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12月20日電(記者 周潤健)12月22日將迎來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專家提醒説,從冬至之日起,我國即進入了數九寒天。值此時節,公眾要防止嚴寒氣候的侵襲,注意保暖防寒,少生疾病。
我國天文教育專家趙之珩介紹説,每年公曆12月22日左右為冬至,此時太陽黃經270度,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太陽的輻射量和日照時數到達最低點,北半球白晝最短、夜晚最長,所以冬至在我國歷代也稱為“日短”“日短至”。
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素問·脈要精微論》説:“冬至四十五日,陽氣微上,陰氣微下。”意思是説,從這一天以後到立春的45天,陽氣漸升,陰氣漸降,白晝漸漸變長,夜晚漸漸變短。
天文專家表示,冬至過後,我國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説的“進九”,我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説法。據氣象資料統計,每年的冬至前後都有強大的冷空氣和寒流南下,造成驟然降溫,並伴有大風、雨雪、冰凍等惡劣氣候。
據中央氣象臺預報,從12月21日開始,一股較強冷空氣將自北向南影響中國中東部大部分地區,將帶來4℃-8℃的降溫天氣,並伴有4級—6級偏北風。
數九寒冬時節,為了防寒保暖、少生疾病,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營養科主任李艷玲提示説,此時節,公眾要根據天氣情況及時增添衣服,衣褲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軟寬鬆,不宜穿得過緊,以利血液流暢。
俗話説:“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因此,此時節一定要進行適當的禦寒鍛鍊和體育鍛鍊。比如平時要堅持用冷水洗臉,慢跑、打拳、舞劍等方式,都可以提高機體對寒冷的適應性和耐寒能力。
除了多穿衣服和加強體育鍛鍊之外,在日常飲食中,還應多吃些禦寒食物,如海帶、紫菜、菠菜、大白菜、玉米、藕、胡蘿蔔、山芋、百合、羊肉、牛肉等,這些食物可以提高機體的禦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