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回落探趨勢
——中國外貿進出口前瞻
新華社北京12月10日電(記者 王希、王優玲)海關總署10日公佈數據,11月份我國出口1744.6億美元,單月出口增速在經歷連續四個月的下滑後回落至13.8%。
外有國際需求萎縮、全球市場爭奪加劇,內有經營環境趨緊的壓力,2012年中國外貿無疑將面臨更複雜的環境、更嚴峻的挑戰。
出口增速逐月回落 外貿企業感受“寒潮”
“旺季不旺,這是我十多年來從未碰到過的情況,某種意義上現在的形勢比2008年還要嚴峻。”浙江恒寧集團董事長鄭建范説。今年以來,這家位於寧波象山的紡織服裝出口企業成衣訂單銳減三成,各種綜合成本卻上漲兩成,印染廠開工率只有60%。
自今年8月份以來,受國際經濟復蘇乏力、匯率波動等因素影響,我國出口增長速度逐月回落,分別為24.5%、17.1%、15.9%和13.8%。
據商務部外貿司司長王受文分析,出口增速的下降一方面反映了國際市場需求的減弱,另一方面反映了中國出口面臨著綜合成本上升的壓力。
歐美是我國主要的出口市場,其內部經濟的放緩、消費者信心的削弱必然波及我國外貿企業的出口。有數據顯示,希臘債務危機爆發以來,我國與歐盟的雙邊貿易增速已經由2010年的31.8%放緩至今年前11個月的19.2%。
從國內看,生産經營成本的上升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外貿企業的價格優勢,擠佔了企業利潤。調查顯示,商務部重點聯絡企業出口利潤指數已經由4月份的106.9降至9月份的101.2。
據浙江巨鷹集團總經理傅金國介紹,目前企業融資成本顯著上升,銀行貸款利率提高到12%左右,利息支付週期從三個月縮短至一個月,勞動力直接和間接成本綜合提高40%,加上人民幣匯率升值,企業經營壓力陡升。
綜合上述國內外因素,中國社科院7日發佈的經濟藍皮書預測,今年我國進口和出口增速將分別回落至24.7%和20.4%,全年外貿順差將略低於上年,達到1610億美元,為連續第三個貿易順差減少年。
外部環境趨於嚴峻 做好長期應對準備
“明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的形勢仍然比較嚴峻。”商務部外貿司司長王受文説。
商務部日前發佈的《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11年秋季)》指出,明年我國外貿發展面臨的主要風險來自於外部環境,世界經濟復蘇放緩和下行風險增加,將對中國外貿穩定發展帶來諸多風險和挑戰。
基於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引發金融市場動蕩以及歐洲經濟近期增長疲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等機構均已經或計劃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測。11月,世界貿易組織(WTO)繼在4月份將今年全球出口增長預期從14.5%大幅回調至6.5%後,再次將增長預期下調至5.8%。
業內人士指出,此前新公佈的11月份PMI調查顯示,我國製造業新出口訂單量加速回落,並連續兩個月位於臨界點以下,表明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以及發達經濟體市場需求進入下行通道對我國經濟的負面影響正逐步顯現。
與經濟放緩、貿易規模萎縮相伴而來的貿易摩擦加劇恐怕將是中國外貿出口不得不面對的又一挑戰。今年1至9月,中國遭受貿易救濟調查約50起,涉及金額約30億美元。
“儘管案件數量和案值有所下降,但摩擦強度不減,政策性和體制性摩擦更加突出,發生糾紛的對象既有發達經濟體,也有新興市場國家,因此對於貿易摩擦呈現常態化的趨勢,中國企業必須做好長期應對的準備。”中國國際商會副秘書長林舜傑説。
他認為,金融系統的不穩定可能演化為未來影響國際貿易的新變數,特別是歐美發達經濟體銀行系統受主權債務危機拖累,紛紛收縮業務範圍、降低風險忍耐度,造成貿易融資輸血功能受阻,也加大了外需萎縮的風險。
從國內看,勞動力工資等生産經營成本的上升局面明年也不會發生根本性的逆轉。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表示,跟過去30年相比,中國經濟增長的因素正發生著重大變化,包括勞動力低成本的競爭優勢在內正受到挑戰。
王受文表示,商務部明年在出口方面將重點開拓發展中經濟體,進一步提高外貿結構調整和企業品牌建設步伐,為企業的技術開發和營銷渠道建設等方面提供更多支持。“如果明年歐洲的金融危機不發生失控的話,相信經過我們的努力,明年出口仍然能夠實現一定水平的增長。”
穩出口擴進口 促進轉型升級
1至11月,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33096.2億美元,同比增長23.6%,貿易順差1384億美元,收窄18.2%。
中共中央政治局9日召開會議指出,要促進對外經濟穩步發展,推動出口結構升級,積極擴大進口。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此前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下一步商務部將圍繞“穩增長、調結構、促平衡”的方針,努力保持外貿政策的基本穩定,調整和優化進出口商品結構,培育以技術、品牌、質量和服務為核心的外貿競爭新優勢,同時繼續積極擴大進口。
發改委宏觀院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畢吉耀認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中國經濟運行處在變化的敏感期,兩難和多難問題增多,包括既要積極應對外需減弱和穩定出口增長,又要積極擴大進口和促進外貿的平衡發展。
“嚴峻的形勢已經迫使我們開始了轉型升級。”鄭建范説。他所在的恒寧集團2009年投入2億元從意大利、德國引進設備,使單位耗能降低了50%。而浙江巨鷹也向上下游兩頭延伸産業鏈,在今年創建“傑衣谷”品牌並“試水”電子商務領域。
轉型升級並非一日之功,鄭建范坦言,設備的轉型升級可以一次完成,但勞動力素質的提升卻需要漫長的過程。“我們希望國家在這過程中給予指導和政策支持,為企業的發展注入‘強心劑’。”他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