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沙12月20日電(記者 譚劍、帥才)自1991年加入國際濕地公約以來,我國已建成了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550多處、國家濕地公園199處、國際重要濕地41處,初步形成了覆蓋全國大部分重要濕地的保護網絡體系。
20日在此間舉行的“2011長江濕地保護網絡年會”上,國家林業局濕地保護管理中心主任馬廣仁説,“廣覆蓋”的濕地保護網絡使我國約50%的自然濕地和一大批重點保護瀕危物種得到了較為有效的保護,超過45%國土範圍內重要濕地保護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據了解,中國的自然濕地面積約3620萬公頃,是世界上濕地類型齊全、數量較多的國家之一,也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熱點地區。
馬廣仁説,雖然加入濕地公約時間較晚,但中國在濕地保護上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別是2005年至2010年間,國家投入31億元實施了205個濕地保護和恢復項目,恢復濕地8萬公頃,並逐步形成了中國濕地保護和恢復技術模式,部分重要的退化濕地生態狀況明顯好轉。
以長江流域濕地保護為例,作為全球最重要的濕地生態系統之一,長江流域自然濕地面積佔全國自然濕地面積的一半。馬廣仁説,近年來通過實施國家濕地保護總體戰略框架,長江流域濕地保護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已構建了一個包括國家林業局、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和長江流域各省市在內,由112個成員單位共同組成的長江濕地保護網絡,並提出了用流域綜合管理方法、積極推動濕地保護主流化的保護模式。
此外,我國還大量開展濕地調查和科學研究,強化了濕地保護管理的重大基礎工作;通過國際合作和履行濕地公約,為國內濕地保護引入了先進理念和資金技術。“目前,全社會濕地保護意識已顯著提高,以自然保護區為主體、大力發展和建設濕地公園,合理利用濕地資源的成功模式也正在逐步形成。”馬廣仁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