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中國長城站地震臺一年間成功記錄百餘次南極地震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1月06日 11時39分   來源:新華社

中國長城站地震臺一年記錄百餘次南極地震 

    新華社南極長城站1月6日電(記者黃小希)中國新建的南極長城站地震臺一年間成功記錄了發生在南極地區的百餘次地震,中國第28次南極科考隊隊員、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常利軍5日對記者説。

    據介紹,從2010年底至2011年底,中國南極長城站地震臺的數字化寬頻帶地震記錄儀(CMG-3ESP)“捕捉”到了發生在南極地區的百餘次地震,其最大震級達芮氏4級左右,最小震級約為0.5級。

    南極板塊由位於地球東半球的南極地盾、位於西半球的南極造山帶和橫貫南極的山脈造山帶等3大構造單元組成,具有獨特的構造環境,是地球上唯一被地球自轉軸穿過的大陸。常利軍指出,長期以來,人們對南極大陸的地震觀測落後於地球其他地區,甚至一度認為南極是“沒有地震”的大陸。隨著科技進步,研究人員通過觀測發現,儘管南極地區的地震活動程度沒有其他大陸高,但仍可監測到一些震級較小的地震。

    位於西半球南極半島北部的中國南極長城站,緊鄰南極板塊和斯科特板塊的碰撞邊界,是開展地震學研究的理想場所。中國在1986年建立了南極長城站地震臺。2010年底,中國第27次南極科考隊在長城站重新選址建立了新地震臺,布設了先進的數字化寬頻帶地震記錄儀,極大提升了中國對於南極地震的觀測能力。

    “全球發生的地震,只要其釋放的能量足夠大,所産生的地震波能傳遞到南極長城站,都可以被這臺地震儀記錄下來”,常利軍説。

    通常4級以上的地震才能被人體感知,因此即使發生百餘次地震,但由於震級較小,在南極的科考隊員不一定會感覺到,只有靈敏的儀器才能記錄下來。常利軍解釋説,南極地區的地震震級偏小,主要是因為相對於地球其他地區,南極大陸比較穩定,地震活動程度較低。

    據常利軍介紹,南極長城站地震臺記錄的地震數據有助於中國科研人員研究南極的地震活動和殼幔結構,並通過測量地震波,結合南極科考取得的地質和地球物理資料,探索這一地區的動力演化特徵和不同板塊間的相互作用。

 
 
 相關鏈結
· 第28次南極科學考察隊長城站卸貨任務圓滿結束
· 中國第28次南極科考內陸隊26名隊員抵達崑崙站
· 南極科考隊回收維護海洋環境監測系統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