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栗戰書:科學發展觀在畢節試驗區的探索與實踐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2月17日 07時09分   來源:人民日報

科學發展觀在畢節試驗區的探索與實踐
栗戰書

    1988年6月9日,經國務院批准,貴州省建立了“畢節試驗區”。這是新中國在貧困地區建立的第一個以消除貧困、堅持科學發展為突出特點的農村改革試驗區。23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下,在中央統戰部、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試驗區專家顧問組和國家各部委的大力幫助和悉心指導下,畢節試驗區改革發展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經濟社會發生了歷史性變化。總結好、運用好、發展好畢節試驗區的經驗,對於貴州省乃至西部貧困地區加快科學發展步伐、深入推進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具有重要意義。

    高瞻遠矚,探索貧困地區科學發展之路的戰略決策

    建立畢節試驗區,是以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指導,創造性地貫徹中央大政方針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充分體現了我們黨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偉大情懷,放眼未來、勇闖新路的進取精神,突破難點、推動全局的戰略眼光,海納百川、合力攻堅的宏偉氣魄,深入群眾、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

    上個世紀80年代,貴州的貧困問題十分突出,生態總體脆弱,人口壓力很大。1988年,畢節地區水土流失相當嚴重,經濟總量17.8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4元,是全省最貧困的地區之一。當時,我國的特區、試驗區大多位於東部沿海發達地區,而在貧困地區進行改革試驗則沒有現成的路子和可資借鑒的先例。當時的貴州省委領導同志著眼全省大局,提出了把畢節地區作為“開發扶貧、生態建設、人口控制”試驗區的戰略構想,並報經國務院批准建立了“畢節試驗區”。試驗區“開發扶貧、生態建設、人口控制”的三大主題實質上就是科學發展觀的萌芽和雛形,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內涵和要義,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開發扶貧”強調貧困地區要增強自我造血功能,體現了人的精神和志氣問題;“生態建設”強調既要重視生態保護,更要重視生態建設和可持續發展,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理念;“人口控制”強調既要控制人口數量,更要提高人口質量,體現了人與經濟社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協調。

    23年來,試驗區經濟總量增長了32.7倍,地方財政收入名列全省前茅,實現了綜合經濟實力從全省排名末位到穩居第三的飛躍;貧困人口(老口徑)從312萬人減少到31.84萬人,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普遍貧困到基本解決溫飽的跨越;森林覆蓋率從14.9%上升到40.03%,實現了生態環境從不斷惡化到明顯改善的可喜變化;人口自然增長率從19.5%。下降到6.55%。,實現了從高速增長到明顯下降的轉變。實踐證明,這場改革試驗是成功的,它所代表的改革方向是正確的,是引領貴州加快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前瞻性、關鍵性、根本性重大戰略舉措。經過23年的發展探索,畢節創造了推動科學發展的新經驗、新精神,概括起來就是:著眼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只爭朝夕、埋頭苦幹;立足畢節客觀實際,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堅持改革創新,大膽實踐、敢闖敢試;弘揚奮鬥精神,百折不撓、堅韌不拔。

    勵精圖治,加快貧困地區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

    畢節試驗區的改革發展,是我國西部貧困地區深化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的一個創新性實踐探索。

    把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作為推動科學發展的立足點。試驗區建立之初,省委領導同志就要求把解放思想貫穿于改革試驗全過程,強調是在全國最貧困的地區搞試驗,在學習、借鑒先進地區的經驗時,不可能、也不應該照抄照搬沿海開放地區的做法和模式。23年來,試驗區大膽創新,先後進行了發展草地生態畜牧業、小流域綜合治理、土地制度建設、林權林地制度改革、計劃生育村為主並延伸到組等一系列改革試驗。其中,金沙縣實行的“人地挂鉤”政策,在探索抑制農村人口過快增長新機制方面邁出了可喜的步伐,一些成果進入了中央和省的決策。

    把尊重客觀規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作為推動科學發展的重要內容。試驗區建立之初,省委領導同志就強調,沿海特區、開發區是解決經濟起飛、先富起來的問題,而我們則是繼續解決溫飽、改變貧困面貌的問題;必須對試驗區的目標、任務特別是對自身的特點有清醒的認識,牢牢把握改革試驗的主題,這是決定試驗區工作成敗的關鍵。23年來,試驗區積極實行有利於解決貧困落後和生態惡化問題的特殊措施,探索貧困地區建設小康社會的新途徑。畢節市南關村,利用當地適宜種植柑橘的條件,“種果樹、幫民富,保青山、留後路”,走上了以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把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努力縮小與發達地區的差距作為推動科學發展的關鍵環節。試驗區建立之初,省委領導同志就強調要充分利用優勢資源,充分利用已有資金作導向,大力發展多層次的橫向經濟聯合,特別是大跨度地發展和沿海地區的橫向經濟聯合。23年來,試驗區大力發展電力、煤電,煤化工、食品、機械製造三大支柱産業初具雛形,先後建成洪家渡電站、索風營電站、引子渡電站等項目。積極發展畜牧業、經果林、馬鈴薯、油菜等特色農業,建立400多個標準化生産示範基地,形成了13個産業帶。以旅遊業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得到較快發展。

