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全國人大常委會二次審議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12月26日 18時59分   來源:新華社

債券、股票、基金份額擬納入可被凍結財産

    新華社北京12月26日電(記者 陳菲、楊維漢)26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二次審議的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擬將犯罪嫌疑人的債券、股票、基金份額等財産列入可被查詢、凍結的範圍。

    我國刑事訴訟法對查詢、凍結犯罪嫌疑人的存款、匯款的程序作了規定。根據有的部門和社會公眾的意見,考慮到犯罪嫌疑人財産形態的實際變化,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經同有關方面研究,建議在查詢、凍結的範圍中增加規定債券、股票、基金份額等財産,並相應規定: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配合。

取保候審、監視居住適用範圍擬擴大 “唯一扶養人”可監視居住

    新華社北京12月26日電(記者 陳菲、楊維漢)26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二次審議的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擬擴大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的適用範圍。

    在初次審議及之後徵求意見的過程中,有的常委會委員及一些部門、單位和社會公眾提出,為進一步體現人道主義精神,建議明確對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也可以取保候審;同時應明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養人的,可以監視居住。

    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經同有關方面研究,建議對相關條文作以下修改:一是,增加規定:對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採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可以取保候審。二是,增加規定:對於符合逮捕條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係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養人的,可以監視居住。

外國人犯罪一審刑事案件擬不再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

    新華社北京12月26日電(記者 陳菲、崔清新)26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二次審議的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擬對中級人民法院的管轄範圍作適當調整。

    修正案草案在首次提請審議時規定,危害國家安全案件,可能判處死刑、無期徒刑的普通刑事案件和外國人犯罪的刑事案件,第一審均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有的常委會委員、部門和地方提出,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面臨的犯罪情況發生了較大變化,基層人民法院的審判能力進一步加強,應根據懲處犯罪的需要和審判工作的實際情況,對中級人民法院和基層人民法院的管轄分工作適當調整。

    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經同有關方面研究,建議將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一審刑事案件範圍修改為:危害國家安全、恐怖活動案件;可能判處死刑、無期徒刑的案件。這意味著,外國人犯罪的刑事案件一審擬將不再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

    此外,修正案草案對人民法院一審、二審的審理期限作了一定延長。

刑訴法修正案草案:鑒定人將有權“請求保護”

    新華社北京12月26日電(記者 陳菲、楊維漢)26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二次審議的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將鑒定人納入保護的範圍。鑒定人將同證人、被害人一樣,可向有關機關“請求保護”。

    刑訴法修正案草案規定,對於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證人、鑒定人、被害人因在訴訟中作證,本人或者其近親屬的人身安全面臨危險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採取保護措施。

    根據草案規定,這些保護措施包括不公開真實姓名、住址和工作單位等個人信息;採取不暴露外貌、真實聲音等出庭作證措施;禁止特定的人員接觸證人、鑒定人、被害人及其近親屬;對人身和住宅採取專門性保護措施;其他必要的保護措施。草案同時賦予了證人、鑒定人、被害人“請求保護”的權利。

    我國刑訴法中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保障證人及其近親屬的安全。刑訴法修正案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首次審議時增加規定,嚴重犯罪案件中證人、被害人因在訴訟中作證,本人或者其近親屬的人身安全面臨危險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採取保護措施。有常委會委員提出,鑒定人也可能因為履行職責遭到威脅或者打擊報復,建議將鑒定人也納入保護的對象。

    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經同有關方面研究,建議將鑒定人納入保護範圍。

刑訴法修正案草案二審彰顯“人文關懷”

    新華社北京12月26日電(新華社記者 楊維漢、陳菲、崔清新)26日,受到社會廣泛關注的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第二次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與一審稿相比,二審稿增加了嚴禁以威脅、引誘、欺騙方法收集證據,嚴格限制採取強制措施後通知家屬的例外情況,對追究辯護人偽證罪進行程序限制等內容,進一步彰顯出立法的“人文關懷”。

    今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首次審議刑訴法修正案草案。隨後,中國人大網全文公佈草案向社會徵求意見。截至9月30日,共收到80953條意見。同時,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還通過座談、調研等方式聽取了各方面意見。這些意見、建議被立法機關採納後形成了修正案草案二次審議稿。

    明確嚴禁以威脅、引誘、欺騙方法收集證據

    刑訊逼供為代表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方式,被人們深惡痛絕。因此,刑訴法修正案草案一審稿中規定:“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證據。”

    有的常委會委員、地方和單位提出,現行刑事訴訟法的規定是,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證據。實踐中存在以威脅、引誘、欺騙方法收集證據的個別情況,還是在該條中對這些情形明確列舉為好。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劉振偉説,嚴禁偵查人員用非法方式收集證據,非法方式收集證據的方式不但有威脅強迫,還有欺騙、引誘等,建議對“欺騙、引誘”等非法方式收集的證據予以排除。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金碩仁認為,修正案草案一審稿中刪去了“以威脅、引誘、欺騙”這些非法取證的具體手段,顯得規定過於籠統,缺少對偵查人員濫用偵查權的針對性限定。逼供、威脅、引誘是存在的,而且有些行為還很明顯,甚至很嚴重。建議繼續保留原有的“以威脅、引誘、欺騙”。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陳衛東分析指出,威脅、利誘、欺騙獲得的證言是否需要排除,要依具體情況而定,如果威逼、利誘、欺騙達到了嚴重的程度,嚴重侵犯了公民的基本權益,嚴重妨害了司法公正是應該排除的。

