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中華糧倉”黑龍江省糧食總産躍居全國第一位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12月26日 07時29分   來源:人民日報

    12月末的黑龍江,處處銀裝素裹,滴水成冰。但黑土地上傳出的一則消息,卻猶如冬日裏的一股暖流,深深溫暖著全國人民的心:今年黑龍江糧食生産再獲大豐收,實現“八連增”,糧食總産達到創紀錄的1114.1億斤,比上年增加111.5億斤,增量佔全國糧食增量的22.6%,總産超過河南躍居全國第一位。

    這樣的成績凝聚汗水。“人努力,天幫忙,政策帶來豐收糧。”黑龍江省委書記吉炳軒説。今年氣象條件良好,為糧食增長提供了難得的“天時”,黑龍江全省上下齊動員,通過大力開展糧食穩定增産行動,全面落實強農惠農政策,調整優化種植結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強化農業科技支撐,努力防控各類災害,將黑土地的優勢轉化成了實實在在的糧食産量。

    這樣的成績意義非凡。在高起點上站穩1千億斤臺階,並實現新的歷史突破,使得黑龍江能夠用佔全國1/10的耕地,生産出全國1/4的商品糧,養活全國1/6的人口,為保障糧食有效供給、管理好通脹預期、抑制物價過快上漲奠定了重要物質基礎,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撐。

    近年來,黑龍江糧食生産不斷實現跨越式發展,在2007年糧食總産量達到692.6億斤的基礎上,連續越過800億斤、900億斤、1000億斤、1100億斤4個臺階,年均增長達到了12.6%。在清晨最早把太陽迎進祖國的地方,一個可靠的“中華大糧倉”正在變為現實。

    大搞水利設施、搞大水利設施,顯著提升農業抗旱除澇能力,為糧食持續增産提供有力支撐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是確保糧食高産穩産的基礎支撐。黑龍江水資源豐富,但多年來由於水利工程建設滯後,水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70%耕地仍屬於中低産田,嚴重制約了糧食生産。

    水利興,才能農業豐。做好水資源利用這篇大文章,大搞水利設施、搞大水利設施,提高農業抗旱除澇能力,提升糧食綜合生産能力,成為了黑龍江人的迫切需要和現實選擇。

    “乘著中央一號文件的東風,黑龍江水利建設迎來了春天”。省水利廳副廳長胥信平説,3年來,黑龍江大興農田水利建設,在資金安排上連續、大幅度向農田水利建設傾斜。特別是今年,全省投入水利建設資金達到了157億元,重點啟動了西部松嫩平原地區5個灌區工程建設和東部三江平原地區14個大中型灌區工程,大大增強了水資源保障能力,為糧食持續增産提供了有力支撐。

    12月22日,訥河市。儘管溫度已降到了零下30多攝氏度,但引嫩擴建骨幹工程施工現場依然熱火朝天。“我們正搶抓冬季施工期,加快工程建設步伐,爭取早日讓更多老百姓從中受益。”引嫩工程建設管理局局長孫彪介紹,該工程由北引工程和中引工程組成,建成後可大幅改善松嫩低平原地區脆弱的生態環境,緩解黑龍江西部地區水資源供需矛盾,對保障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儘管工程仍在建設中,但其中北引的進水閘部分已開始發揮效益,實際供水量增加了1億多立方米,下游地區的工農業生産、群眾生活從中受益。林甸縣東興鄉福興村村支書王樹春形象地説:“北引河就是一條致富河,借助其開發水田,村裏的日子越來越富裕。”原來的福興村是一片鹽鹼地、澇洼塘。這幾年,村裏開始進行旱田改水田,但因水量有限,推動起來困難重重。隨著北引來水量的顯著增大,村裏的8000畝地順利由旱田改成了水田,平均畝産達到1200斤以上,畝收入增加到1400元。“這兩年,全村因此增加的糧食産量達到2000萬斤。”

    黑龍江的水利建設不僅有“大手筆”,更有“細緻活”。針對水資源時空分佈不均的特點,全省積極開展高效節水工程建設,推出了多種節水灌溉模式:規模化生産程度高的農墾系統推廣大型噴灌;種植作物單一的地塊實施卷盤式噴灌;水源條件較好、有聯戶使用基礎的地塊實施管道移動式噴灌;西部乾旱區玉米種植地塊發展膜下滴灌。

    “過去用‘小白龍’進行漫灌,15畝地要灌上好幾天,而且水位一低,就抽不上來。”安達市昇平鎮新建村農民張振峰説,自從採用了膜下滴灌,用水量減到了原來的1/7,産量卻大幅增加。截至目前,黑龍江省旱田節水灌溉面積已達2205萬畝,水田控制灌溉面積達到168萬畝,農田抗旱保收節水能力明顯增強。

    大馬力機械馳騁黑土地,改善了土壤耕作條件,有效提高土地産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産率

    “多虧用上了大農機,今年才能有這麼好的收成,是大馬力給我帶來了大豐收”,談及今年糧食大幅增産的原因,嫩江縣伊拉哈鎮農民王思東話語中滿是感激,“以前用‘小四輪’耕作,産量很低,今年用大農機,深翻達到三四十厘米,土地蓄水能力大大增強,相當於建了一個‘土壤水庫’,一坰地的玉米産量從5噸多增加到了9噸多。”

