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述評:“八連增”奠定我國糧食生産新高度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12月23日 17時19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2月23日電(記者 董峻)歲末將至,回顧2011年我國農業生産成就,一個最大亮點就是糧食總産量達11424億斤,創造了新的歷史紀錄,實現了“四個首次”——首次邁上11000億斤的新臺階,首次連續5年穩定在10000億斤以上,半個世紀以來首次實現連續8年增産,糧食人均佔有量首次達到852斤的新水平。

    八年年均增産350億斤,交出歷史最好成績單

    “今年糧食不僅季季增産,三大糧食作物都增産,而且基本實現全國均衡增産,這在我國糧食生産的歷史上是不多見的。”農業部總經濟師、新聞發言人陳萌山表示。

    回顧上世紀90年代,我國糧食連續邁上9000億斤和10000億斤兩個臺階,緩解了糧食供求形勢,有力保障了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但是,自1998年糧食産量達到10246億斤後,出現了連續5年下滑,糧食供求再次出現産不足需。這引起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社會各界的極大關注。

    從2004年起,中央著眼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加強“三農”工作,更加重視糧食生産,出臺了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促進糧食生産恢復發展和農村經濟全面發展。十七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糧食安全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要把發展糧食生産放在現代農業建設的首位。中央連續八年發佈指導“三農”工作的一號文件,都明確提出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穩定發展糧食生産。

    在糧食連續多年增産後,中央領導同志反復強調,要倍加珍惜農業發展來之不易的好局面,決不能放鬆糧食生産。2011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於開展2011年全國糧食穩定增産行動的意見,首次以國務院名義組織開展全國糧食穩定增産行動,首次以國務院名義對糧食生産先進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推動形成了中央統籌、部門聯動、上下協同的抓糧食生産的合力。

    正是由於這些重大舉措,我國糧食實現連續8年增産,連續5年總産穩定在10000億斤以上。“從2004年糧食恢復增産以來,8年全國累計增産2810億斤,年均增産350億斤,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增産幅度最大的時期。”陳萌山説,“‘八連增’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亮點,為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種1畝地補80多元,政策“給力”為農民吃下“定心丸”

    近年來,中央制定了一系列扶持糧食生産發展的政策和措施,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為糧食連續8年增産發揮了重要作用。

    數據顯示,中央財政用於“三農”的支出從2004年的2626億元快速增加到2011年的1萬億元左右,年均遞增21%。其中糧食始終是這些強農惠農政策的重中之重,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等“四補貼”資金由2004年的145億元擴大到2011年的1406億元,全國平均每畝種糧補貼由不到10元增加到80多元。

    保護價收購政策是種糧農民的又一“定心丸”。自2004年實行重點糧食品種最低收購價以來,糧食最低收購價格穩定提高,白小麥由每斤0.72元提高到2011年的0.95元,紅小麥和混合麥由0.69元提高到0.93元;早秈稻由每斤0.70元提高到1.02元,中晚秈稻由每斤0.72元提高到1.07元,粳稻由每斤0.75元提高到1.28元。

    為了鼓勵地方抓糧積極性,自2005年以來,中央財政開始對産糧大縣進行獎勵補助,資金由最初的55億元增加到2011年的211億元,累計安排獎勵951億元,1000多個産糧大縣納入獎勵範圍。此外,中央財政從2009年開始,還逐步取消了糧食風險基金的主産區地方配套,目前糧食主産區277億元糧食風險基金全部由中央財政負擔。

    在中央政策的帶動下,各地也紛紛出臺含金量高的強農惠農政策,這些政策實惠之多、力度之大、調控之有效都是前所未有的,在調動農民務農種糧和地方政府重農抓糧的積極性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糧食綜合生産能力穩步提升,打破糧食生産增減波動週期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程國強日前表示,我國糧食生産連續8年豐收,近幾年糧食産量保持在1萬億斤以上水平,打破了延續多年的糧食三年一減的不穩定週期,糧食安全基礎得到進一步強化。

    2004年以來,國家積極調整投資結構,不斷加大“三農”投入力度,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生産條件,先後啟動實施了優質糧食産業工程、新增千億斤糧食能力建設、旱作農業、保護性耕作等一批新的改善糧食生産基礎設施的重點項目,極大地改善了糧食主産省區及非主産省區商品糧集中産地的農業生産條件,為加速提升糧食綜合生産能力夯實了重要物質基礎。

    據不完全統計,近8年間中央基本建設資金用於改善良種培育與制種生産、病蟲害預警監測與防控、改善糧食生産田間基礎設施等方面的投資累計達到227.8億元。2011年中央基本建設投資安排各類糧食生産項目的資金達78.3435億元。

    在農業物質裝備上,近幾年突出強化了農業機械化發展,不斷加大農機具購置補貼政策實施力度,由2004年的7000萬元增加到2011年的175億元,8年累計安排補貼529.7億元。全國農機保有量、農機總動力、農機作業面積和機械化水平快速提高,2010年全國農機總動力達到9.7億千瓦,比2003年增加3.7億千瓦。

    強化科技支撐是又一大穩糧“法寶”。近幾年國家構建了水稻、小麥、玉米等主要糧食作物現代農業産業技術體系,探索了高産創建這一大面積集成推廣實用技術的新途徑,啟動了基層農技推廣服務體系改革與建設項目,科技對糧食增産的貢獻率有新的提高,2011年農業科技貢獻率達53.5%,有效提升了糧食生産科技支撐能力。

    針對近年來氣候變化異常、災害頻發的新形勢,各級農業部門加強災情監測和預報,制定完善防災減災預案,提早做好物資、資金和技術準備,大力推廣播後鎮壓、澆越冬水、一噴三防等防災穩産技術,做到了有力有效的科學防災,贏得了抗災奪豐收的主動權。

 
 
 相關鏈結
· "十一五"期間是黑龍江糧食生産能力提升最快時期
· 瀋陽糧食總産量達到410萬噸 糧食生産“八連豐”
· 哈爾濱市糧食生産連續八年豐收 銷售已接近一成
· 山東力爭到2015年糧食生産機械化水平力突破90%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