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同心”品牌 傾力“同心”實踐
——統一戰線“亮點工程”一年回眸
新華社北京12月14日電(記者 崔靜)“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標上同心同向、行動上同心同行,是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最鮮明的特質,是我們不斷奪取革命、建設、改革事業勝利的有力保證。”
在今年1月下旬召開的黨外人士迎春座談會上,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的一番話,是對多黨合作歷史經驗和本質規律的科學把握,成為統一戰線各界人士的共同價值追求。一年來,統一戰線圍繞打造“同心”品牌,傾力“同心”實踐,創造性地開展了一系列“亮點工程”,取得豐碩成果。
同心·鍛鍊成長
2011年8月起,清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程京多了一張新名片,這張名片上印製的頭銜只有一個——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
此前,北京市委組織部宣佈,身為中國民主建國會會員的程京,挂職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與程京同時被安排挂職鍛鍊的還有8名高層次黨外人才,其中既有民主黨派成員,也有無黨派人士,包括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金融系主任、無黨派人士李稻葵,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教授、九三學社社員武維華等。
在拿出涉及經濟社會發展的市政府工作部門、市屬國企的副局級崗位,安排9名高層次黨外人士進行挂職鍛鍊的同時,北京市還在2010至2011年統籌全市副處級實職崗位,安排120名黨外人士挂職鍛鍊,規模之大在首都尚屬首次。
北京市委統戰部有關負責人説,此次安排高層次黨外人才挂職鍛鍊是落實中共中央關於黨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訓改革和發展綱要的具體舉措,其目的之一是幫助黨外人士深入了解中共的執政理念、政府的運作機制和首都經濟社會發展情況,豐富經歷,增長才幹,進一步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參政議政能力、組織領導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
2010年9月,中共中央印發《2010—2020年黨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訓改革和發展綱要》,這是中共歷史上第一個關於黨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訓的文件,對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具有里程碑意義。
《綱要》貫徹落實一年多來,中央統戰部和各省區市統戰部舉辦各類培訓班800多期,培訓各領域代表人士4萬多人次,培訓班次和人數均創新高。
為充分體現綱要提出的加強實踐鍛鍊的要求,彌補黨外代表人士行政管理經驗缺乏的“短板”,各省區市統戰部在加強黨外代表人士實踐鍛鍊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
——河北省啟動實施“百名黨外幹部挂職鍛鍊工程”,先後選調40名黨外幹部到縣市區政府挂職副縣長、31名黨外幹部到省政府工作部門挂職副處長、4名黨外幹部到北京、山東等省市挂職。
——海南省委統戰部會同省委組織部先後選派14名黨外幹部到中央國家機關、經濟發達地區、市縣領導班子、省直機關挂職鍛鍊,有計劃地組織了130多名黨外幹部到福建、江蘇、甘肅等地區學習和考察,讓黨外幹部接受教育,經受歷練。
——在廣西、上海、河北、重慶、江西等地探索建立挂職鍛鍊基地的基礎上,中央統戰部在上海、貴州、甘肅建立全國黨外代表人士實踐鍛鍊基地,目前已選派10名黨外代表人士挂職任地級市副市長或省級政府部門副職。
通過實踐鍛鍊,黨外代表人士在實踐中了解國情、體察民意、增強本領,拓寬了視野,增長了才幹,綜合素質有了明顯提高。
研究生物醫學的程京在談到挂職鍛鍊的意義時説:“安排高層次黨外人才挂職鍛鍊,有助於充分發揮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優勢與特長,支持、配合執政黨共同把國家建設好。”
同心·建言獻策
作為一名無黨派人士,國務院參事、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湯敏今年被吸納為黨外知識分子建言獻策社會小組的一員。2011年,中央統戰部聘任180名各領域專家學者,成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12個建言獻策小組,由此探索黨外知識分子建言獻策的新路子。
湯敏所在的社會小組裏共有10多名無黨派人士、黨外知識分子。今年9月,湯敏和幾名小組成員結伴到武陵山區調研農村專業化發展的亮點和趨勢,並在此基礎上撰寫了一份調研報告,供有關部門參考。
這次嘗試讓湯敏感到調研更加有的放矢,而且“由於凝聚了集體智慧,調研小組提交的報告比過去‘單打獨鬥’地建言獻策力度更大”。
中央統戰部有關負責人也認為,建言獻策小組的成立,實現了黨外知識分子由“單兵作戰”向“單兵作戰”與“集團作戰”並重的轉變,為黨外知識分子議政建言提供了一個更加廣闊的舞臺,也提高了建言獻策的質量。
在愈發寬廣的舞臺上,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積極履行職能,深入調查研究,形成了一批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見建議,參政議政能力顯著提升。
