學生幹部索南深有感觸。

    2009年,特招入伍的大學生幹部索南擔任某連指導員後,第一次開支委會就遇上了棘手問題:連隊上報一名精武標兵,支委都推薦本班排的同志,幾經週折才形成一致意見,從此索南患上了“恐會症”。與他結對的烏魯木齊市大紅溝社區黨支部書記張凱春,是一名經驗豐富的老黨員,他了解到索南的困惑後,主動傳經驗教方法,幫助索南克服急躁心理,邀請索南列席社區支委會,還把自己多年做黨務工作的筆記借給索南,幫他踢開了“頭三腳”。後來,在部隊組織的基層黨支部書記集訓中,索南帶領連隊支委進行了支委會議訓議教示範,年底還被評為優秀黨務工作者。

    喀提其村從“貧困村”到“模範村”的蛻變,指導員索南從黨務工作“困難戶”到“示範崗”的華麗轉身,只是空軍駐疆部隊與駐地基層黨組織開展“三互”活動的縮影。

    空軍政治部辦公室秘書長劉立文介紹,近年來,空軍駐疆部隊與駐地已有90個基層黨委、466個基層黨支部、5630名黨員結對互幫互促,形成了橫向覆蓋各族群眾,縱向聯通各級基層組織的黨建網絡。活動中突出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主體,突出強化黨組織功能,軍地組織理論宣講3000余場,互上黨課1200余次,觀摩交流2000余次,把黨的創新理論送到軍營站點、村組院落、牧場氈房、田間地頭,堅定了黨員群眾愛黨、信黨、跟黨走的政治信念。

    “三互”活動增強了基層黨支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空軍駐疆地空導彈某營黨委與烏魯木齊市米東區地磅街道黨工委結對幫促,營黨委被總政治部表彰為全軍先進基層黨組織;所屬四連黨支部結對的小紅溝村,居民人均年收入由3年前不足5000元增長到現在的20000多元。和田地委組織部部長葛標説,“以前村裏説話最管用的是阿訇,現在最有影響力的是黨支部,最有號召力的是村支書”。

    軍地合力謀發展——

    提高幹事創業能力

    烏魯木齊縣水西溝鎮東灣村回族黨員馬光華做夢也不會想到,她所在的村子會由當地出了名的“上訪村”一舉成為全縣的“十強村”,昔日債務纏身的她一下子成為全鎮的“黨員脫貧示範戶”。

    在馬光華的記憶裏,幾年前的東灣村黨員幹部文化普遍比較低,模範帶頭作用不明顯,在群眾心目中沒有多大分量。村民致富無門,人心渙散,刑事案件時有發生。

    空軍駐疆航空兵某場站導航連與東灣村黨支部結成“三互”對子後,從規範組織生活和提高支部開展實際工作能力入手,組織軍地領導和理論骨幹深入一線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巡迴宣講,進行時事政策、黨史知識、傳統文化教育,提高黨員幹部理論政策水平和團結群眾的能力。依託“指導員之家”、“村黨員之家”兩個陣地,運用“聯合黨校”、“科技夜校”等活動平臺,定期組織黨員雙向交流,進行思想互助,搞好工作互促。幫助村黨支部研究確立牧業主導、旅遊牽引、種植養殖帶動的經濟發展思路,幫助群眾大力發展旅遊、餐飲、種植、養殖等産業……

    基層黨員隊伍能力強了、作用發揮好了,發展有了明確的方向,黨員和群眾熱情高漲、幹勁十足,不到兩年時間,東灣村農牧民人均年收入由1000多元增長到7100元,刑事案件也下降了37%;馬光華不僅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還當選為村支部委員和鎮人大代表,被鎮裏列為“黨員脫貧示範戶”。

    “‘三互’活動作為軍地基層黨建共建的有效載體,只有緊緊圍繞推動軍地科學發展的主題展開,突出互補互動,搞好結合融合,才能形成合力、有所作為。”空軍駐疆雷達某旅政委文庚平介紹説,講黨建知識、發黨建書籍、搞黨建培訓,這是剛開展“三互”活動時的“老三樣”,如今軍地雙方都認識到“生産力戰鬥力,關鍵取決於黨組織的凝聚力、黨員隊伍的能力”,都在增強“三互”活動的實效性上做足了文章,真正做到了盯著對方特長學、學到真經,盯著薄弱環節幫、幫到關鍵處。

    和田地毯有限責任公司是新疆地毯行業龍頭企業和全國工業旅遊示範點,公司在由國企改制為民營企業後,“如何發揮好企業黨組織在企業發展中的作用”成為擺在公司黨支部書記姬燕輝面前的一個難題。

    空軍駐疆雷達某旅戰勤連與地毯公司結對後,採取組織聯建、陣地聯用、活動互辦、資源共享等方式,加強組織建設,豐富文化載體,幫助企業設立“黨員示範崗”和“黨員責任區”,開展“黨員身邊無違章、黨員身邊無次品”和“黨員崗位無差錯、黨員工作信得過”活動,強化黨員先進性形象,提高黨員職工能力素質。戰勤連黨支部虛心學習借鑒企業先進管理經驗,推行精細化管理,連隊建設躍上新臺階。

