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小發展差距 實現共同富裕
——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談西部大開發“十二五”規劃
新華社北京2月20日電 國務院日前批復同意《西部大開發“十二五”規劃》。這是我國出臺的第三部西部大開發規劃。在新的形勢下,繼續推進西部大開發計劃有哪些重大戰略意義?這部規劃有哪些新亮點?記者就此採訪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有關負責人。
西部大開發戰略事關全局
這位負責人説,西部地區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難點和重點:201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程度只有71.4%,僅相當於東部地區2003年的水平。加快西部地區發展,是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必然要求。
西部地區是我國貧困面最廣、貧困人口最多、貧困程度最深的區域,城鄉居民收入只有東部地區的70%和55%左右,全國11個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和已明確實施特殊扶持政策的3個片區中,有10片分佈在西部地區。加快西部地區發展,是實施扶貧開發攻堅,實現共同富裕的內在要求。
另外,西部地區是我國重要的戰略資源接續地,社會消費市場潛力巨大。加快西部地區發展,是立足擴大內需方針,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平穩較快發展的有效途徑。
這位負責人説,西部地區是我國少數民族集中分佈的地區,少數民族人口占全國少數民族人口的75%左右。同時,西部地區與周邊14個國家和地區接壤,陸地邊境線佔全國的80%以上。加快西部地區發展,維護民族團結和邊疆穩定,是各族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客觀需要。
“西部地區是我國大江大河的主要發源地,是森林、草原、濕地和湖泊等集中分佈區,生態地位極為重要但又十分脆弱,加快西部地區發展,是構建國家生態安全屏障,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舉措。”這位負責人説。
繼續加大對西部基礎設施支持力度
這位負責人説,“十二五”時期,國家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將繼續強調交通和水利兩個關鍵環節。
他説,交通建設重點解決通道建設和路網完善問題。鐵路建設要加快西部地區與東中部地區聯絡的區際通道、與周邊互聯互通的國際通道建設;公路要進一步強化路網銜接,打通省際“斷頭路”,建設連接東中部地區的公路幹線和國際運輸通道;民航要加強樞紐機場和幹線機場建設,新建一批具有重要作用的支線機場。
同時,水利建設重點解決西南地區工程性缺水和西北地區資源性缺水問題。加強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加快推進西南地區水源工程建設;在充分節水的前提下,合理建設跨流域、跨區域調水工程,解決西北地區資源性缺水問題。同時,國家將積極推進能源通道建設,完善國內外原油、成品油、天然氣等能源輸送管網;推進“三網融合”,提高西部地區信息化水平。
加快建設特色優勢産業
這位負責人説,發展特色優勢産業是增強西部地區內生動力的主要途徑。“十二五”時期,國家將支持西部地區進一步發揮比較優勢,深入實施以市場為導向的優勢資源轉化戰略,圍繞建設國家能源基地、資源深加工基地、裝備製造業基地和戰略性新興産業基地,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産業。
他説,西部將加快發展現代能源産業,特別是加強煤炭、石油天然氣、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等西部地區具有明顯優勢的能源基地建設;優化調整資源加工産業,推進鋼鐵企業兼併重組,加強有色金屬等資源綜合加工利用,形成一批重要的礦産資源後備基地和深加工産業基地。
西部地區將改造提升裝備製造業,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和創新,大力發展高端裝備製造,形成一批競爭力較強的重大裝備製造業基地和國家級研發生産基地。
西部地區還將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産業,儘快形成産業競爭新優勢;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努力提高服務業的比重和水平;有序承接産業轉移,把承接産業轉移與優化調整産業結構、建立現代産業體系有機結合起來,形成東中西部地區合理的産業分工格局。
加大投入改善農牧民生産生活條件
這位負責人説,國家將加大投資力度,依靠現代農業科學技術,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努力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民生産生活條件。
為此,西部地區將加快發展現代特色農業: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和中低産田改造;積極推進農業機械化,調整農業結構;大力發展設施農業,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産和産業化經營;加強農技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和農産品質量安全監管。
為振興牧業經濟,國家將加大牧區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全面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改善牧民生産生活條件,加快轉變牧業發展方式。
為提高林業發展水平,西部地區將加大造林綠化力度,增加森林資源總量,加快構建現代林業産業體系,繼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
國家還將拓寬農民增收渠道。這位負責人説,拓展農業廣度和深度,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努力提高農民家庭經營收入;加強農民培訓,推進農民創業,提高農民非農就業收入;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大力增加農民轉移性收入和財産性收入。
他説,西部地區將全面解決農村安全飲水問題,加快建設通鄉通村道路,加快推進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因地制宜實施農村沼氣建設,推動農村危房改造,改善村容村貌,建設農村新型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