    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研究決定維持現行規定。在草案二審稿中修改為,“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證據,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

    嚴格限定採取強制措施後通知家屬的例外情況

    採取強制措施因涉及限制公民人身自由,及時通知家屬也是對犯罪嫌疑人合法權益保障的重要一環。所以立法務求謹慎。

    草案一審稿分別對採取強制措施後通知家屬的例外規定作了限制,規定:指定居所監視居住、拘留、逮捕後,除無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等嚴重犯罪,通知可能有礙偵查的情形以外,應當把指定居所監視居住、拘留、逮捕的原因和執行的處所,在指定居所監視居住、拘留、逮捕後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指定居所監視居住、拘留、逮捕人的家屬。

    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吳丹紅認為,一審草案規定可不通知家屬的兩種情形是,“無法通知”和“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等嚴重犯罪,通知可能有礙偵查”,比起以前的“無法通知”和“有礙偵查”,增加了嚴格的限定,應當是一種進步。

    徵求意見過程中,有的部門提出,有礙偵查不通知家屬的規定容易被濫用,成為偵查機關不通知家屬的藉口,因此應當慎重規定。有的部門、地方、單位建議規定一律通知家屬,刪去不通知的除外規定,或刪去有礙偵查的情形,或規定不通知家屬的,應經省級或地市級以上偵查機關批准。上海市律師協會建議增加規定,“有礙偵查的情形消失後,應當及時通知”。

    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對草案一審稿作出了修改:一是,增加規定:有礙偵查的情形消失以後,應當立即通知被監視居住人、被拘留人的家屬。二是,規定在逮捕後,除無法通知的以外,應當一律通知家屬。

    對追究辯護人偽證罪進行程序限制

    現行刑訴法對辯護人有偽證等行為追究法律責任作了規定。刑訴法修正案草案一審稿對現行刑訴法作了修改,規定:辯護人或者其他任何人,不得幫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隱匿、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不得威脅、引誘證人作偽證以及進行其他干擾司法機關訴訟活動的行為。

    一些地方、單位建議刪去這一規定,避免少數偵查機關利用該規定報復律師。有的地方建議增加規定,“律師在訴訟活動中因涉嫌犯罪被依法逮捕的,逮捕機關應當在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其家屬、所在律師事務所和所屬的律師協會。”

    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周光權建議將“辯護人或者其他任何人”改為“偵查人員、檢察人員、審判人員和辯護人”,以消除對律師的歧視色彩。他説,“要麼就規定所有的訴訟參與人,或者所有的訴訟參與主體不得幫助,不但辯護人不能這樣做,司法機關的人也不能這樣做。”

    有網民建議規定,律師執業活動涉嫌犯罪的,由檢察院立案偵查或者由辦理該案的偵查機關以外的其他機關辦理。有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部門、單位和社會公眾提出,應當對這一規定的適用程序作出嚴格規定,防止在實踐中出現被濫用的情況。

    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研究認為,為保障辯護人依法履行職責,避免同一案件的偵查機關隨意對辯護人立案偵查和採取強制措施,對於辯護人涉嫌偽證罪的,規定由其他偵查機關辦理為好。

    草案二次審議稿中增加規定:辯護人涉嫌犯罪的,應當辦理辯護人所承辦案件的偵查機關以外的偵查機關辦理。

    進一步限定律師需經偵查機關許可會見疑犯案件範圍

    律師會見犯罪嫌疑人的權利是辯護制度的核心內容之一。關於律師會見犯罪嫌疑人需經偵查機關許可的案件範圍。草案一審稿中規定: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案件、恐怖活動犯罪案件、重大賄賂犯罪的共同犯罪案件,在偵查期間辯護律師會見犯罪嫌疑人,應當經偵查機關許可。

    有的部門、地方、單位和社會公眾提出,考慮到維護國家、社會公眾安全和打擊犯罪的實際需要,規定在偵查階段律師會見應當經偵查機關許可是必要的。

    全國律協建議刪去“重大賄賂犯罪的共同犯罪案件”。有的部門建議刪去“重大賄賂犯罪的共同犯罪案件”中“共同犯罪”。

    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有關負責人説,“重大賄賂犯罪的共同犯罪案件”範圍不夠明確,應當進一步限定。所以,草案二審稿中將“重大賄賂犯罪的共同犯罪案件”,修改為“特別重大賄賂犯罪案件”。

    避免變相“上訴加刑”完善審判程序

    “上訴不加刑”是我國刑事訴訟法中確立的一項重要原則。現行刑訴法明確規定:第二審人民法院審判被告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辯護人、近親屬上訴的案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罰。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鄒萍指出,實踐中存在通過第二審人民法院發回重申,由下級人民法院在重審過程中加刑,規避“上訴不加刑原則”的情況。法學專家建議,立法應當對法院發回重審案件不得加重刑罰作出規定,避免變相“上訴加刑”,從而完善審判程序。

    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採納了意見。草案二審稿中增加規定:第二審人民法院發回重新審判的案件,除有新的犯罪事實,人民檢察院補充起訴的以外,原審人民法院也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罰。

 
 
 相關鏈結
· 上海市區縣鄉鎮兩級人大基層一線代表比例提升
· 深圳區級人大換屆將産生60多名非深戶籍人大代表
· 四川省人大召開履行職責發揮人大代表作用座談會
· 西藏自治區九屆人大五次會議籌備工作全面啟動
· 百人大型紅絲帶現身台北101
· 浙江省人大關於批准《寧波市城鄉規劃條例》決定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