——今年以來,中共中央、國務院和委託中央統戰部召開的黨外人士座談會、協商會和情況通報會共有14次。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就《政府工作報告》、《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等重要文件徵求意見稿以及事關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受到中共中央領導同志的高度肯定。
——為了創新調研內容與調研形式,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在開展58個自主調研課題的同時,分別確定了1個專題調研課題,將實地考察、問卷調查、部門合作和專家研討結合起來,形成了系列調研、延伸調研、優勢調研、聯合調研等各具特色的調研模式。
截至目前,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向中共中央、國務院提交各類調研報告、意見和建議71件,其中中央領導同志批示57件,很多意見建議得到中央領導同志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如《關於太湖流域飲用水安全和水環境保護的建議》、《關於進一步推動新疆少數民族農民工進行國家通用語言培訓的建議》、《關於加快推進農村學前教育發展的建議》、《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狀況調查》、《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建議》等,國務院有關部門均召開會議認真研究,採納意見。
同心·服務社會
“雖然我是院士,但長期鑽研自己的專業學科,對地方的實際情況並不了解,在很多基層幹部面前,我還是小學生。院士團既是一個服務團,也是一個學習團,學習和服務是相互的。”提及數月前的一次服務實踐,年逾七旬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甘子釗謙虛地説。
2011年7月,長期進行固體物理和激光物理研究的甘子釗離開打了半輩子交道的實驗室,跟隨中央統戰部組織的黨外院士服務團來到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邊緣的甘南藏族自治州,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尋找“良方”。
與甘子釗同行的還有7名院士和5名專家,他們中既有從事物理、化學等基礎科學研究的專家,也有從事規劃、水利等應用技術研究的專家,多數成員還擔任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參事等職務。
諮詢論證、考察調研、高校建設、企業診斷……在為期5天的服務活動中,十余名平均年齡近70歲的院士專家克服高寒缺氧等困難,高效率、快節奏地開展工作,為甘南經濟社會發展出謀劃策、獻計出力。
甘子釗説,此次黨外院士服務團甘南行定位在“一次促進藏區發展穩定的重要實踐、一次擴大統一戰線同心品牌影響的重要舉措、一次為黨外院士服務團積累經驗的重要探索”,為發揮黨外院士的專業優勢和智力優勢、增強了解社會和服務社會的能力提供了舞臺。
實際上,為充分發揮黨外知識分子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的作用,在組織“同心·黨外院士服務團”的同時,中央統戰部今年還與有關部委、科研院所、全國性行業組織、人民團體共同成立了“同心·律師服務團”和“同心·留學人員服務團”。
“同心·律師服務團”成立後,首批48名律師團成員與中西部17個省區市47個幫扶縣簽訂了服務約定。服務團成員放下日常業務,不顧條件艱苦,陸續奔赴對口幫扶縣,以多種方式開展法律幫扶活動,開展各類法律諮詢、宣傳、講座數十場,培訓法律骨幹數十人,捐贈法律書籍資料上千冊。
“同心·留學人員服務團”依託成員專業分佈廣、涉及領域寬、各類人才密集的特點和優勢,先後赴黑龍江省、天津濱海新區、江西井岡山等地實地考察調研,進行經濟、科技等領域的諮詢服務和扶貧幫困活動。
在打造“同心”品牌的實踐中,統一戰線始終把參與扶貧開發和幫助改善民生作為重點,結合實際,開展了“同心·感恩行動”、“同心·溫暖工程”、“同心·助學活動”等形式多樣的活動,為群眾脫貧致富,提供了實實在在的幫助。
——在山西,“同心·普惠三老”活動中,19家非公有制企業為18000余名“三老”人員提供科普惠農綠色通道服務;
——在吉林,“同心·服務民生”活動中,共組建482個支醫、支農、支教團隊為群眾服務;
——在湖南,“同心·萬企聯村”活動中,共組織6100多家非公有制企業對口幫扶9500個行政村,實施項目6500多個,帶動結對村農民人均純收入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22%;
——在西藏,“同心·共鑄中國心”活動中,共為各族群眾巡診17896人次,深受社會各方歡迎。
據統計,一年來,各地統一戰線圍繞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扶貧開發的需求,組織動員非公有制企業舉辦項目推介會、經貿合作交流會、企業家回饋感恩社會等活動,簽訂項目813個,總額3603億元,落實到位資金1700多億元。開展對農村實用技術、醫療衛生、職業教育、勞動力轉移、基層幹部、師資6類人員培訓,共培訓各類人員24.06萬人,帶動55萬多人就業。
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杜青林指出,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越是調整階段,形勢複雜多變,越需要同心同德、站穩腳跟;越是關鍵階段,任務艱巨繁重,越需要同心同向、共同擔當;越是攻堅階段,問題不斷顯現,越需要同心同行、協力克服。他希望統一戰線廣大成員立足本職崗位發揮作用,真正把“同心”實踐深入到參政議政、服務社會的各層次和各環節,延伸到服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各領域和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