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濟南2月24日電(記者 王海鷹、陳灝)山東省在“十二五”開局之年,著手破解教育公平這道難題,不僅致力於提供更加均等的受教育機會,而且著力推動教育質量的公平,讓教育的陽光普照人們的心靈。
“入園難、入園貴”是很多家長的煩心事。2011年,山東省啟動“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廣覆蓋、保基本、有質量”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正式開始構建。根據這一計劃,到2013年,山東省學前教育入園率要達到85%以上。
截至2011年12月底,山東省新建幼兒園2696處,新增幼兒學位數超過30萬個,全省幼兒園新招聘教師15700名。山東學前三年兒童入園率達到73%,比2010年提高6個百分點。
山東省濰坊高新區、淄博高新區和兗州市的農村兒童,可以享受到免費或者價廉質高的學前教育。這些地方的財政對學前教育實行補貼,每個孩子補貼165元至200元。
今年,山東省確定將五分之一的財政支出用於教育,家庭困難的兒童以及孤兒、殘疾兒童入園將得到每人每年1200元的資助;農村初中和小學家庭困難寄宿學生的生活費補助標準也將提高250元,分別達到1250元和1000元。
為應對廣受關注的擇校問題,山東省各地採取不同措施,力求保障區域內學生的教育公平。濟南市通過採取“指標生”名額分配,將大部分招生計劃撥給非擇校生。2011年,濟南市普通高中學校“指標生”分配比例由原來計劃內的75%擴大到80%,新增5%的“指標生”招生計劃按照初中畢業生人數均分到各校。
濰坊市在中考成績評價上用等級制取代考分制,高中學校在錄取學生的同時,根據學校特色進行招生,實現高中的多樣化和特色化發展。
濰坊市教育局黨委副書記徐友禮説:“實行等級制評價,學生就沒必要非得追求第一名、第二名,保持優勢學科的同時,可以利用多出的時間補上薄弱學科,學生自主發展的空間也多了。”
去年10月,山東省啟動了中小學萬名骨幹教師培訓工程。山東省確定,“十二五”期間,省財政每年拿出1000萬元專項經費,對全省中小學學科骨幹教師和校長進行省級集中培訓。
山東省的計劃是,通過有目的、有計劃地對中小學教師進行分類、分層、分崗培訓,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專業化教師隊伍,為促進基礎教育的公平均衡發展提供高素質的師資保障。
有關專家認為,教育公平不僅體現在學習機會的公平,更體現在所接受的教育質量的公平。而教育質量的公平,不僅是校與校之間教育質量的均衡,更是校內每個學生所受教育質量的公平。這正是素質教育的基本理念,而不是應試教育環境下只有少數高分學生受到關注。
為保障素質教育的推行,山東省先後出臺多項高中改革和高考的新舉措。2011年開始,山東省新入學的高中生不再分文理科。
山東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處長關延平表示,此舉是為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質量,保證學生全面完成國家規定的文理等各門課程的學習。為此,全省將加大投入,配齊師資和設施,為學校開設音樂、體育、美術及通用技術、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提供條件,同時將創造條件開設豐富多彩的選修課,努力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選擇。