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杭州12月10日電(記者 王政)變“單兵突擊”為“抱團出海”,改被動接受國際貿易規則為主動適應、運用國際貿易規則,統籌處理好“走出去”、“留下來”與“引進來”的關係,不單要“闖天下”,更要“強浙江”。近日《浙江省人民政府關於統籌省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的意見》出臺,在總結既有“走出去”經驗的基礎上,佈局、謀劃新的國際經濟形勢下的“走出去”戰略。
從最早的勞務輸出算起,浙江企業“走出去”已有近30年的歷史,尤其在“入世”後,浙江企業“走出去”步伐明顯加快,一批“單兵突擊”能力強的企業,成為國際市場的“弄潮兒”。在國際市場打拼多年,新昌制藥廠90%以上的産品走向發達國家市場,許多産品成為國際醫藥行業標準;華立集團境外企業平均利潤高於國內同類企業,並積極在海外建立工業園區;土生土長的吉利,並購了世界知名品牌沃爾沃……
“入世”十年來,浙江對外貿易快速增長。從“入世”前的2000年,浙江外貿進出口為278.3億美元,到2010年浙江進出口2534.8億美元,增長了八倍多。與此同時,浙江也成為貿易摩擦“重災區”,全國70%的貿易摩擦案件涉及浙江。隨著企業經營成本和國際貿易風險並行上升、國際貿易不確定性增加,貿易摩擦日益呈現出行業性、産業性特點。去年美國對中國木地板企業發起的“雙反”調查,和最近美國對中國光伏産品發起的“雙反”調查,都涉及眾多企業,“單兵突擊”難以有效應對,需要企業相互配合、“抱團出海”,協力應對貿易摩擦和國際貿易新變化。
在“抱團出海”的同時,浙江強調搭建海外工業平臺,集聚優勢,發揮“規模效應”。華立集團建立的泰中羅勇工業園,目前已有36家企業入駐,帶動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5.82億美元,創造就業機會2300多個,不少企業因此有效規避了貿易壁壘。今後,浙江鼓勵更多企業在海外搭建平臺,形成規模化、行業化“走出去”新格局。
今年10月底,來自全球的浙商齊聚杭州,共商“海外浙江”如何提升本土浙江。“入世”已10年,站在一個新的起點上,浙江正系統謀劃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處理好“走出去”、“留下來”、“引進來”的關係。鼓勵企業留住本部、走出加工環節,留住研發及研發成果、走出營銷環節,留住高新産業産品、走出相對過剩的産業産品。
作為中國經濟活力最強、外向程度最高、民資最充裕的省份之一,浙江力爭在實施“走出去”、外貿轉型升級和構建現代外貿體系中走在全國前列。“十二五”期間,爭取實現對外直接投資和國外經濟合作兩個“翻一番”,即對外直接投資累計實現100億美元,國外經濟合作營業額累計完成200億美元。重點支持100個境外投資合作示範項目;努力培育100家以上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打造10個傳統優勢産業在境外集聚發展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