    把堅持以人為本、注重智力開發、統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作為推動科學發展的重要基礎。試驗區建立之初,省委領導同志就指出,畢節作為開發扶貧、生態建設的試驗區,關鍵是把人口、生態環境保護、資源開發同擺脫貧困、發展經濟結合起來。23年來,試驗區強力推進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基礎設施建設,著力開發人力資源,注重提高人口素質,“兩基”覆蓋率100%,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95.28%,以“五園新村”為載體的生態文明家園建設快速推進,並建立了暢通民意渠道的“三級視頻聯動接訪”信訪模式。堅持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並舉,創造了以退耕還林、林下種草、配套養畜(禽)為特色的林草間作模式及營造林果、林菜結合、林藥茶結合、速生坑木林等治理模式,水土流失得到有效緩解。試驗區的實踐有力地表明,在經濟貧困、生態環境遭受嚴重破壞的地方,只要立足自身實際,堅持科學發展,創新發展思路,堅持對人口、資源、環境實行綜合治理,就能夠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

    把堅持同心同行、凝聚發展活力作為推動科學發展的有力保證。試驗區建立以來,中央統戰部、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試驗區專家顧問組和有關方面積極發揮自身特色和優勢,為試驗區的改革發展謀大計、獻良策,幫助制定發展規劃,促成了鐵路、公路、電廠、機場等一大批重大項目建設,幫助引進項目160多個、資金300多億元,培訓各類幹部近3萬人次,新改擴建各類學校119所,為推動試驗區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贏得了試驗區和全省各族幹部群眾的廣泛讚譽。以凝聚各方力量長期共同支持一個貧困地區為形式,以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為特徵,有效整合資源,合力推進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民生改善,實現多重優勢疊加的“畢節模式”,正日益顯現出強大的創新力和生命力,創造了新時期多黨合作同心同行的典範。

    大膽探索,堅定不移地把畢節試驗區辦好

    當前,貴州省委、省政府出臺了加快推進畢節試驗區新一輪改革發展的意見,提出了試驗區“兩年有明顯變化,向黨的十八大獻禮;五年大見成效,與貴陽、遵義一起,成為貴州省崛起的‘金三角’;十年實現跨越,建成全面小康,實現從基本解決溫飽問題向穩定解決溫飽並邁向全面小康的轉變”的宏偉目標,要求著重在以下方面做好改革發展工作。

    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大膽進行實踐探索。發揮好改革、創新、探路、發展的作用,在政策、做法、體制、機制以及不同領域大膽進行實踐探索,特別是在一些重點工作上加大力度、有所作為。凡是國家沒有明令禁止的都可以大膽嘗試,凡是國家綜合改革試驗區享受的政策都可結合區情執行,凡是省裏支持其他地區加快發展的政策措施都可聯絡實際推行。

    始終堅持因地制宜,培育具有畢節特色的主導産業。加快農業産業結構調整,特別是把茶、煙、藥、菜、瓜、果、花、生態畜牧業、山野土特産等做成規模、形成批量,在此基礎上大力發展加工業。加快發展煤電化及礦産資源深加工類産業、載能産業、建材業等,大力發展裝備製造、生物、新材料、電子信息等高新類産業和食品、煙酒、紡織等勞動密集型輕工業。做強旅遊業,積極發展物流、商貿、金融等現代服務業,努力把試驗區建設成為特色農業、新型工業和現代旅遊業基地。

    始終堅持民生優先,讓人民群眾充分享受發展成果。以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為核心,實施好“城鄉居民收入倍增計劃”,統籌推進扶貧開發,努力為貴州乃至西部貧困地區探索出一條開發扶貧、合力脫貧,脫貧後較快致富、實現全面小康的新路子。控制人口數量,優先發展教育事業,著力提高人口素質,變人口壓力為人力資源優勢。解決好低保、醫保、就業等社會保障方面的關鍵問題,健全社會保障“安全網”。

    始終堅持統籌兼顧,著力推進協調發展。保護好草海、織金洞、百里杜鵑等生態資源,建立多渠道的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投入機制,大力培育和扶持環保型、生態效益型産業和龍頭企業。建立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環境補償機制,組織實施好國家退耕還林還草、石漠化綜合治理、小流域治理等項目建設,加快推進林(草)權制度改革。

    始終堅持全面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堅持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形成完善的社會管理格局。構建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機制,建立健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和基層政法綜治組織網絡,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和廣大公眾參與社會管理的積極作用,抓好鄉鎮一級社會管理機構的建設和管理,建立經濟發展、社會事務和綜治信訪服務中心,探索鼓勵幹部到基層一線工作的激勵機制。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鼓勵農民工回鄉創業。

    始終堅持尊重群眾首創精神,充分調動群眾改革發展的積極性。把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作為制定農村政策的出發點,在群眾實踐基礎上形成政策、推動改革。關心農民利益,保障農民權益。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站穩群眾立場,增進與群眾的感情,深入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團結群眾、教育群眾、引導群眾、服務群眾。

    繼續探索多黨合作和統一戰線服務科學發展的新路子。在中央統戰部的指導和組織下,探索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參與推動貧困地區科學發展的新途徑和新辦法,創新“畢節模式”,進一步豐富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的理論內涵。搭建同心同行工作平臺,積極探索試驗區與東部10省市合作新模式,為推進試驗區科學發展和多黨合作事業作出新的貢獻。    (作者為中共貴州省委書記)

 
 
 相關鏈結
· 栗戰書強調奮力闖出一條烏蒙山區扶貧開發新路子
· 貴州省委書記栗戰書和省長趙克志等慰問黨外朋友
· 栗戰書趙克志在貴陽會見國家廣電總局局長蔡赴朝
· 栗戰書在貴陽代表團參加審議《政府工作報告》
· 栗戰書趙克志在貴陽會見中科院院長白春禮一行
· 栗戰書在全國工商聯十屆五次執委會議上的致辭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