    部隊在與駐地基層黨組織的雙向互動、攜手共進中,共同推動了科學發展,實現了互利雙贏。地毯公司不僅經受住了市場經濟大潮的考驗,企業還實現了快速發展,被國家、自治區、和田地區評為扶貧龍頭企業、農業産業化重點龍頭企業、誠信守法企業和民族團結先進單位,公司黨支部連續3年被和田地委評為先進黨組織。戰勤連黨支部連續5年被上級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公司員工感慨地説,“三互”活動真的很“給力”。

    軍地攜手促和諧——

    黨的溫暖送到心坎

    “沒有陽光,就沒有明亮;沒有水,就沒有生命;如果沒有你們的幫助,就沒有我現在的快樂大學生活……”7月中旬,空軍駐南疆某指揮所政委霍智傑收到了一封特別的來信。

    信是塔裏木大學學生古麗克來姆寄出的。信中,她言辭懇切地表達了對資助她上學的部隊官兵的感激之情。

    古麗克來姆出生在沙漠邊緣的坎特艾日克村,這是當地遠近聞名的貧困村。多年前,她的父親因病去世,母親也體弱多病,剛剛讀完初中的古麗克來姆就面臨著輟學的危險。空軍駐南疆某指揮所了解情況後,把古麗克來姆招入了藍天春蕾班,資助她完成了高中學業。前年,古麗克來姆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塔裏木大學,當一家人正為高昂的學費一籌莫展時,部隊再次找到她,承諾資助她完成5年大學學業。

    古麗克來姆不是唯一的“幸運兒”。近年來,空軍積極實施“藍天春蕾計劃”,駐疆空軍部隊開辦46個空軍“藍天春蕾女童班”和3所“雙語”幼兒園、援建5所藍天春蕾學校,廣泛開展“牽手圓夢”捐資助學活動,使民族地區45所學校的2614名貧困學生受益。從小學到大學由部隊資助、並被空軍特招入伍的維吾爾族幹部米合倫沙,滿懷感恩之情傳遞愛心,資助一名父母殘疾的漢族高中生和兩名家庭貧困的維吾爾族姐妹重新進入課堂,今年她還被全國婦聯、中國兒基會評為“中國兒童慈善30年感動人物”。

    在開展“三互”活動中,空軍駐疆部隊發揚我黨我軍優良傳統,大力開展“學人民、愛人民、為人民”活動,拜人民為師,以實際行動為各族群眾造福興利,給困難群眾送溫暖,讓人民群眾得實惠。近年來,先後開放5個機場軍民合用,出動官兵5萬餘人次、車輛8000多臺次,支援地方航空運輸、重點工程建設、搶險救災;培訓幫帶民族幹部1400多人,建立扶貧點1400多個,幫助6500余戶群眾走上致富路。

    同時,空軍駐疆部隊還主動與駐地鄉村、社區、寺院建立平安互助關係,與66個市(縣)、鄉(鎮)應急聯防隊、326個派出所簽訂聯防協議,共同制定處置突發事件預案,建立聯防共保機制,軍地密切合作有效處置突發事件20余起,及時排查化解隱患70多起。空軍和田指揮所與營區周圍49戶少數民族村民簽訂協議,建立了敵社情通報、應急支援、信息聯絡等機制,其經驗被中央綜治委和總政治部轉發。

    駐地黨委政府和群眾深入開展擁軍優屬活動,想方設法做好復轉官兵安置、家屬就業培訓、子女入學入托和支持戰備工程建設等工作,幫助部隊解決後顧之憂。空軍某機場改擴建時,需要遷移5000余座維吾爾族麻扎(墳墓),由於涉及民族群眾宗教感情和風俗禁忌,工作難度很大,地方黨組織積極主動做工作,駐地兩個村50多名黨員帶頭遷麻扎,使工程得以順利進行。

    “全國百佳鄉鎮”水西溝鎮黨委書記戚瑞東,在得知結對單位駐地某場站缺少種植、養殖方面經驗後,主動協調縣科技局組成擁軍小組,到連隊手把手傳授技術。每年新戰士入伍時,他還主動安排黨員到部隊介紹民族政策和傳統習俗,教授民族語言。他還經常組織村黨員隊伍中的致富能手、行業標兵走進部隊,為連隊開展法律、電腦、醫療等培訓,75%的官兵都掌握了兩門以上專業技能,部隊官兵都親切地稱他為“擁軍書記”。

    軍地同心築堡壘,鮮紅黨旗映天山。空軍駐疆部隊和地方基層黨組織正凝聚在鮮紅的黨旗下,在穩疆興疆、富民固邊和促進發展的實踐中,用實際行動為飄揚的黨旗添光增彩,用跨越發展的步伐奏響時代的最強音。 

 
 
 相關鏈結
· 曹剛川調研駐疆部隊強調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官兵
· “友誼-2011”中巴反恐聯訓中方首批參訓部隊抵巴
· 解放軍駐澳部隊官兵第十二次參加無償獻血活動
· 公安消防部隊滅火救援指揮系統推廣現場會召開
· 孟建柱在京會見香港紀律部隊文化交流團主要成員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