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述評:2011年中國努力維護總體向好的周邊形勢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12月30日 18時44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2月30日電(記者劉東凱、劉華)年末,中國同日本、越南、泰國、緬甸、老撾、柬埔寨、巴基斯坦等周邊國家之間的一系列高層互動,成為2011年中國外交的收官之作。

    今年以來,中國高層領導人先後出訪周邊20多個國家,幾乎走遍所有鄰國,努力營造和諧周邊環境。中國同周邊國家友好合作關係穩步推進。面對全球重大戰略意外迭出、周邊複雜因素增加的新情況,中國堅定奉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周邊外交方針不動搖,秉持和平發展、互利共贏的政策理念不改變,維護周邊和平穩定,推動周邊環境繼續保持總體向好趨勢。

    大力推動經貿合作 打造地區利益共同體

    近年來,中國同周邊國家經濟融合不斷加深,成為本地區國家最重要的經濟合作對象之一。2011年,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歐債危機持續惡化的情況下,中國-東盟、中日韓、中國同俄羅斯和中亞國家之間的經貿合作全面推進,成為一道亮麗風景線。

    中國-東盟自貿區建成兩年來已結出豐碩果實。今年,雙方貿易額有望突破3500億美元。雙方貿易和投資的增長促進了相關國傢具有相對優勢産業的發展,給雙方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11月,中國-東盟中心正式成立,成為促進雙方經貿、教育、旅遊、文化等各領域交流合作的重要服務平臺。作為東盟最重要的戰略夥伴之一,中國在推動區域合作和地區一體化進程中作出了重要貢獻。

    與此同時,中國同日本、韓國之間的合作也呈現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發展態勢。根據外交部提供的信息,截至10月,三國已建立17個部長級會議機制和50多個工作層交流合作平臺,並於9月正式啟動中日韓三國合作秘書處。12月16日,三國宣佈完成中日韓自貿區官産學聯合研究,為啟動自貿區談判奠定了基礎。

    目前,東亞已形成東盟、10+1(東盟與中國等對話夥伴)、10+3(東盟與中日韓)、中日韓、東亞峰會等多種機制並行發展的良好局面。中方強調,東亞合作要堅持東盟主導,突出發展、合作、互利、共贏的主題,增強10+1和10+3機制的凝聚力和發展動力,這對於實現東亞地區經濟持續增長、改善民生、保持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同樣引人注目的還有中國同俄羅斯和中亞國家之間的經貿合作。今年中俄貿易額有望接近80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雙方還商定了2015年將貿易額提高到1000億美元、2020年提高到2000億美元的新目標。兩國政府還簽署了關於經濟現代化領域的合作備忘錄,積極開展經濟特區建設等方面合作,努力實現共同發展和繁榮。

    在能源合作領域,今年,中俄原油管道正式投入運行,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實現雙線通氣並穩定運營。中國同俄羅斯和中亞國家之間的各項能源合作,有力地保障了中國能源安全,推動中國能源供給實現多元化。

    中國同中亞國家在非資源領域的合作也在不斷擴大。12月初正式啟動的中國和哈薩克斯坦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是中國與周邊國家第一個跨境經貿合作區,具有重要示範作用。

    人員往來日益密切 文化交流方興未艾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

    在中國政府的大力推動下,目前已有20多個周邊國家與中國就便利人員往來做出相應安排。中國公民出國辦理簽證日益便利,民間交流更加活躍。今年,中國同亞洲其他國家之間人員往來再創新高,與東盟的人員往來增速尤為明顯。1月至9月,中國與東盟國家人員往來達1009萬人次。雙方目前正致力於進一步加強旅遊産業合作,努力實現2015年雙方人員往來達1500萬人次的目標。此外,中方還積極推動和落實2020年將中國-東盟互派留學生規模都擴大到10萬人的“雙十萬計劃”。

    中國還充分利用與周邊國家地理相近、文化相通等優勢,不斷深化同周邊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據統計,中國對外文化交流項目中三分之一以上在周邊國家實施,中國已在亞洲30個國家建立了83所孔子學院和40個孔子學堂,派出千余名漢語教師和萬餘名志願者,併為周邊國家培訓數萬名漢語教師。

    同時,中國同周邊國家的媒體交流與合作也在大幅提升,中國主流媒體在海外落地持續推進,駐外記者站、海外製作室數量和人員不斷增加。

    今年,中國同東盟舉辦了建立對話關係20週年系列慶祝活動,同俄羅斯、日本等周邊國家開展了一系列青年交流活動,還同俄羅斯舉辦慶祝《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簽署10週年有關活動,同巴基斯坦舉辦建交60週年和“中巴友好年”系列活動。通過一系列民間交往活動,中國同周邊國家民眾特別是青少年之間的相互了解進一步加強,雙邊關係的社會輿論環境變得更為友善。

