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山東:讓農民群眾切實感受“三下鄉”帶來的實惠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12月24日 16時23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濟南12月24日電(記者吳書光、魏聖曜)作為農業和農村人口大省,山東近年來始終把“三下鄉”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堅持“輸血”“造血”並重,促“三下鄉”常下鄉、多下鄉、常在鄉,讓農民群眾切實感受“三下鄉”帶來的實惠。

    在沂蒙老區臨沂,當地把集中下鄉與經常性工作相結合,促“三下鄉”常下鄉。在元旦、春節和農閒季節,集中組織文化科技衛生等專業技術人員送文化、技術、衛生下鄉。同時,大力組織經常性文化科技衛生下鄉活動,如採取“結對子”的方法,一個市級以上文明單位與1個村共建,結對雙方以2年為一個週期;開辦農村科技超市、科技大集、科技講座、田間諮詢服務等系列活動;以“我為鄉親出趟診”等多種形式送醫送藥、宣講防病知識和優生優育知識,積極解決農村看病難。

    為保證“三下鄉”的經常性和實效性,山東衛生系統規定,各醫療衛生機構城市醫生晉陞副主任醫師職稱,必須到農村基層醫療衛生單位累計服務一年。文化、農業、科協等部門建立了“三下鄉”反饋卡制度,每次下鄉活動都由農民填寫意見。

    與城市居民相比,農村群眾的業餘生活相對單調。為滿足群眾基本文化需求,山東大力推進農村基層文化設施建設。截至2010年,山東已建成符合國家標準的鄉鎮綜合文化站1343個,佔鄉鎮總數的96.7%,村文化大院5.3萬個,佔行政村總數的近70%,建成農家書屋3萬多家,全省五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基本形成。

    為滿足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紮實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山東著力賦予“三下鄉”新內涵,變“三下鄉”為文化科技衛生法律教育等“多下鄉”,逐漸形成“婚育新風進萬家”“法律進鄉村”“山青流動少年宮”“貧困母親救助行動”等一批農民喜聞樂見的項目,不僅及時將城市優質資源送下鄉,而且成為促進城鄉良性互動、密切幹群關係的重要紐帶。

    在不斷向農村“輸血”的同時,山東還著力加強“三下鄉”服務設施建設與陣地隊伍建設,增強農村“造血”功能,保證了“三下鄉”常在鄉。

    近兩年來,山東以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建設為平臺,促使“三下鄉”活動逐步走向“陣地化”服務。山東已建成農村社區服務站點1.3萬個,40個縣實現了社區化服務和管理全覆蓋。濟南、濰坊等地針對農村群眾個性化需求增多的新情況,積極推行訂單式服務,列出為農服務項目、承諾內容、服務電話等,讓農民自選服務項目,有效對接農民需求。

    山東還通過“三支一扶”活動和選派大學生優秀“村官”、招聘志願者等方式,不斷充實基層文化隊伍;通過舉辦農村文化節、“農村文化中心戶”和“莊戶劇團”評選等活動,涌現出一批具有較大影響的劇目和演員。臨沂以鎮村文化科技衛生服務人員、農村致富能人和帶頭人、養殖戶、回鄉初高中畢業生等為主要培訓對象,依託鄉鎮成教中心、農技站、衛生站、文化站等場所展開集中培訓,為基層單位培養“走不了”的各類人才。

 
 
 相關鏈結
· 江蘇2012年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正式啟動
· 全國“三下鄉”送文化到基層活動走進沂蒙老區
· 全國婦聯“送溫暖、三下鄉”活動在雲南昆明啟動
· 國資委機關“三下鄉”赴福建漳州南靖縣捐贈扶貧
· 2011年度農村電影“三下鄉”在上杭革命老區啟動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