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中國自主研發的機器人首次在南極冰蓋自主行走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2月09日 16時58分   來源:新華社

圖表:中國機器人首次在南極冰蓋自主行走 新華社記者 曲振東 編制

    新華社中山站2月9日電(記者黃小希)經過近兩個月的試驗,由中國自主研發的長航程極地漫遊機器人順利通過在南極的“身體素質”測驗,並在內陸冰蓋地區完成了30公里的自主行走。這是中國機器人首次在南極冰蓋實現自主行走。

    這個機器人重約半噸,可在極地零下40攝氏度的低溫環境中作業。橘紅色的機器人看上去就像一輛越野吉普車,其車體採用越野車底盤懸挂技術進行設計,4個車輪均換成三角履帶,以提高其在極地冰雪地面上的行走能力。它還配有一套自主駕駛系統,可以實現極地冰雪地形地面環境識別及評估、定位導航和自動駕駛等功能。

    來自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的卜春光和陳成是此次極地機器人實地考察與應用研究項目的現場執行人。從去年12月9日到今年2月5日,他們先後在中山站附近和內陸出發集結地附近的冰蓋地區,對機器人進行了移動機構性能測試、探冰雷達搭載試驗以及長距離自主行走測試,並達到預期目標。

    據悉,長航程極地漫遊機器人的最終目標是能夠對埃默裏冰架約6萬平方公里區域進行自主科學考察。此次在內陸冰蓋地區自主行走30公里只是一個開始。長航程是極地機器人完成無人科考任務所需的一項基本能力,直接關係到機器人可以在多大範圍內作業,對通信、能源供應及機器人可靠性等性能提出了綜合要求。科研人員回國後將根據此次試驗獲取的數據,對機器人設計繼續進行改進和優化。

    作為一種智慧化裝備,機器人可以延伸科學家的眼睛和手腳,實現漫遊、觀測、採樣等功能,對大範圍、深層次的極地探測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可以儘量避免因極地惡劣的氣候和自然條件給科考人員帶來的風險。中國之前在第24次南極科考時曾首次對冰雪面移動機器人和低空飛行機器人兩種智慧機器人進行測試,並執行了一些科學考察任務。

中國科考隊完成南極普裏茲灣潛標系統布放工作

     2月8日,科考隊員在風雪中準備將潛標系統的主浮體放入海中。新華社記者 黃小希 攝

    新華社“雪龍”號2月8日電(記者 黃小希)船時8日7時(北京時間8日10時)左右,經過連夜作業,第28次南極科考大洋隊在南極普裏茲灣海域的3個作業站點布放了3套潛標系統,加上去年12月18日已布放的一套潛標系統,此次科考隊在普裏茲灣海域的4套潛標系統布放工作全部完成。這是我國首次在這一海域布放多套潛標系統。 >>>詳細閱讀

1月18日,科考隊員將磁力探頭放入海中。新華社記者 黃小希 攝

綜述:頂風戰浪“讀”海
——南極科考隊完成南極半島海域多學科大洋綜合考察

    新華社雪龍號1月30日電(記者 黃小希)經過13天艱苦作業,第28次南極科考大洋隊于當地時間29日晚(北京時間30日上午)完成在南極半島海域的多學科大洋綜合考察,作業站點達46個。這是中國首次在南極半島海域進行如此規模的大洋考察。

    涉及物理海洋學、海洋地質、海洋地球物理、海洋化學、海洋生物生態等領域的多學科大洋綜合考察,旨在系統掌握考察區域的海洋水文、海洋氣象、海洋聲學、海冰、海洋沉積、古環境與古氣候記錄、地球物理場與地質構造、海洋化學和海洋生物等環境基本信息和第一手資料。此次南極科考大洋隊于本月16日開始在南極半島海域展開密集作業。 >>>詳細閱讀

“雪龍”號科考船第三次穿越“咆哮”西風帶

     新華社“雪龍”號1月16日電(記者黃小希)執行中國第28次南極科考任務的“雪龍”號科考船于船時14日下午完成在阿根廷烏斯懷亞港的物資補給,啟程返回南極中山站。途中,“雪龍”號科考船經歷了本次航程中的第三次西風帶穿越。

    隨船氣象預報員孫虎林介紹説,“雪龍”號科考船從烏斯懷亞出發時,面臨前中後三個氣旋的“夾擊”,前後兩個是強氣旋,中間一個氣旋較弱,因此最初計劃的航線在第一個強氣旋後部大的涌浪過後開始轉向東南方向,以使“雪龍”號儘量避開第二個較弱氣旋的涌浪區,然後再南下。 >>>詳細閱讀

 
 
 相關鏈結
· 第28次南極科考隊普裏茲灣雪夜放潛標
· 中國科考隊完成南極普裏茲灣潛標系統布放工作
· 第28次南極科考崑崙站隊返程途中遭遇暴風雪
· 中國第28次南極考察隊崑崙站隊完成任務踏上歸程
· 南極科考隊完成南極半島海域多學科大洋綜合考察
· 第28次南極科考崑崙站隊完成任務並啟程返回中山站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