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
——專家熱議胡錦濤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10週年高層論壇上的重要講話
貨物貿易額由全球第六位上升至第二位,出口額躍居全球第一;累計吸收外商直接投資居發展中國家首位;對外直接投資年均增長40%以上,2010年達到688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五……“中國融入世界,世界擁抱中國”,以上數字的變化清晰地告訴我們,我國的對外開放進入了歷史新階段。
胡錦濤主席日前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10週年高層論壇上指出,面對新形勢新要求,中國將堅持以更廣闊的視野觀察世界、觀察中國,根據推動科學發展的要求,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拓展新的開放領域和空間,完善更加適應發展開放型經濟要求的體制機制,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和質量,形成開放型經濟新格局,更好地以開放促發展、促改革、促創新。
專家、學者和企業家認為,胡錦濤主席的講話,要求以更廣闊的全球視野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謀劃國內國際“兩個市場”,不斷完善有利於開放型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完善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對進一步提升我國在國際經濟發展中的影響力和話語權提出了新要求,充分體現了我國領導人在不斷深化的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中謀劃中國未來發展之路的戰略思維。
全球視野:
統籌“兩個大局”,謀劃“兩個市場”
11月初,聯想集團對外宣佈:今年第二季度,聯想全球個人電腦銷量已經躋身全球第二大個人電腦廠商。2004年底,聯想集團宣佈並購IBM個人電腦,對於這樣一個“蛇吞象”的並購案,當時各界幾乎無人看好。然而,時間證明了聯想的成功——從並購前29億美元的營業額,到去年的216億美元;從並購前的全球排名第十到全球第二,聯想的國際化道路越走越開闊。
作為一名親歷者,柳傳志見證了這10年:“10年來的經驗再次證明,在開放的環境中擁有全球視野,企業才能獲得真正的國際競爭能力。”
“在世貿框架下,中國不斷擴大對外開放,積極融入世界經濟主流,‘中國答卷’得了高分,‘中國製造’實力壯大,中國老百姓也享受到更多來自全球的産品和服務。”中國入世首席談判代表龍永圖對胡錦濤提出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深有感觸。“中國需要在更高水平、更深層面實施開放戰略,需要進一步弘揚世貿精神,注重規則,堅持開放,繼續推動市場化改革,繼續促進中國與世界的互利共贏。”
“在全球化背景下,有序推進的對外開放,是增強一個國家國際競爭力的最有效辦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部長隆國強認為,“入世”後我國綜合國力快速增強,外匯儲備大幅增加,我國企業通過“走出去”在全球主動配置資源的能力大幅增強。
入世10年,中國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在國內面臨轉變發展方式的壓力和國際環境影響下,推動中國持續高增長的紅利要素逐步衰減,對外開放面臨一系列新挑戰。
“當前,我們應當站在一個全球化的廣闊視野下,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謀劃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服務於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與此同時,創造互利共贏的外部環境,確保中國和平發展。”隆國強説。
胡錦濤主席提出,把擴大對外開放和區域協調發展結合起來,協同推動沿海、內陸、沿邊開放,形成優勢互補、分工協作、均衡協調的區域開放新格局。對此,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劉軍紅認為:“當前,要鼓勵東部地區發揮信息、人才、區位等優勢,推動對外開放向集約化開放轉型,加快提升東部地區參與全球分工的層次;鼓勵西部地區以承接國內外産業轉移為契機,突出地域開放特色,打造新的開放增長極;充分發揮中部地區比較優勢,加強與東、西部地區對外開放的分工合作,加快中部地區開放型經濟的發展。”
“今後一個時期,我們將以佔世界19%的人口總量,以只有全球平均水平40%的人均耕地面積、全球平均水平約1/4的人均水資源等條件,全面實現工業化、城市化,這註定是一個離不開全球要素集聚、交換和整合的開放過程。”商務部部長陳德銘指出,只有主動有效地統籌“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才能積極參與全球經濟大循環,培育我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不斷增強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頂層設計:
完善體制機制,提高發展質量
入世10年,不僅是我國逐步深化國際貿易合作的10年,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的10年。
“入世10年以來,中國的相關法律體系不斷完善,進出口政策更加平衡,與世界的溝通也越來越順暢。”波蘭駐上海總領事館官員安傑伊·貝俊嘉如是評價。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我國按照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承諾,修訂了2300多份法律法規和數十萬份政府文件,不僅大大推動了涉外經濟體制改革,形成了與國際慣例並軌的涉外經濟體制,而且大大推進了國內經濟體制改革,很多世貿組織的規則通過國內法律的修訂成為了我們市場經濟的一些基本制度,從而大大完善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隆國強指出,以開放促改革,是中國改革道路的一條獨特經驗,這一點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達到了新層次。
站在10年的節點上,專家也對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有許多思考。
對外經貿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張漢林指出:“入世10週年之際,更值得我們思考的是,中國國內的經濟體制機制改革在新的形勢下應該怎樣加大力度。正是如此,胡錦濤主席在講話中提出要完善更加適應發展開放型經濟要求的體制機制,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和質量。”他認為,從某種意義上説,中國已由過去被動地接受國際經濟的傳導,發展到更加積極主動地實施對外開放戰略。
“中國應以入世10週年為一個新起點,進入體系構建的時代,繼續完善市場體系,完善社會服務體系、法律體系和行政體系。”劉軍紅説。
“從投資的區域和投資的流向看,應該更多地向中、西部和東北老工業基地傾斜,在城鄉二元結構中,更多地投向農村。其中大多數資源,應該更多地投向民生問題。”張漢林説,當前,我們的金融創新和自由化改革包括利率市場改革還遠遠不足,中國金融業的對內開放程度還須提高,在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背景下,無論是銀行、證券還是保險機構以及農村金融體系,都有待進一步完善。
合作共贏:
拓寬開放領域,提升國際影響
入世10年來,我國積極承擔應盡的國際責任,推動各國共同發展。
10年來,中國每年平均進口7500億美元的商品,為貿易夥伴創造大量就業崗位和投資機會。在華外商投資企業累計匯出利潤2617億美元,年均增長30%。
“當前,國際貿易投資保護主義和逆全球化因素有所增多,氣候變化、能源資源和糧食安全等全球性問題愈益突出,發達經濟體和以新興經濟體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實力對比消長,國際治經濟格局中的利益博弈更加凸顯。”陳德銘説,這就要求我們順應新形勢新要求,拓寬對外開放領域,完善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
隆國強認為,站在新的起點,中國應在“競爭力”、“影響力”、“話語權”這三大關鍵詞上多下功夫,努力提高開放型經濟的競爭能力、參與制定國際經貿規則的能力和在全球範圍內最大限度優化配置資源的能力。
對外經貿大學教授、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副會長薛榮久則認為,“面對機遇和挑戰,適應我國對外開放由出口和吸收外資為主轉向進口和出口、吸收外資和對外投資並重的新形勢,必須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不斷拓展新的和空間。”
“今後10年,中國應該進一步擴大市場準入、優化關稅結構,促進進出口更加均衡協調發展,同時,穩妥推進金融、醫療、教育、旅遊、養老等服務業領域對外開放,在競爭中激發活力,推動産業升級。”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會長、首任駐世界貿易組織大使孫振宇説。(記者 李慧 郭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