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屆六中全會《決定》解讀:
如何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宣傳教育?
新華社北京11月27日電 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規範相協調、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體現了社會主義道德的根本要求,確立了人民行為的價值標準,是引領社會風尚的一面旗幟。
當前,我國社會道德領域和人們精神風貌的主流是好的,但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一些人是非不明、善惡不辨、美醜不分,一些領域道德失范,人民群眾對此反響十分強烈。必須把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思想道德建設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面向全體人民堅持不懈地進行宣傳教育,讓社會主義榮辱觀不斷深入人心,在全社會形成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
第一,要注重廣泛宣傳普及。基本道德規範的確立,離不開深入宣傳和廣泛普及。要充分發揮報刊、廣播、電視和互聯網等大眾傳媒的獨特優勢,積極運用言論評論、理論文章、通訊報道、專家訪談、群眾討論等多種形式,宣傳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基本內容,使“八榮八恥”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廣泛開展主題宣講活動,把專家解讀和百姓宣講結合起來,幫助廣大群眾更好理解和掌握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基本要求。通過編寫通俗讀物、製作宣傳圖片、播出公益廣告、創作文藝作品等方式,對社會主義榮辱觀進行深入淺出、生動形象的解讀和闡釋。充分發揮圖書館、文化館、社區文化中心、鄉鎮文化站等各類基層宣傳文化陣地的作用,形成社會主義榮辱觀宣傳普及的工作合力,增進廣大群眾對基本道德規範的認知認同。
第二,要注重突出實踐特色。良好道德風尚的形成,是知與行相統一、教育和實踐相結合的過程。要緊密聯絡人們的生産生活實際,把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滲透到日常工作學習之中,鼓勵人們由近及遠、由淺入深,自覺遵守奉行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的要求,在為家庭謀幸福、為他人送溫暖、為社會作奉獻的過程中領悟崇高、感受光榮。深入推進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廣泛開展志願服務,在各類道德實踐活動中突出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思想內容,讓更多群眾從中受到濡染陶冶,實現自我教育和提高。注意從具體事情抓起,開展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教育和治理,堅決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堅決糾正以權謀私、造假欺詐、見利忘義、損人利己的歪風邪氣。堅持發揮榜樣示範帶動作用,積極評選表彰道德模範,大力學習宣傳先進典型,把他們的崇高思想品德傳播到廣大群眾中去,變成千百萬人的自覺行動。
第三,要注重吸引群眾參與。只有人人都樹立起社會主義榮辱觀,才能促進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和發展。要堅持面向基層、面向群眾,把社會主義榮辱觀宣傳教育延伸到農村、社區、企業、機關、學校等基層單位,延伸到社會各行各業和各類人群。適應社會生活的新變化和群眾接受習慣的新特點,多運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教育形式,多開闢群眾便於接受的傳播渠道,多搭建群眾便於參與的活動平臺,努力增強宣傳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影響力。總結推廣基層創造的道德評議等有益做法,引導群眾對身邊的道德行為展開評議,不斷增強道德判斷力和道德榮譽感,在城鄉社區和基層單位形成健康向上的道德輿論場,不斷擴大社會主義榮辱觀宣傳教育的覆蓋面。
第四,要注重形成長效機制。社會主義榮辱觀在全社會的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付出長期不懈的努力。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把集中性宣傳教育與經常性宣傳教育結合起來,一點一滴地積累,堅持不懈地推進,持之以恒、久久為功。要利用有效的政策措施褒揚和激勵良好道德行為,批評和制約社會不良現象,充分發揮法律法規對道德建設的保障作用,依法懲戒那些不講道德的行為,形成弘揚主流價值觀念的保障機制,有效鞏固社會主義榮辱觀宣傳教育效果。要把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基本要求滲透到市民公約、鄉規民約、職業規範、學生守則和各行各業的管理制度中,通過持續教育、持續引導,使社會主義榮辱觀成為人們普遍理解接受、自覺遵守奉行的價值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