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2月21日電(記者 杜宇 何雨欣)每一年都有相似的民生熱度,每一年都有不同的民生指標。
2012年全國兩會在即,盤點2011年民生指標,一張可圈可點的民生答卷呈現在我們面前。人們期待著新的一年,民生指標釋放更大的惠民效應,讓生活變得更美好。
一張可圈可點的民生答卷
這是2011年要完成的民生指標:
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6%以內,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範圍擴大到全國40%的縣;再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棚戶區改造住房共1000萬套……
一系列剛性指標組成了一張考卷,一組組實在數據給出了答案。
這是一種正在加速的奔跑:1000萬套保障房全面開工建設,比原計劃提前一個月完成任務;全國城鎮新增就業達1200萬人以上,僅用三個季度就提前超額完成全年目標。
這是一個説到做到的承諾: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上年分別實際增長8.4%和11.4%,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繼續縮小;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貼標準從每人每年120元增加到200元;城鎮登記失業率一直穩定在4.1%。
這是一份堅持不懈的努力:連續7年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全國月人均養老金達到1531元;啟動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中央財政每年安排160多億元專項資金,為680個國家試點縣的所有農村義務教育學生提供每天3元錢的營養膳食補助。
民生指標完成的背後,是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鄭州市通和盛世小區是一處集中開發的保障房小區,61歲的客運公司退休職工王忠強告訴記者:“廚房、衛生間、暖氣都有,設施齊全,小區裏還有廣場、健身器材,出門就是公交車,去年國慶時剛通了快速公交,可方便了!”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許光建説:“期待各級政府能夠切實轉變職能,把更多的資金投入到民生領域。”
一份來之不易的成績單
這是對比鮮明的兩組數據:
2011年,我國經濟增速為9.2%,與上年相比回落1.1個百分點;而中央財政預算用於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支出安排合計10509.92億元,比上年增長18.1%。
書寫2011年民生答卷,經歷了經濟的“寒暑”。
2011年,一方面世界經濟增長放緩,國際貿易增速回落,國際金融市場劇烈動蕩,各類風險明顯增多;一方面國內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和物價上漲壓力並存,部分企業生産經營困難,經濟金融等領域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潛在風險。特別是隨著市場需求增速減緩,對於就業等方面需求也會減少,群眾就業、醫療、住房、養老等一系列問題矛盾將更加凸顯。
面對嚴峻的經濟形勢,中央財政支出大幅度向民生領域傾斜,中央財政預算安排用於保障改善民生的支出約佔中央財政支出的三分之二。
書寫2011年民生答卷,直面著社會轉型的衝擊。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正處在重要的轉型期,社會結構調整加快,各種新的民生訴求不斷涌現。
以農民工為例,新華社記者在採訪時了解到,如今“漲工資”已不再是這個群體的唯一訴求,尤其“80、90”後新生代農民工具有更廣泛的權益訴求,比如更關心福利保障體系建設等軟環境。
2011年出臺的《促進就業規劃(2011-2015年)》就強調,通過健全人力資源市場、勞動關係、收入分配、監察執法、爭議調處等體制機制加強就業保障,推動實現就業發展與維護勞動者權益的統一。
針對新出現的民生焦點、熱點問題,黨和政府通過改革創新民生保障制度機制來及時解決。城鎮居民社會保障保險試點啟動、推動公立醫院改革、推進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等。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産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向曉梅説:“國內外的形勢越是嚴峻,就越是要重視保障和改善民生,要集中力量解決好關係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
一個更高起點上的再出發
物價上漲壓力大、房價依然處於高位,入園難、看病難現象沒有根除、重特大安全生産事故時有發生……
儘管2011年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一系列民生舉措,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然而,部分領域的民生問題與百姓期待仍有距離。
民生問題的有效解決非一日之功。2011年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吹響保民生的號角: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這一根本目的,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切實辦好涉及民生的大事要事,注重提高發展的包容性。
2012年,我國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這其中既包括財政真金白銀的大力投入,也包括對百姓心頭事的高度重視:
——進一步提高財政教育支出佔公共財政支出的比重,實現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GDP4%的目標;重點支持中西部地區和東部困難地區農村學前教育發展;支持解決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問題。
——支持建立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和支付保障機制;穩步推進事業單位實施績效工資;著力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年人均240元,並適當提高報銷水平;加大城鄉醫療救助投入力度,對貧困人口給予醫療補助;將積極推動各項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相互銜接。
——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適當提高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中央財政分別按月人均15元和12元增加補助資金;實現農村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全覆蓋。
——繼續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完善特定就業、職業培訓、公共就業服務、公益性崗位、社會保險補貼等政策措施;大幅增加小額擔保貸款財政貼息;切實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
——繼續大力推進保障房建設,將新開工保障房700萬套以上,基本建成500萬套以上,竣工量要高於2011年;擴大住房公積金貸款規模和試點範圍,重點支持公共租賃住房建設。
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白景明説:“2012年,我國民生保障延續了近幾年的思路,一是在已出臺的政策上提高標準,例如養老金、新農合等,二是擴大保障範圍,例如保障房、學前教育等,這些措施將推進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目標。”
校車制度的建立、收入改革步伐的加快……一系列的民生話題仍在繼續,2012年,人們期待著,這些承載著幸福的民生指標能夠産生更大的惠民效應,民生藍圖再續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