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葛洲壩船閘在運行30年後年貨運量首破億噸大關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12月12日 21時43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宜昌12月12日電(記者 馮國棟)12月12日上午10時許,“長航集運”號等滿載的貨船駛進彩旗飄舞的葛洲壩二號船閘。此舉標誌“萬里長江第一壩”葛洲壩船閘在運行30年後年貨運量首次突破1億噸大關。

    據了解,今年是內河水運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的開局之年。葛洲壩年貨運量首破億噸大關,對長江黃金水道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葛洲壩二號船閘集控室操作員劉賢華説:“1981年,葛洲壩通航之初,年貨運量不足400萬噸。首航的貨輪‘長江號’和客輪‘東方紅號’是當時的頂級代表船,如今因運輸能力受限已被淘汰。30年來,長江航運變化真大。”

    數據顯示,自1981年6月通航以來,葛洲壩船閘年貨運量一路攀升,從1982年的約347萬噸到目前的1億噸,增長高達28倍。30年來,葛洲壩船閘充分發揮了原先設計的通航效益,安全運行近40萬閘次,通過船舶約211萬艘次,累計通過貨物6.8億多噸,保障了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的重點物資的運輸,促進了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東西部之間經濟合作,以及長江航運對外貿易交流水平的提高。

    據長江三峽通航部門分析,長江貨運量不斷攀升,主要得益於近年來長江沿江經濟和航運業的快速發展。船舶大型化、標準化、專業化程度逐年提高,如今過閘船舶一半以上是2000噸以上大型貨船,5000噸級以上佔15%。

    為讓運行30年的老船閘永葆“青春”,技術人員對葛洲壩進行了上百次機械、電氣及水工等技改與大修,並將我國自主研發的“近坎衝淤”、“同步頂升”等關鍵技術應用到船閘運行,實現了由早期的“人工觀察、拉鈴開閘”到如今的自動化數字船閘的跨越。同時,通航部門提高服務水平,在今年三峽河段大風大霧頻發的情況下,探索實施“確保安全、能通則通、分段控制、極限運行”等舉措,滿足了不斷增長的航運需求。

 
 
 相關鏈結
· 三峽河段大霧頻發 三峽和葛洲壩船閘運行暢通
· 運行30多年的葛洲壩水電站將進行首次增容改造
· 三峽集團簽訂葛洲壩機組改造增容設備採購合同
· 葛洲壩二號船閘完成改造提前復航 緩解船舶積壓
· 葛洲壩9月貨運量破1000萬噸相當於98年全年貨運量
· 長江葛洲壩下游河床實施護底 將改善通航條件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