    切實推進安全合作 努力維護地區和平

    構建和諧周邊、和諧亞太始終是中國外交政策的首要方向。

    今年6月,在《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簽署10週年之際,胡錦濤主席對俄羅斯進行歷史性國事訪問。兩國元首共同宣佈致力於發展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榮、世代友好的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兩國元首還簽署併發表《中俄關於當前國際形勢和重大國際問題的聯合聲明》,強調在構建國際新秩序和重大熱點問題上加大戰略協作和協調配合,維護國際和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對中國營造良好國際和周邊環境的重大戰略意義不斷上升。

    12月底,日本首相野田佳彥對中國進行他上任後的首次正式訪問。雙方就以明年中日邦交正常化40週年為契機全面推進雙邊關係達成共識。胡錦濤主席指出,中方願同日方一道,本著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的精神,增進政治互信,擴大交流合作,共同開創中日戰略互惠關係的新局面。在野田訪華期間,中方強調,中日要做好鄰居、好夥伴,不要做對手。

    今年是上海合作組織發展的第十個年頭,也是組織發展進程中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阿斯塔納峰會全面總結了上合組織頭10年發展經驗,對組織未來10年發展作出戰略規劃。中方提出將2011-2012年確定為組織“睦鄰友好年”的倡議,得到各方積極響應。在中方積極推動下,各成員國在安全、經濟、人文等合作領域取得豐碩成果。

    中國與東盟的軍事與安全交流也邁出新步伐。6月,中國國防部長首次出席亞洲安全大會(即“香格里拉對話會”)。中國還與美國、新加坡共同舉辦東盟地區論壇第三屆防擴散與裁軍會間會,並先後參加東盟地區論壇外長會、高官會等會議,通過對話合作與地區國家應對共同挑戰,推動地區和平穩定。12月中旬,中、老、緬、泰四國正式啟動在湄公河開展聯合巡邏執法工作,共同維護瀾滄江-湄公河國際航道安全。

    此外,中國同有關各方就朝鮮半島、伊朗核、阿富汗、緬甸等地區熱點問題保持密切溝通協調,發揮了積極建設性作用。

    堅持和平發展道路 營造和諧地區環境

    近來,中國周邊地區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中國外交穩妥應對,化危為機,鞏固提升了友好合作的主流,展現了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外交策略。

    “近代飽經滄桑的中國人民,深知和平之珍貴、發展之重要。”胡錦濤主席4月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指出,中國始終把亞洲放在對外政策的首要位置,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周邊外交方針,積極發展同亞洲各國的睦鄰友好和互利合作,不斷增進相互理解和信任。

    “中國將繼續致力於通過友好談判和平解決同鄰國的領土和海洋權益爭端,在地區熱點問題上發揮建設性作用,積極參與各種形式的地區安全對話和合作,努力維護有利於亞洲和平與發展的地區環境。中國永遠做亞洲各國的好鄰居、好朋友、好夥伴。”他説。

    在中方積極推動下,中國同東盟國家在7月達成《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後續行動指針,並於12月在海南召開“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維護南海航行自由與安全”國際研討會,明年初還將舉辦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高官會議和工作組會議。中方指出,願同東盟國家著手探討制訂“南海各方行為準則”問題。有關各方全面落實宣言、加強務實合作的勢頭不斷增強,充分表明地區內國家有智慧、有能力處理好自己的問題。

    中國同周邊國家的矛盾和分歧大都是歷史遺留問題,中國並不回避矛盾和分歧,堅持通過對話和協商解決矛盾,最大限度展現善意、智慧和耐心,同越南、菲律賓等有關國家達成了新的共識。

    與此同時,中國還同美國在亞太地區保持著良性互動。11月,中國領導人在美國夏威夷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和印度尼西亞巴厘島東亞峰會期間與美國領導人成功會晤。在此之前的6月和10月,中美先後舉行了兩次亞太事務磋商。專家指出,中美之間就亞太事務進行溝通,有助於推動兩國在亞太地區實現合作共贏的良好格局,共同促進地區的和平、穩定與發展。也有專家認為,美國加快了亞太戰略調整步伐,力圖構架美國主導的亞太政治、經濟、安全架構,有明顯針對中國的一面,給中美關係和中美在亞太的互動帶來消極影響。

 
 
 相關鏈結
· 2011年國際形勢和中國外交——訪外交部長楊潔篪
· 樂玉成:國際形勢風雲激蕩 中國外交乘風破浪
· 中國外交政策諮詢委員會代表團訪阿開展政策宣示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