    黑龍江土地肥沃、地勢平坦、集中連片,非常適合大農機作業。但長期以來,大型農機具發展卻明顯不足,80馬力以上大型機械僅佔2.6%。“小四輪”的大量使用,使犁底層越來越堅硬,土壤蓄水保墑抗旱能力下降,嚴重影響了糧食生産能力的提升。

    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繼續挖掘增産潛力,黑龍江下決心跨過大農機這道關。近年來,黑龍江以發展大中型農機為牽動,以農機合作社為載體,重點裝備大馬力拖拉機、整地機、精量播種機、水稻插秧機等大型農業機械,機械化生産環節由整地、播種向種、管、收全程延伸,不斷提高土地産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産率。

    3年來,黑龍江農村農機裝備總投資達147.7億元,其中購置農機補貼投資87.5億元,農機合作社投資60.2億元。今年,黑龍江全面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重點裝備深松整地機械、玉米收穫機械、水稻插秧機械等先進配套農機具。同時,又投資新建了118個1000萬元的農機合作社,使得大型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總數達到了558個,全面提高了種管收關鍵環節機械化水平。

    作為558個千萬元級農機合作社中的一員,黎明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樹民,對於大農機帶來的大變化有著深切感受。“大馬力拖拉機配上聯合整地機,可一次完成滅茬、旋耕、深松、起壟、施肥。既增加了産量,又大大節省了時間和費用。”王樹民説,雖然合作社成立只有1年,但因為大農機作業效率高、效果好,已經得到了周邊村民的普遍認可,“今年合作社的總收入達到了300多萬元,明年肯定還會有更多的活可幹、更多的錢可賺。”

    大馬力機械馳騁在黑土地上,使搶農時、爭主動變為現實。統計顯示,小麥、大豆、玉米播種,比傳統作業方式縮短了10天;水稻機械化的普及,使育秧播種、水整地、插秧、收割、秋整地5個作業環節僅用5個10天即可完成。

    大型農機的廣泛使用,也為先進農藝技術的實施提供了有效載體。去年黑龍江的秋整地面積達到近1.3億畝,實現歷史性突破。在糧食生産關鍵時期,大型農機的介入,也使防旱澇、病蟲、風雹為重點的災害防控會戰得以順利展開,最大限度地減少了糧食損失。

    探索適應現代農業生産的組織形式,推動農業生産關係調整,大合作激發出黑土地的無限創造力

    分散的小農生産方式,曾是阻礙黑龍江農業現代化、農民增收的一道“天塹”。如何在穩定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的前提下,實現土地的適度規模經營?近年來,黑龍江不斷探索適應現代農業生産的組織形式,推動農業生産關係調整,用大合作激發出黑土地的無限創造力。

    肇東市五里明鎮是以玉米生産為主的傳統産糧大鎮。從2008年開始該鎮就探索土地規模經營,先後成立了5家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動員農民以土地入股,規模種植面積今年已達7萬畝,入社農民達到了2300戶。

    從“單打獨鬥”到“抱團前行”,“合”的力量迅速顯現。五里明的玉米畝産從原來的750公斤,猛增到現在的1000公斤以上。“在確保入社農民繼續享受國家糧食直補、綜合補貼等各項惠農政策的同時,合作社還給予每畝每年350元的保底收入,並將盈利部分的60%用來分紅。”五里明鎮黨委書記王旭東説,有了機制保證,農民人均收入由原來的不足5000元,增加到了現在的9200多元。

    五里明村農民王喜全便是合作社的受益者之一。“以前家裏35畝地,年收入頂多1.5萬元”,王喜全説,加入合作社後他轉包了1000畝地,“合作社在耕種收的全過程給予充分支持,地雖然多了,但種起來卻一點不累,今年收入達到20萬元沒問題。”

    通過把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把分散的作業統一起來,把分散的經營聯合起來,實現了小生産與大市場有效對接。如今,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在黑龍江已是蔚然成風,截至目前,全省農民專業合作社已發展到18583個,農民社員達19萬人,帶動農戶100萬戶。

    除了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外,場縣共建也成為了黑土地上的又一次深刻變革。墾區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國家隊”、“排頭兵”,長期以來地方在糧食生産能力上與之差距較大,如何充分發揮墾區的示範帶動作用,將墾區優勢轉化為推動地方平衡增産的能力,黑龍江把突破口選在了場縣共建:依託墾區的大型機械、先進技術、水利工程等優勢,為周邊農村代育、代耕、代種、代灌、代管、代收,推進土地規模經營,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以前自己種,種子不行,機械更不行,忙乎一年基本沒啥賺頭”,嫩江縣伊拉哈鎮展望村農民劉雙説,自從把地交給了黑龍江農墾九三管理局下面的農場代種,效益大大提高,一坰地能凈賺9000元,“地還是那塊地,但如今卻變成了聚寶盆。”

    據了解,今年墾區為農村代耕、代播、代收等總面積達到4052萬畝,帶動了全省農村糧食生産水平同步提高。全省有66個縣(市、區)與農墾105個農場建立了合作共建關係,且已延伸到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加速了城鄉一體化進程。(記者 鄭少忠 陳仁澤 袁 泉)

 
 
 相關鏈結
· 2011年黑龍江省糧食總産和商品量實現全國雙第一
· 黑龍江2011年糧食總産1114.1億斤 躍居全國首位
· 據初步統計2011年河北省糧食總産達到3172.6萬噸
· 河北糧食總産喜獲“八連增” 跨越3000萬噸大關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