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經濟轉型升級——浙江東陽市文化創新立市的啟示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11月23日 15時10分   來源:新華社

文化産業創新帶動經濟轉型升級——浙江東陽文化創新立市的啟示

    新華社杭州11月23日電(記者 謝雲挺)與著名的“義烏市場”緊鄰的浙江東陽市,原期望通過斥鉅資建設“東陽世界貿易城”大型綜合市場,欲學義烏“商貿興市”。沒想到市場高調開張、不滿一年便遭遇“隔街死”。在面臨困境的十字路口,東陽重新審視區域經濟發展理念,提出轉型發展,以東陽特色木雕為突破口,發展特色産業經濟。在其後的短短兩年中迅速形成了全國最大的木雕産業交易市場,並裂變出2000余家木雕生産企業,走出了一條文化創新型城市的發展之路。

    同質競爭遭遇“隔街死”

    東陽與義烏均隸屬金華市。幾年前傾力興建的“東陽世界貿易城”卻在同質競爭中落敗。

    2006年,東陽在周邊義烏小商品城、永康五金城迅速崛起的壓力下,決定舉全市之力興建總投資55億元、佔地860余畝、2萬餘間商鋪的大型綜合市場——“東陽世界貿易城”。並特意把市場建在距義烏國際商貿城直線距離只有6公里的東陽西大門,寄望義烏市場的“溢出效應”興旺東陽市場。2007年10月,“東陽世界貿易城”一期隆重開張。

    然而,讓他們意外的是,“東陽世界貿易城”開張后,人氣不僅沒旺起來,反而不斷出現商鋪關門的現象,不到一年整個市場已是門可羅雀。東陽市調查發現,在市場定位上犯了同質競爭的大忌。商戶經營的都是與義烏市場幾乎雷同的針織、服裝、飾品等商品,本想利用兩地市場“隔街”近距離的優勢,吸引義烏龐大客流,卻因與義烏同質經營導致了本地市場的“隔街死”。

    如何拯救鉅資建起的“東陽世界貿易城”?金華市委常委、東陽市委書記張仲燦説,當時市委市政府集思廣益,認為古城東陽最大的優勢是文化遺産,最大特色是由深厚文化底蘊帶來的文化品牌資源。東陽是全國著名的“木雕之鄉”“工藝美術之鄉”,但多年來一直沒有重視身邊這些文化品牌資源對産業拉動的巨大作用。為此,東陽提出以“東陽木雕”為特色的文化創新立市戰略,為“東陽世界貿易城”轉型發展尋找突破口。

    “東陽木雕”激發連鎖效應

    近日,記者走進這座由“東陽世界貿易城”轉型為“東陽中國木雕城”的大型市場看到,這裡聚集了來自全國各路木雕、根雕、竹編工藝品流派和各類木雕傢具製造商。據介紹,自2009年11月正式宣佈轉型為“東陽中國木雕城”以來,整個市場4600多個商鋪已是一鋪難求。

    從事根雕工藝的海南榮勝工藝有限公司總經理余德順説,公司一下子租用了15個商鋪,去年在此窗口賣了400多萬元根雕産品,今年已經銷了900多萬元。“東陽木雕名氣大,來的客商多,産品比在海南好賣多了!”余德順説。

    東陽木雕市場為何能迅速紅火?木雕城副總經理潘顯好認為,這是“東陽木雕”這塊千年品牌帶來的向心力。他説,“創辦木雕市場,東陽不是最早。但是東陽木雕在全國四大木雕中最負盛名。在全國工藝美術界,東陽擁有能工巧匠最多、工藝大師最多,這樣的基礎比別的同類市場更容易吸引廠家和客商。”

    目前,該市場雲集了60多位國家級和省級工藝美術大師,集聚東陽木雕、樂清黃楊木雕、福建龍眼木雕、廣東潮州木雕等千余廠家,吸納了福建、廣西、上海、雲南、海南等18個省區市的木制特色工藝品進入,銷售網絡覆蓋全國20多個二級工藝品市場。今年以來市場銷售額已突破百億元。

    被重新激活的“東陽木雕”文化品牌就像一個“牽引機”,帶動的不只是單純的市場,而且帶動了當地木雕産業的快速崛起。過去離開東陽到外地做木雕生意的能工巧匠,紛紛回來加入到當地木雕産業發展行列;沉寂多年的東陽木雕技校頓顯熱鬧起來,學木雕技術的青年人越來越多。省級工藝美技大師、東陽木雕集團總經理王向東説:“現在企業一個普通的成熟工每天工資已漲到200元,雕工技藝比較好的上千元甚至更多。”

    市場的轉型發展,振興了“東陽木雕”,由此産生了巨大的連鎖效應。木雕工藝品、木雕紅木傢具、木雕建築裝飾等産業迅速崛起,在民間涌現出了許多木雕創意設計、工藝研發、網絡信息、廣告經營、機械製造、技工培訓等一批新行檔,不斷吸引著信息流、資金流、物資流、人才流在東陽匯集。

    “東陽實踐”的啟示

    “東陽木雕”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成為全國首個木制産品地理標誌性證明商標。近年來,東陽市重視把“東陽木雕”特色文化作為城市核心競爭力,已顯示出引領經濟轉型發展的強大生命力。

    浙江省政府諮詢委員陸立軍説,文化創新型城市的核心是文化軟實力,它作為一種隱性資源,是各項創新活動的土壤,也是提升區域創新綜合實力的內在基因。東陽強化以木雕為特色的城市形象品牌,迅速辦活了市場,拉動了産業,發揮了“金碗”盛金的效果。它的成功實踐對一些寄望于“十八般武藝樣樣都精”的縣、市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從文化産業生産的角度看,東陽實踐表明,只要加快文化産業和其他産業的融合,文化産業亦可變成區域支柱産業。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陸光正創新推出了多層疊雕、拼雕等新工藝,先後承接杭州雷峰塔、山東孫子文化園兵聖宮等大型建築裝飾,將木雕技藝大範圍運用到建築裝修營造中,帶動了木雕建築裝飾産業的崛起。東陽還把木雕工藝融入傢具製造業,一件富有創意的木雕工藝傢具附加值提升比例可達到30%至80%。

    據當地政府介紹,目前,東陽市以木雕為特色的企業已發展到2900多家,今年全市木雕工業總産值有望突破百億元。

    張仲燦説,黨的十七屆六中會作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決定,為東陽文化創新立市提供了新的發展契機。目前,東陽正把木雕文化與影視文化、古生物文化有機結合,多輪驅動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相關鏈結
· 2010年度國家文化創新工程項目立項名單
· 廣東省利用“紅段子”推動網絡文化創新創業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