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入世十年我國農業展現新格局 農産品貿易快速發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12月07日 18時09分   來源:新華社

入世十年我國農業展現新格局

    新華社北京12月7日電(新華社記者 董峻 王希)十年前,人們曾經因“國門大開”而為農業這個最脆弱的産業捏了一把汗;十年後的今天,農業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為我國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創造了有利條件,對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農産品貿易持續快速發展,基本形成農業全面對外開放格局

    “通過精深加工、延長産業鏈,我們一頭牛綜合利用下來之後可以産生相當於一台中等排氣量汽車的價值。”吉林省長春皓月集團董事長叢連彪説。作為目前亞洲最大的牛肉生産出口基地,皓月集團年出口額從2001年的150萬美元飆升至2010年的3300萬美元,出口21個國家和地區,成為中東和東南亞伊斯蘭國家知名的清真牛肉品牌。

    十年間,中國嚴格按照入世承諾大幅開放了農産品市場,農産品貿易額由2001年的279.1億美元增長到2010年的1219.6億美元,增長3.4倍,年均增幅17.8%,成為世界第三大農産品貿易國。目前農産品貿易總額佔農業增加值比重達到20%。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通過大力發展農産品對外貿易,對於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帶動農村就業,發揮農業比較優勢,調劑國內農産品餘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維持物價穩定,擴大農業對外開放,促進雙邊經濟貿易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商務部外貿司副司長江帆日前表示。

    一方面,中國充分發揮比較優勢,積極擴大優勢農産品出口。2010年中國農産品出口總額達489億美元,與2001年相比增長203.6%,年均增長13.1%。由此促進建立一批標準化、規模化的農産品出口基地,初步形成了特色、優質、安全、高效的農業産業體系。在一些主産區,出口農産品已成為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

    另一方面,從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出發,在堅持立足國內實現糧食基本自給的同時,中國適度增加資源性農産品進口。農産品進口總額從2001年的118億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719億美元。農産品進口彌補了國內農産品供需缺口,緩解了中國農業資源緊張的壓力。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程國強説:“10年的開放歷程,使中國農業基本融入世界貿易體系,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不斷得到拓展,農業全面對外開放的格局基本形成。”

    統籌産業發展和對外開放兩個大局,積極化解入世後的新挑戰

    農業曾經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談判的難點之一,也是對外開放影響預期最悲觀的産業之一。2001年以來,中國嚴格按照入世承諾大幅開放農産品市場,農産品關稅水平降至15.2%,是全世界農産品關稅水平的1/4,這使中國小規模農業直接面對來自國外的激烈競爭,入世對我國農業發展確實帶來一些不利影響。

    如,部分農産品新增需求市場被進口過度擠佔,生産受到擠壓。目前大豆自給率只有22%左右,棉花自給率維持在70%左右。同時,市場波動增加,調控難度加大。農産品“買難”、“賣難”經常交替發生。一些農産品價格受到抑制和打壓,産業發展動力削弱。一些享有補貼的低價農産品大量進口對國內價格造成了嚴重抑制,價格受到打壓削弱了産業發展的內在動力。

    如何處理好自給和進口的關係,始終是中國農産品貿易的一個最大問題。

    “受自然資源稟賦限制,我國依靠自給保障農産品有效供給可能最終是有限目標,需要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農業部産業政策與法規司司長張紅宇説,“如果説自給是為保障安全,那麼進口則可以提高效率,使我們騰出有限的資源發展優勢品種,充分釋放農業生産的活力。”

    據張紅宇分析,糧食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棉花、糖料是重要的工業原料,都涉及到大規模産業和就業,因此這些品種無論是否具備比較優勢,都應當保證基本自給。對於油料作物,今後要大力發展花生、芝麻、油茶等有比較優勢的品種,使油料自給率穩定在一定水平。

    同時,蔬菜、水果、肉蛋奶、水産品屬於我國具備比較優勢的勞動密集型産業,目前貿易格局是有出有進。隨著我國農産品需求快速增長,對這些品種的自給和進出口必然“有保有壓”,出口哪些、出口多少,進口哪些、進口多少,都還要在實踐中探索。

    形成既符合國際規則又反映中國國情的農業支持保護體系

    商務部外貿司副司長江帆説,目前,發達國家在農産品貿易中的比例仍在增加,跨國公司掌握大宗産品“話語權”,國際農産品貿易競爭環境依然不公平。美國、歐盟等發達國家仍然保留了大量農業補貼,並繼續使用出口補貼和出口信貸等出口支持政策。

    此外,國外技術壁壘不斷提高,對我農産品出口形成長期阻礙。發達國家不斷提高進口農産品的技術標準,內容已涉及生態環境、動物福利、知識産權等多個領域。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中國農産品出口將面臨極其複雜的國際競爭環境。

    反觀國內,人口增長、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提高,農産品需求快速增長;大規模勞動力轉移,農業生産出現勞動力短缺;生産資料漲價、工資水平提高,農業成本上升;耕地、水資源制約增強,農業基礎設施不足的矛盾突出。

    農業部國際合作司司長王鷹認為,必須不斷提高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牢牢把握世界農業發展和國際農産品市場變化趨勢,把握中國農業的比較優勢,努力促進優勢農産品出口,合理引導和有效調控短缺農産品進口,合理調整進出口結構,加大對先進適用農業技術的引進,推動結構優化,科技進步和産業升級。

    同時,在遵循多雙邊規則的基礎上,不斷加強對農業的支持與合理保護,創新支持和保護政策,形成既符合國際規則又反映中國國情的農業支持保護體系。一方面,必須堅持農業投入與國民經濟增長相適應的原則,繼續加大對農業的支持力度,重點加大對農業科技和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投入。另一方面,要充分合理利用關稅、非關稅措施、貿易救濟等手段加強對農業的有效保護,確保産業安全。

 
 
 相關鏈結
· 中國—歐盟農業農村對話機制第六次會議在黔召開
· 寧夏首家國家級現代農業産業化示範基地正式掛牌
· 河北省深入開展農業幹部下基層解難題送服務活動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